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纹识别嫌犯24年前杀人凶手现形真相
追踪24年,通过一枚指纹,吉林省白山公安局日前成功侦破“1994·2·13”杀人案。
时光倒流。
恰逢1994年千家万户欢庆春节之时,吉林省白山市矿务局家属楼附近的一具颅骨粉碎女尸给附近居民的祥和氛围蒙上阴影。
警方侦查后确定,刘某凯(时年29岁)因经济纠纷杀死被害人后抛尸。从此,刘某凯也不知所终。
24年后,指纹专家只看了一眼,就在千千万万的指纹中识别出了多年前的杀人凶手。
时隔多年,白山市警方经过多方追踪,终于将杀人凶手绳之以法。
指纹信息 此人彼人真假难辨
2018年6月,吉林省公安厅开展了“全省命案积案百日会战”。该省公安厅将全省命案积案嫌疑人员的指纹信息纳入公安部全国指纹信息库内进行比对。在比对过程中,发现一名叫“李宗会”的男子1998年曾在山东省日照市因盗窃入狱,而他的指纹恰恰和当年从白山潜逃的刘某凯指纹极度相似。
在得到该线索后,白山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姜云波、副局长张世琨指示刑警支队立即组织精干警力成立专案组开展侦查工作,同时调取当年卷宗,将参与过侦办此案的民警召集起来,进行全面研判。
白山市公安局刑警支队通过户籍信息比对,发现在日照市共有21个名叫“李宗会”的男子。警方在对每一个人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后,竟没有一人符合刘某凯的身份信息。
“李宗会”真的是刘某凯吗?会不会当年上传的指纹信息有误?
为了核实“李宗会”的身份信息,该市刑警支队决定派专案组前往山东省日照市开展落地核查工作,并派出指纹专家前往日照市公安局,通过当年采集的指纹底卡信息,进一步对指纹结果进行核对。
8月5日,由白山市公安局刑警支队重案大队副大队长唐兴国率领指纹专家奚绮,民警徐达、顾宇等专案组成员踏上了前往日照的行程。“只有一条指纹信息,其他一切都是未知数,前方道路会怎样,谁也说不清。但这是24年来我们追踪到最好的线索了,我们绝不能放弃!”唐兴国说。
一眼甄别 地毯式查找
8月7日一早,专案组来到日照市公安局,奚绮在这里调取了“李宗会”的指纹信息。
“就是他!”奚绮只一眼,就一口断定“李宗会”就是当年杀人潜逃的刘某凯。她说:“这么多年来,只要我见过的指纹,我都会将刘某凯的指纹与其进行比对,他的指纹早已经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
奚绮告诉记者,对她而言,指纹就像脸一样,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尽管时隔多年,仍然有明显的特点,一下子就能认出来。
指纹的比对成功让专案组为之振奋。但是,当专案组对“李宗会”1998年盗窃作案被捕时所留的身份信息进行核查时,却发现除了“李宗会”入狱时的照片、捺印的指纹是真实的外,其他一切都是虚假信息。
随后,专案组来到当年侦办此案的日照市公安局东港分局刑事侦查大队,希望在这里寻找到当年的办案民警。但是,20年过去了,这里早已物是人非,根本找不到当年参与侦办此案的民警。专案组又根据案件信息中记录的“李宗会”居住于“西某村”的信息,到属地派出所翻阅户籍底卡,仍没有发现“李宗会”这个人。
为了彻查信息,在日照市东港区人民法院,专案组翻开了那本尘封了20年的卷宗。卷宗中记录“李宗会”在1998年3月与梁某、齐某、杜某、焦某等人因盗窃罪被羁押在日照市看守所。卷宗中还附有一张名为“李宗会”的身份证复印件,由于当时落后的印刷技术,身份证复印件上无法看清其容貌,但是可以看到当时他的户籍地与卷宗中记录的实际居住地不同。除此以外,卷宗内留下的所有关于“李宗会”的亲属信息均为虚假。于是,专案组又来到户籍地属地派出所。在这里,专案组对当年的户籍底卡进行全面筛查,也没有发现关于“李宗会”的任何信息。
线索又一次中断。无奈之下,专案组再次分析法院卷宗。发现在附卷里“李宗会”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监外执行。诊断证明书上显示“李宗会”肢体患病,被保外就医。
