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基层民警的精准扶贫路

一名基层民警的精准扶贫路

——记贵州省思南县公安局人民警察黎仕刚

    每当谈及村里发展时,黎仕刚总是特别激动,特别兴奋,他的想法特别多,总有说不完的话。他把村里的事当作了自已的事,把群众看作了自己的家人。

 

  “黎书记,谢谢你啊,没想到我这靠低保吃饭的贫困户,如今在你的带领下致了富,过上了奔小康的幸福生活。”村民握着黎仕刚的手激动地说。

  2015年3月,黎仕刚由思南县公安局派驻到瓮溪镇汤家坝村,担任汤家坝村第一书记。三年多来,他早已和村民们打成一片,并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帮助村民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路,赢得了村民的敬重与信任。

做好水文章

  “精准扶贫,产业先行。产业扶贫是开发式扶贫,是脱贫致富的长久之计。”黎仕刚对记者说。

  “汤家坝村没有产业、交通闭塞,农民只能在土地里刨食,全靠天吃饭,哪里能过上富裕的好日子。”老百姓讲的这些话,黎仕刚满是感慨。

  2015年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启动后,黎仕刚率先带领村党支部按户到位,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储备好乡村振兴的小金库,积极探索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汤家坝村经济底子薄,村民大多外出务工,山地荒废无人种植,但水资源丰富。结合实际情况,黎仕刚决定发挥汤家坝村的优势,在村里修建鱼塘,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实行产业脱贫。

  黎仕刚把鱼塘扩建成40亩的水产养殖规模,可以惠及30多户村民,除了能给村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还能壮大村集体经济,用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但是,村民们看着过去因缺乏科学的管理,鱼塘变成了烂水洼,他们对此表示怀疑。

  为了做通30多户村民的思想工作,黎仕刚带着其他村干部多次访村串户,从被拒绝到获同意,历经1个月之久。经多方协调,取得政策和资金支持,鱼塘终于在2018年4月建成。

  “刚开始从外地进鱼苗的时候,由于山路颠簸,长途跋涉,运输途中鱼苗死了近一半。加之购买的鱼苗体型小,鱼种单一,放至鱼塘里每天都会有一些因为不适应环境而死去……”这一系列变故,让刚启动的创业之路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为解决问题,黎仕刚绞尽脑汁。他翻阅大量资料,借鉴成功经验,最终找到了金钥匙——营造一个生态鱼塘系统,调动综合水域空间资源,有利于保持水质清洁,让鱼苗茁壮生长。

  可资金有限,要如何将3万条鱼苗养大呢?为了降低成本,黎仕刚想了一个好法子,种草来喂。为此,他带头在村里专门用10亩地种植黑麦草。不仅种植成本低,而且生长速度快,能满足鱼苗生长需求,且用这样纯天然植物喂养出来的鱼,肉质更加鲜美,也更生态,卖价也会更高。

  功夫不负有心人,鱼塘里的鱼长势喜人。今年预计可收成4万余斤,按12块钱一斤销售,可卖48万余元,净利润可在20万左右,60%分给大家,40%作为集体经济,收入还是可观的,黎仕刚的心中满是欢喜。

念好山字经

  鱼塘的事算是解决了,但黎仕刚又开始琢磨了,得把闲置的土地都充分利用起来才行啊!

  近几年,当地青壮年陆续外出务工,劳动力大量流失,村里的闲置土地越来越多,如果可以将荒地变为果林,那么村民离脱贫致富将更近一步。

  为了说服村民把土地租让出来,黎仕刚带领村支两委、工作队不分白天黑夜地走访村民家做思想工作,最终得到大家的支持。

  随后,黎仕刚根据汤家坝村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情况,带着一些村民远赴外省寻找适合该村种植的果树,经过千挑万选,最终,他们发现湖南香柚这个品种很适合当地种植。

  如今,400余亩的香柚果园已发展成型,长势喜人,已经挂起大大小小的香柚,大家相信今年一定会是个丰收年。

  黎仕刚算了一笔账,以前种玉米,大约一亩地收成在三四百块钱左右,现在种香柚,每斤两块多,一亩地就有六七千块钱收入。“原来一亩地只能产出三四百块钱的经济效益,如今翻了十几倍。”这让所有村民对发展该项产业充满了信心。

  黎仕刚说,闲暇时刻,他特别喜欢到香柚果园走一走,在欣赏丰收美景的同时,感受村民脱贫致富的喜悦。

走好农旅路

  如今,汤家坝村除了发展40亩的水产基地,400余亩的果园基地,还发展了300亩的香葱和生姜蔬菜基地。

  结合汤家坝村目前发展的产业,黎仕刚的脑海里又萌生了一个想法,在村里发展农家乐,以集体经济的形式来发展,这样可以将获得的利润分发给每一个村民。

  按照黎仕刚的设想,在汤家坝村规划出一块十来亩的土地,专门用于农家乐的建设,在不远处建设一个人工捕鱼场和蔬菜种植基地,让来村里游玩的人有玩处、有果摘、有鱼抓,在快节奏生活中释放压力,体验摘果抓鱼带来的乐趣。

  每当谈及村里发展时,黎仕刚总是特别激动,特别兴奋,他的想法特别多,总有说不完的话。他把村里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群众看作自己的家人。

  今年,是黎仕刚在汤家坝村工作的第三个年头,也是一个丰收年,历时三年多打下的基础,克服了重重困难,才有了如今的产业基础。

  对于未来,黎仕刚充满了信心和斗志。看着汤家坝村在自己和村民们的努力下越来越好,他说这种感觉就像自己的孩子在悉心呵护下茁壮成长。在担任了两年的第一书记后,本该回到原单位就职,但是,他再一次选择留在汤家坝村担任第一书记,依旧躬身于这片土地间,他希望留下来和村民们一起分享硕果,加快村民脱贫致富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