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法学会扶贫“在路上”
两年多来,中国法学会的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赢得了重庆市开州区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在中国法学会的号召和领导下,全国地方法学会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扶贫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2016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规划》指出,截至2015年底,我国还有5630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到2020年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时间特别紧迫,任务特别艰巨。
根据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扶贫办的相关安排,“十三五”期间,中国法学会承担了重庆市开州区(原开县,2016年6月撤县改区)的定点扶贫任务。
中国法学会领导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随即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针对开县的实际情况制订了扶贫方案。
中国法学会会长王乐泉多次听取中国法学会的扶贫工作汇报,并作出指示。
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表示,要发挥法学会优势,全力配合,尽最大努力帮助开州区脱贫致富。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苏军多次带队赴开州区调研指导工作,中国法学会还先后委派了4位机关干部到开州区挂职,开展扶贫工作。
中国法学会的扶贫工作成效显著,赢得了开州区政府和人民的一致好评。
在中国法学会的号召和领导下,全国地方法学会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扶贫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学会领导高度重视统筹安排
扶贫工作对于中国法学会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在“十三五”之前,中国法学会从未承担过类似的工作。
中国法学会会长王乐泉和法学会党组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听取汇报,研究落实相关工作,明确提出一定要把定点扶贫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筹划、积极工作,切实把定点帮扶工作做好、做扎实。
2015年10月28日至29日,受中国法学会领导指派,中国法学会机关党委副书记、人事部主任纪大新,中国法学会机关党委纪检监察处处长林洪武赴重庆市开县就定点扶贫工作进行调研。
2016年1月中旬,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兼秘书长鲍绍坤赴重庆开县进行调研,并送两位干部到开县扶贫挂职,并深入到开县岳溪、长沙、齐圣等镇、村进行了实地调研。
调研组回京后,王乐泉听取了相关情况汇报并作了重要指示,陈冀平明确要求一定要把定点扶贫工作做好,做扎实。
2016年2月24日,陈冀平、鲍绍坤会见了重庆开县县委、县人大和开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就定点扶贫项目等相关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
2016年5月9日,重庆市开县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来到中国法学会机关,向中国法学会领导汇报了扶贫工作与基层法学会建设的情况。
王乐泉指出,开县在扶贫工作方面富有创新精神,特别是建立的流动人口党委很有特色,充分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面对脱贫致富路上的困难和需求,要努力争取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对重点建设工程要抓紧在重庆市先立项,通过上级主管部门与中央部委有关部门进行统筹协调。
王乐泉强调,中国法学会要坚决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作出的各项部署,加大工作力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尽最大努力做好定点扶贫工作,为开县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任务作出应有的努力。
陈冀平指出,开县是中国法学会的第一个定点扶贫帮扶单位。中国法学会党组高度重视,多次进行专题研究。他强调,除了经济上的脱贫,提升群众文化素质也应该纳入扶贫脱贫的范畴。要协调地方法学会资源,支持、帮助开县经济发展与普法教育同步发展,切实把定点帮扶工作做好、做扎实。
2017年6月27日上午,王乐泉听取中国法学会对口扶贫单位重庆开州区有关工作情况汇报。
王乐泉对开州在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肯定。他指出,开州在认真贯彻中央、重庆市委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程中,经济社会建设成效明显;特别是将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围绕扶贫目标,坚持稳中求进、综合施策,抓住精准扶贫的关键性问题;摸清底数,区别不同情况因户因人施策,构建长效机制,正在逐步完成脱贫攻坚的既定目标和任务。
王乐泉强调,中国法学会将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扶贫攻坚工作的部署要求,有效落实既定的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进一步开展工作,帮助对开州区内渝西高铁和跳蹬水库两个重点项目与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委的沟通协调。
2017年12月19日至21日和2018年5月9日,张苏军两次赴重庆市开州区入户实地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委派干部挂职精准扶贫,