监外执行意味着“李宗会”根本没有进过监狱,而那张诊断证明书将专案组指向了另一个侦查方向。当天下午,专案组来到日照市人民医院。
因为年代久远,病历档案没有电子存档,需要人工翻阅纸质版。专案组翻阅了数万份的老旧病历档案后,查无所获,线索再次中断。
侦查工作又回到原点。专案组再次把目光聚集在“李宗会”当年的卷宗上。既然“李宗会”曾被羁押在日照市看守所,那么当年的办案民警和监管民警、狱医就应该和他有过很多接触,专案组决定沿着这条线索探寻下去。
8月9日,专案组来到日照市看守所,而恰巧当年的办案民警张警官正在看守所任职。不过,当专案组向张警官询问当年“李宗会”的案件信息和监外执行情况时,张警官已经想不起来相关信息。在日照市看守所的档案室内,专案组找到了“李宗会”当年的入狱登记信息,根据登记信息,专案组联系到了当年的监管民警和狱医。但是20年过去了,他们也说不清“李宗会”当年肢体患病的原因和监外执行情况,只有当年的看守所所长隐约记得在“李宗会”监外执行期间,他曾去进行过回访,村民告诉他“李宗会”已经不在西某村居住。由于当时基础信息建设不够完善,根本无从核实“李宗会”真正的住址。
一次次燃起的希望被一次次扑灭,站在日照市看守所的门外,专案组成员思绪万千。8月10日,专案组又来到日照市民政局,对1998年至2018年20年间的死亡登记信息进行查询,然而“李宗会”的名字仍没有出现在其中。
抽丝剥茧 一击即中
案情再次回到了原点,专案组还是把焦点汇聚到“李宗会”的卷宗当中。卷宗中记录他曾居住在西某村,同案人员也居住在西某村,当年的监管民警回访也证实他曾在西某村居住,这些都将线索指向了同一个地方。
专案组再次回到西某村属地派出所。在当地警方的带领下,专案组来到了村委会。该村在2011年由于城市规划建设整体拆迁,人员居住分散,专案组辗转联系到了当时与“李宗会”同案犯梁某的父亲,老人见到“李宗会”照片时,认出他曾住在西某村,但是现在身在何处老人无法说清,而与之有关联的梁某也已经去世多年。
终于找到了“李宗会”的一丝踪迹。既然“李宗会”在这个村生活过,那一定还有其他人和他接触。可现在的西某村实在是太大了,区域内国际金融中心、商业大厦摩肩接踵,仅小学就有几所。
几经周折,一条线索终于被专案组成功捕捉。“李宗会”还活着,而且就居住在城郊结合处的一村庄内,一直靠四处打工维持生活。
专案组根据掌握的“李宗会”现住址,连夜与当地警方制定抓捕计划。
“李宗会”现居住于城郊结合处一平房内,该区域地形复杂,巷道纵横,人员杂乱,且有他人与其共同居住,贸然抓捕极易打草惊蛇,甚至让其逃脱。
苦苦追寻了24年,绝不可以在最后时刻功亏一篑。经过反复斟酌,专案组决定在第二天“李宗会”外出的路上设伏,伺机抓捕。
8月11日6时,一辆黑色轿车缓缓驶入路旁加油站,车辆刚刚停稳,在此潜伏多时的专案组成员一拥而上,将坐在车上的“李宗会”控制住,此时的“李宗会”根本没有想到是白山警方从天而降,企图逃脱。
然而,当他听到“不许动,我们是警察”这熟悉的家乡话时,他不再反抗,绝望地闭上了双眼,他编织了24年的“李宗会”身份彻底破碎。当警方讯问他姓名时,那个已经被他丢弃了24年的名字再次从他口中出现:“我叫刘某凯。”
1965年出生的刘某凯自幼父母双亡,家中无人管教让他走上了犯罪的道路。1986年,刘某凯在原浑江市三岔子区因盗窃被抓入狱。出狱后的他仍然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1994年2月13日,因为被害人与刘某凯姐姐的债务纠纷,刘某凯将其残忍杀害。在那个没有监控视频、没有实名登记的年代,给他的出逃创造了机会。刘某凯也深知如果在白山他一定会被警方抓获,只有外逃才能有一线生机。
1994年2月25日,刘某凯从白山市辗转到了日照市。在日照市他开始给自己重新定义一个身份,声称自己叫“李宗会”。然而,身无所长的他根本没有固定经济来源,而为了躲避警察的追捕他更是东躲西藏,居无定所。生活的窘迫让他操起了偷盗的“老本行”。因此在1998年3月再次被抓入狱。在看守所内,他通过自残的方式骗取了监外执行,而此次入狱他还发现“李宗会”的身份完全可以隐瞒当年他杀人的犯罪事实,这让他从此放松了警惕,甚至幻想自己可以以“李宗会”的身份一直生活下去,逃脱法律的制裁。然而法网恢恢,他的幻想彻底破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