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探索第三方

构建法学研究与法律服务之间的桥梁

  本报讯(记者孔令泉) 上海市杨浦区积极探索第三方社会组织协同参与社区依法治理的模式,构建起法学研究与法律服务之间的桥梁,以提升基层司法所、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能效。814,这一创新模式正式启动。



  当天,杨浦区法学会与杨浦区依法治区办、平凉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联合举办了“社区依法治理创新”主题研讨会暨公共法律服务站建设现场会。上海市法学会常务副会长林国平为平凉路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揭牌。同时,“交通大学社会治理研究基地”也宣告成立。



  林国平指出,平凉路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不断建立健全,为法律学术研究界深入基层,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群众提供了优质的平台,上海市法学会将紧紧围绕市委“努力把上海建成法治环境最好的全球城市,使法治成为上海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这一战略任务,充分发挥法学会的服务功能,构建起法学研究与法律服务之间的桥梁,为建设法治上海探索更多的经验,开辟更广阔的道路。



  据介绍,平凉路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和互联网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中心最大的亮点在于将公共法律服务站与专业法律服务组织进行资源整合,集成了包括街道司法所在内的多个部门及社会组织合署办公,使社区法律服务资源充分集聚,极大地提升了服务效能,也最大程度地为社区百姓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



  杨浦区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卢焱认为,该中心的成立代表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重大进步,也是满足百姓法律服务需求的好事、实事。



  平凉路街道办事处主任潘俏敏现场宣布平凉街道案例集《一站式平台 全方位服务》新书发布,书中不仅总结了平凉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成果、提炼了大量经验做法,更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者提供了一份可借鉴、可复制的学习资料,为社区群众提供了一份精神食粮。上海市法学会秘书长毛坚平等向社区居民代表赠送了新书。



  研讨会上,平凉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潘炜、律佑社会治理法律服务中心理事长谢东分别以社区自治、共治、德治、法治“四治一体”为主题进行实务性交流发言,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童潇和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副院长程金华各自从法律学术研究的角度阐述了法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助推法治城市、法治国家建设的重大意义,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从社会学研究角度探讨了社区治理和法律服务的社会价值。几位专家教授都对平凉社区治理的创新模式及取得的效果,在理论研究结合社会实践方面给予褒扬。



  上海市依法治市办副主任、市司法局副局长陈春兰指出,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工作布局的重要内容,平凉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窗明几净,分区非常合理。和社区居民相关的法律咨询、法律宣教、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功能相当完备,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相关管理功能非常先进。社区“法治专员”治理模式也值得在全市范围内交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