集中优势资源办实事
在承担了定点扶贫任务之后,中国法学会随即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中国法学会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张苏军任组长,学会机关各部室及各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机关党委办公室承担日常联络及相关工作的落实。
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中国法学会委派了第一批挂职扶贫干部,中国法学会办公室副主任王增勇任重庆市开州区委常委、副区长,中国法学会办公室财务处主任科员韩圣迎任重庆市开州区岳溪镇插腊村、温泉镇白玉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2018年4月,中国法学会又向重庆市开州区输送了第二批挂职扶贫干部,中国法学会办公室副巡视员张再魁任重庆市开州区副区长,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六级职员李鑫鑫任重庆市开州区竹溪镇石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目前,第一批挂职干部已经结束挂职工作,回到了中国法学会。他们的工作也得到了定点扶贫单位的高度评价。
2017年初,中共重庆市开州区岳溪镇委员会、重庆市开州区岳溪镇人民政府,中共岳溪镇插腊村支部委员会、开州区岳溪镇插腊村村民委员会专门致函中国法学会,感谢中国法学会对扶贫工作的大力支持。
除了委派挂职干部精准扶贫,中国法学会还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为开州区建设发展贡献力量办实事。
中国法学会利用优势资源,帮助开州区跳蹬水库顺利列入国家“十三五”重大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帮助协调渝西高铁建设项目过境开州区,该项目已纳入重庆市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在中国法学会的协调下,引进金科集团捐赠资金500万元,援助建设九龙山镇新寨村公路硬化项目。
中国法学会关心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捐赠岳溪镇插腊村御寒衣物1200多套件、运动服1000套件,送药品药物价值3万元,对接插腊村党支部捐资8700元,落实各类帮扶资金近70万元,直接受益群众达5000人。
中国法学会还协调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向开州区麻柳乡初级中学捐赠外销运动衣450余套,价值40余万元。并协调推动开州区民营企业(重庆坤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火箭军总医院等单位进行科研项目合作。
中国法学会的扶贫工作也受到了重庆开州区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评价,开州区委书记冉华章谈到,中国法学会一直高度重视定点帮扶开州脱贫攻坚工作,组织开展爱心捐赠活动,选派干部到开州区挂职,为开州区在发展扶贫产业、完善基础设施、落实扶贫政策等方面提思路、出主意、找路子,协调解决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与发展方面遇到的不少困难和问题,为开州区脱贫攻坚工作贡献了力量。
领导全国地方法学会
开展扶贫工作
中国法学会的扶贫工作也带动和影响着地方法学会的工作方向,一些地方法学会也开始探索法学会“法律扶贫”的工作模式。
8月3日,海南省三亚市法学会联合三亚市图书馆,共同主办了2018三亚市“扶贫攻坚”普法知识专题讲座。三亚市法学会邀请律师就“农村土地承包问题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解析”进行专题讲座,为村民们普及土地法相关知识,为有效化解农村土地纠纷、引导农民群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供了解决思路和办法。
以普法方式推进扶贫工作是法学会近年来探索出的一条新模式,除了传统的普法讲座助力扶贫工作,广东省法学会还将“互联网+”引入到法律扶贫中来。
1月24日,由广东省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姜滨带队,广东省法学会机关干部全体党员赴广东省政法委精准扶贫挂点——英德市大站镇大塘村进行“两学一做”支部教育暨媒体、法律扶贫活动。作为“互联网+法律扶贫”在省内的重要试点,广东省法学会的合作单位还向大塘村村民赠送了公益法律服务产品。据了解,广东省法学会未来将要全面展开“依法治贫”的法律扶贫公益活动。
河南省林州市法学会充分发挥法律人才智库优势,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法律咨询机构,组织律师、驻村书记、扶贫办干部等人员,通过深入调研、组织座谈会、研讨会等方式,围绕脱贫攻坚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为市委、政府决策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
林州市法学会一方面对包括异地搬迁、土地流转、金融贷款、产业项目、厕所革命等扶贫政策进行把关,避免法律风险。另一方面,组织律师对扶贫资金法律监管、政府购买法律服务、对涉诉贫困户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等法律问题开展调研和研讨,形成法律建议供政府决策参考。2017年以来,林州市法学会为政府扶贫政策把关6次,开展法治扶贫专题研讨会5次,充分发挥了“智囊团”作用。
湖北省武汉市法学会按照武汉市委、市委政法委的统一安排,自2015年起对口扶贫蔡甸区张湾街四红村贫困户。三年多来,武汉市法学会全体党员响应中央、省市委脱贫攻坚的号令,以党建为引领,积极采取多种措施,认真做好对口贫困户的帮扶脱贫工作。先后上门看望帮扶15次,多次赠送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赠送现金5000余元。同时,介绍贫困户承包四红村主干道及东刘湾至西刘湾的保洁工作,每月500元工作补贴。自帮扶以来,困难家庭年收入连年增长。
随着全国法学会系统探索“法律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法学会扶贫工作的模式与经验也在不断涌现,为推进“十三五”脱贫攻坚贡献着法学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