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法院打造家事审判改革“柳州模式”

  20165月,柳州中院作为广西唯一一家全国家事审判改革试点中级法院,带领柳北、柳江、柳城等3个自治区级试点基层法院,探索家事审判改革之路。

  两年的辛勤耕耘、两年的精心呵护,柳州法院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经验,被评为“全国法院家事审判工作先进集体”。

    

集中管辖

极大提高办案效率

    

  20166月,本着“先试先行”的改革精神,柳州中院以扁平化管理方式,率先建立了广西首个集中“立、调、审、执”市辖城区一审家事少年案件的综合一体化专业审判机构——柳州家少中心,由柳北区法院组织运行。

  “集中管辖使得审判资源进一步集中,化解了案多人少、审理案件类型复杂、各项制度执行不到位的窘境,让家事审判法官更专心地处理家事案件。”柳州中院副院长闭文军介绍说。

  专门机构的启动,带动了专业队伍的完备。11个家事法庭、6个家事巡回法庭、40名家事法官、78名司法辅助人员,组成了规范化的家事审判团队,致力于提供更细致的家事审判服务。同时,柳州中院还出台了《家事案件办案手册》。该手册包含15项工作规程及14份功能文书样式,是广西法院首套家事案件工作规程,对家事案件立案、审理、调解、联动等工作进行了明确规定,并独创性为离婚、监护、抚养赡养、探视权等类型化案件设置了审判规程指引。

  “程序机制的建立,解决了以往两级法院家事案件裁判尺度不统一的问题,提升了家事案件裁判结果的权威性及法院的公信力。同时,家事法官在案件审理中依照规范指引能及时高效地审结案件,极大地提高了办案效率。”民一庭庭长宁冰说。

  试点改革两年来,柳州两级法院家事案件结案率87.22%,其中调撤率63.56%,较改革前年均结案率提升约3个百分点,调撤率提升近5个百分点。

    

携手联动

“多方助力”化解矛盾纠纷

    

  201711月,柳州法院率先在广西统一确立了“家事调解员”“家事调查员”“心理疏导员”的“三员”身份,由联动单位推荐的255名家事调解员、136名家事调查员、57名心理疏导员,持证受聘加入“柳州家事审判大军”。同年12月,广西首家“家事纠纷及未成年人案件联动调处中心”在柳州家少中心挂牌成立。柳江、柳城、鹿寨、融安、融水、三江等法院同时设立了联动调处工作站。

  柳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欧顺红表示,制度、人员、平台的整合构建、完善优化,标志着“专业+联动”的家事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已日趋成熟。“一个中心、两级多点”聚合的司法力量、行政力量与社会力量,有效弥补了柳州法院在妥善化解纠纷上的空白点和薄弱点。

  目前,柳州法院已形成司法援助有律协、情感疏导有妇联、遭受家暴有公安、庇护求助有民政、纠纷协调有“三员”的工作格局。2000余次的法律咨询服务、500余人次心理评估和情感疏导、80余次家事调查、92份人身安全保护令、18次临时庇护……为快速处理情感纠葛、准确化解矛盾纠纷提供了强有力的辅助支撑。

科技提速

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

    

  20175月,鹿寨县法院自主研发成功的“微法院”移动互联业务平台正式上线,不仅提供微信预约立案服务,该平台的“微家事”板块还可为当事人办理家暴投诉、纠纷调解、妇女儿童维权、老年权益保护等所需业务。“这些互动型业务,全部延伸到手机移动终端,法官和当事人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实现实时跟进、及时沟通、快速处理。”鹿寨县法院院长赵波补充说明。

  “指尖上的家事司法服务”是柳州法院以“互联网+”科技、为家事改革提效率所作的成功实践。“72小时内”则是柳州市家事少年案件综合网创造的又一个速度与效率的数字化飞跃。该网站集“申请人保令”“网上预立案”“案件信息查询”司法功能于一体,可做到当事人的网上申请在“72小时内”得到处理反馈。柳州家少中心分管领导、柳北区法院副院长吴媚媚向记者介绍,正在研发的申请“家事调查”和心理咨询、预约“诉前调解”等司法辅助功能,将使家事审判在便民性服务应用层面再上一个新台阶。

  不与前夫、不与法官、不与调解员“面对面”交流就能开始调解工作,这是正在打抚养权官司的陈女士之前所无法想象的,而柳城县法院与县妇联、司法局共建的“家事纠纷网络联动调解平台”刷新了她对家事审判科技的便民性认知。调解过程中,法官、调解员、当事人三方以法院家事视频调解中心终端设备为基点,与司法局、妇联等部门分端,当事人移动端相连接,便达到“点对点”或“点对多”快审速调的目的。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不跑腿,既节约了司法成本,又降低了当事人诉累,这样的家事审判改革才是深入人心!”这是柳州法院家事审判改革成果两周年新闻发布会上一位在场记者的评价。

 

关注发展

从“案结事了”到“事了人和”

    

  今年75日,柳州家少中心黄焕玲法官整理建立了柳州首份未成年人成长档案。目前,全市两级法院现已为230名未成年人建立了家事案件判后成长档案。

  翻阅档案发现,通过定期回访家庭、学校、社区,孩子在父母离异后的近况、孩子对父母离异的认知变化、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双方探视孩子的方式,以及双方在探视孩子时有无出现问题等具体情况,被法官一一记录在档案中。

  “经历过家庭纠纷的孩子,比普通的孩子更期待‘有人管’,希望‘有人爱’。完善家事案件判后回访机制,建立未成年人成长档案,是法院及联动单位的应有选择和必然之举。”柳北区法院院长覃舸深有感触地说,“通过法院、法官持续的关爱和指引,帮助未成年人维系‘家’的感觉、感受‘家’的温暖,纾解家事案件给未成年人带来的影响,这对一个家庭的成长来说,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今年39日,柳州中院、柳北区法院与市教育局、关工委和中小院校联手打造的柳州市青少年法治教育示范基地在家少中心揭牌启用。以基地为平台,每月举办2次“家长学校”“家长学堂”,以案为例宣讲家风美德,倡导和谐、文明、幸福的家庭关系。

  以家为根、以法为本,一个中心、两级多点的家事审判改革“柳州模式”,为全国试点工作提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