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互联网法院挂牌成立

       本报讯(记者赵春艳) 根据7月6日中央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增设北京互联网法院、广州互联网法院的方案》,积极回应互联网时代的司法新需求,近日,北京挂牌成立互联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少平,北京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延昆共同揭牌,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代院长寇昉主持。

  据了解,新设的北京互联网法院集中管辖全市辖区内应当由基层人民法院受理的特定类型互联网案件,主要包括:互联网购物、服务合同纠纷;互联网金融借款、小额借款合同纠纷、互联网著作权权属和侵权纠纷;互联网域名纠纷;互联网侵权责任纠纷;互联网购物产品责任纠纷;检察机关提起的涉互联网公益诉讼案件;因对互联网进行行政管理引发的行政纠纷;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的其他互联网民事、行政案件。对北京互联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提起上诉或抗诉的案件,分别由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和跨行政区划的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审理。

  在审理方式上,北京互联网法院以“网上案件网上审理”为原则,当事人不需要到法院就可以实现起诉、调解、立案、送达、庭审、宣判、执行等全部或部分诉讼环节的网络化办理。对当事人不同意进行线上审理或经法院审查不适合线上审理的案件,采用线下审理和线上审理相结合的方式。

  此外,北京互联网法院提供诉讼风险智能评估、诉状自动生成、在线浏览卷宗材料等智能化服务,为当事人带来高效便捷的诉讼体验。

  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新闻发言人安凤德介绍,近年来,北京互联网案件数量不断增长,2017年,仅全市法院受理的互联网购物、服务合同等9类互联网案件就有45382件,今年1至8月审理以上案由案件37631件,同比又上升24.4%。北京法院审理了全国首例网络虚拟财产纠纷案、全国首例淘宝网店分割案等一批新型、疑难、复杂互联网案件,积累了大量优秀审判人才和丰富的审判经验。

  安凤德说,北京互联网法院的受案类型更加多元、治理规则更加多样。实际受案类型除了原杭州互联网法院案件管辖范围外,内容涵盖了互联网金融、知识产权、公民个人权益、公益诉讼、互联网服务管理等,在推动全方位、多向度综合治网上能有更大作为。

  北京互联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雯也向社会承诺,以群众诉讼方便快捷为导向,打造一个全流程一体化电子诉讼平台,“24小时不打烊”,并向与会媒体介绍了“开放包容、平台中立、数据共享、创新升级、安全可控”的电子诉讼平台建设理念。

  记者在现场观察到,各种高科技的设备和先进的多媒体手段相结合,给当事人打造了全新、方便快捷、公开公平的司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