
浙江省法学专家 研讨中美贸易摩擦与国际经济法
本报讯(记者孔令泉) 近日,浙江省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举办研讨会,专题研究“中美贸易摩擦与国际经济法”。
面对当今中美贸易摩擦,研讨会上,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杨国华主张致力建立国际贸易规则,积极融入国际贸易体系,他认为中国贸易反制有着国际法的依据,中国有权采取贸易反制措施。
对此,浙江省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会长翁国民教授的观点是,通过做到“一慢、二看、三拓、四转、五反、六筹”,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战的形势。
浙江省宁波市商务委外贸处副处长王晓明以宁波为例,分析中美贸易摩擦对外贸的影响。他认为,宁波市中小微企业众多,美国是宁波的最大出口市场,研究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宁波是一个好样本。王晓明详细展示了宁波市企业在中美贸易战中遭遇的现状,以具体数据说话,分析当前的形势与未来的隐患,同时就反制、贸易管制、合规、境外投资、出口信保风险等问题,与专家学者交流解惑。
杭州海关统计处处长陆海生结合实际工作,分析了海关在贸易战期间面临的问题,贸易战的前景及应对策略。他认为贸易战有其复杂性,中美贸易战不仅仅是个双边贸易问题,它存在一个僵持阶段,摩擦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摩擦具有特殊性,应对措施要有倡导性;应做最坏的打算,争取最好的结果。贸易战是综合国力的全面竞争,大家应该携手并进,共克时艰。
杭州市律协国贸委主任沈文文较为细致地研究了“转口贸易”和“听证与豁免程序”,就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和中国企业在此期间该如何应对提出建议。浙江省贸促会法律部副部长严佳则展示了中美贸易战期间,国内因素对中国企业的不利影响,如银行外汇审查时间过长、环保审查加重、进口和内贸的政策保险滞后等等,围绕政府如何采取应对措施提出建议。
浙江省法学会党组成员、秘书长武鹰参加研讨会,来自浙江省高院、省公安厅等单位的负责人和部分高校及相关实务部门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