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法学会举办海峡两岸法学者对话会

    本报讯(记者孔令泉) 717日,浙江省法学会海峡两岸法律研究会在杭州举办了一场海峡两岸法学者对话会,就双方关心的法学研究课题进行深入探讨。

    对话会上,有来自台湾法学研究交流协会、台湾地区云林科技大学、浙江台湾研究会的法学专家,以及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的浙江省法学专家。

    据浙江省法学会研究部调研员胡铮介绍,浙江省法学会海峡两岸法律研究会自成立以来,在承担重大课题研究、开展学术研讨、组织参加两岸经贸法律交流等方面取得较好成绩,期待研究会不断完善与高校的常态化合作机制,进一步搭建好与实务部门、科研院所的合作研究平台,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资政意识,围绕新时代两岸关系法治研究重点、浙江省台胞投资权益保障条例实施等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为推动海峡两岸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依据。

    台湾地区云林科技大学、台湾法学研究交流协会教授苏南就“一带一路进程中PPP项目实施的法律风险”作了主题报告,系统深入地分析了“一带一路”国内和沿线国家的诸多风险及其诱因,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和法律对策。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叶良芳和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老师孙科峰在对该报告评议时,建议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的PPP项目,不同国家和地区法律差异和冲突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浙江省法学会海峡两岸法律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石东坡教授发布了《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成果。这项研究成果内容是公共文化体育设施PPP项目规划、建设、运行、监管中公众参与的正当权属的学理根据及其立法保障。苏南教授对该成果评议时指出,澄清这一新问题的法理依据及其针对性,需进一步对“公众参与权”的具体内容与实现机制进行细化研究。苏南借台湾地区“大巨蛋”相关案情,指出如何促进公众参与是一个迫切问题。

    与会学者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和互动交流。浙江锦丰律师事务所主任樊德珠分析了PPP项目公众参与的实际障碍与疏解渠道。浙江台湾研究会秘书长周丽华结合惠台政策落实中政府采购吸纳台资的PPP项目进行了分析和交流。

    浙江省法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省法学会海峡两岸法律研究会会长牛太升指出,在习近平总书记会见连战一行的重要讲话指引下,坚定不移地推进两岸交流,深化两岸法学法律界学术研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话会的方式是一个积极有益的尝试,有助于促进两岸法学法律界的交流专题化、持续化、精深化;对话会一并开展成果发布会,有利于浙江工业大学学报刊发的智库报告、研究成果的传播、转化,更具广泛、直接、实效性,更有应用价值。“一带一路”PPP项目的研究既需要理论深化,又需要对策方案,要整合和吸纳多方面意见,包括两岸法学专家学者的资源和智慧进行深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