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司法局十八个实招 力推公证“放管服”改革

减证便民十大举措 52项“最多跑一次”领跑先行

北京市司法局十八个实招 

力推公证“放管服”改革

  本报讯(记者张晓娜) 726日,记者从北京市司法局召开的公证“放管服”改革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81日起,北京公证再次扩大“最多跑一次”服务范围,将去年试行的9种“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扩展为52种。部分公证办理出证时间由15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

  为认真抓好“放管服”改革,北京市司法局将与群众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公证行业作为重点,推出18个“实招”力推公证“放管服”改革措施到位、成效落地。这18个“实招”,可以归纳概括为“12348”。

  1”是建设一个平台。即依托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立北京市民生类公证线上预约咨询平台,对全市遗嘱、小额继承等民生类公证事项进行统一的线上预约咨询。

  2”是推动两个建设。即推动公证行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推动将公证失信纳入社会信用系统建设。实现公证与政府其他部门的信息联通,逐步实现身份、户籍、婚姻、财产等公证信息在线核实。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让骗取公证者一处欺骗,处处受限。

  3”是建立三项制度。即从群众感受、用户体验的角度建立健全公证证明材料清单、公证公益法律服务、公证服务监督等三个制度,对公证事前、事中和日常服务进行引导和规范,目的就是让群众办明白证,办舒心证。

  4”是优化四项服务。即通过扩大“最多跑一次”服务范围、缩短公证办理时间、降低部分公证收费、免除特殊群体公证费用等实实在在的措施,让广大群众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真正从“放管服”改革中受益。如,将去年试行的9种“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扩展为52种。包括出生公证、国籍公证等52种公证事项,法律关系简单、事实清楚、无争议,只要申请材料齐全、真实、符合法定受理条件,就要实现让当事人“最多跑一次”。同时向社会发布公证减证便民十项举措。对于法律关系简单、事实清楚、无争议的部分公证事项,办理出证时间由之前的15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免除申办遗嘱公证时年满70周岁老年人的公证费用。免除低保人员、无固定生活来源的重度残疾人,以及申办救济金、低保、给付赡养费和抚养费等公证事项人员的公证费用。

  8”是抓实8个重点。即全面加强党建、改革公证体制、拓展公证服务、规范办证流程、强化质量检查、改善公证设施、优化窗口服务、加强教育培训。8个重点,既是公证工作的基础和根本,也是公证“放管服”工作的关节。通过抓实抓严8个重点推动公证“放管服”改革深入发展,带动公证行业各项工作全面提升。

  下一步,北京市司法局、北京市公证协会将在市司法局党委领导下,认真落实“放管服”改革工作部署,进一步提升公证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全市公证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努力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用“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解决群众“办证难、办证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改革带来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