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孩子”背后的“熊家长”
“熊孩子”背后的“熊家长”
家长教育市场鱼龙混杂,普遍质量不高
“熊孩子”背后一般都有“熊家长”。但现有官方家长教育机构,学习方式单一,缺乏指导性、建设性。社会办学机构鱼龙混杂,过分逐利。教育内容质量参差不齐、质量不高,亟待制定成型的家长教育评价体系,让其有衡量标准。
在别人家随意乱翻找零食找玩具、在餐厅大吵大闹、在墙面上胡乱涂鸦……“熊孩子”不仅把家里搅得翻天覆地,还在公共场合影响他人,甚至危及他人人身安全。
6月9日,江西南昌一名小孩,因想爬到村中已有300多年树龄的古樟树上,不慎脚被卡住;三天后,江苏苏州市,一名13岁男孩骑着自行车在立交高架桥上逆向行驶……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2009名受访者调查发现,82.4%的受访者认为,现在“熊孩子”多;89.4%的受访者认为,“熊孩子”的出现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李立国认为,“熊孩子”现象反映出一些家长过分宠爱孩子,教育孩子时缺乏原则、底线,许多人讲究私德不重视公德。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许珊珊说,这说明我国家长教育目前存在缺失,应加强家长教育。
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徐良和李亚娟,在2017年8月至9月,对江苏省13个设区市的学生家长、教师、中学生和三年级以上小学生调查显示,17.93%的家长表示经常因孩子家庭教育问题感到焦虑,66.91%的家长表示有时感到焦虑。
这份收回22650份有效问卷的调查显示,在教育孩子遇到困难时,71.20%的家长“夫妻商量解决办法”,55.35%的人“自己摸索解决办法”,49.67%的人和其他家长共同探讨。大多数人需要进行家长教育,以掌握科学合理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什么是家长教育?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洪明认为,它与家庭教育不同,是家庭教育指导者以家庭教育主体为对象,以提高家长家庭教育胜任力为目的,以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技能、动机、情意、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活动。
目前,我国对家长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家长角色认识不全面,独立机构和专业教材不健全,家长教育管理和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熊家长”引发的伤害
事实上,“熊家长”引发的伤害不在少数。6月11日,多家媒体报道称,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大四学生王某明,于6月5日上午从武汉市某酒店坠楼身亡。6月12日,武汉大学发布《关于我校王某明同学高坠情况的说明》证实了该消息。
武汉大学在声明中称,发现王某明状态不佳后,学校及时联系了其父母,并建议其母带王进行心理诊断,诊断出王有自杀倾向后,学校和王母亲签订了家长陪护协议。但王某明的父母没当回事,其母把王某明一人留在了武汉,最后酿成王跳楼自杀的悲剧。
家长究竟是什么?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员刘根东说,长期以来,人们将家长限定在父亲和母亲,或孩子的法律监护人。但除此之外,家长还有许多重要身份:一个独立的社会人,家庭教育的主导者,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永远的老师。
在北京市某幼教机构工作的杜鑫说,“熊孩子”背后一般都有“熊家长”。她师傅班上有个孩子,别人从他身旁走过,他会伸脚绊别人,伸手打别人。原来,他差点胎死腹中,家长对他极其溺爱,尤其是他外婆。幼儿园老师说孩子几句,他外婆就会来闹。
但还有比这孩子家长更“熊”的家长。据《法制日报》报道,在深圳市某舞蹈培训机构学跳舞的轩轩,从书包拿出类似零食的物品分给小朋友吃,有人食用后出现不适症状,送医得知,“零食”是老鼠药。更可气的是,轩轩家长事前知道他将老鼠药放进了书包。
“‘熊孩子’的第一责任主体是家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责任和义务规范孩子的行为。”李立国说,淘气是孩子的天性,但解放天性的前提是不打扰他人。因此,在社会公德方面,家长需要给孩子引导和教育。
家长该如何教育孩子?来自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数据显示,60.9%的受访者认为应该随时随地指正孩子的错误言行,60.3%的受访者建议客观冷静地讲道理教导孩子,32.5%的受访者认为孩子出现严重错误时,该打就要打。
刘根东说,家庭在文化习俗继承方面对孩子认识国家、民族起到关键启蒙作用,父母的习惯、爱好、交往等都会影响孩子成长。家长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调者。对家长角色认识不全面会影响家长教育发展。因此,家长都需要接受教育。
但自古以来,人们认为只要生了子女,就做了家长,很少有人学了教养子女知识之后才结婚,有了子女后再继续接受相关知识教育的家长更少了。徐良和李亚娟调查显示,64.68%的家庭中,妈妈负责孩子日常生活,51.39%的小学生学习辅导靠妈妈。
据徐良等调查,中学生犯错时,9.97%的父母通常采用“打骂或侮辱”的教育方式。小学生考试成绩不好时,12.98%的父母的态度是“讽刺、批评、打骂”;小学生因不满而哭闹时,10.27%的父母经常会用打骂、呵斥的方式来制止。
家长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在刘根东看来,一个合格的家长要能够科学地进行家庭教育,前提是家长必须掌握全面教育子女的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等各种社会文化科学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孩子了解和交往的能力。
洪明认为,家长教育是成人教育、非正规教育、“入职”教育和“在职”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具体到家长学校应有所侧重。比如,优质学校要重点抓好发展性家长教育兼顾补救性和预防性家长教育;薄弱学校应把补救性和预防性培训放到重要位置。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王清等认为,目前我国主要存在三种类型的家长教育学校:基于学校的家长学校、基于网络的家长学校和基于社区的家长学校。即政府、学校等公益组织举办的家长学校、社会企业举办的父母培训学校。
虽然家长教育已开始被关注,一些地区也开办了家长学校,但这些学校多附属在一些中小学或其他学校内。王清和他的学生许珊珊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一般中小学都会有完整的家长学校组织管理机构,但家长学校主要以开展讲座、经验交流等为主。
2005年,全国第一家网上家长学校,在江苏苏州市教育局支持下正式成立。创办之初,苏州市网上家长学校提出“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将其功能定位于“父母教子课堂、专家服务窗口、三方互动平台、家校联系桥梁。”网上家长学校随即兴起。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强国必先强教,要求优先发展教育。同年10月,由全国妇联、中国家庭委员会、中国移动主办的全国网上家长学校正式开通。各省网校随即陆续上线。
尽管各地教育部门大力推动家长学校建设,但效果并不明显。王清在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调查发现,该校常通过举办鼓励家长到学校听课、家庭教育讲座、“为国教子”好家长评选活动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普及,但家长参与兴趣不高。
“学校活动的开展存在一定难度。”王清说,家长参与率通常在70%左右,加之家长时间有限,层次水平不一,开展面对面活动的效果并不明显。利用网校等开展在线活动,又很难与家长形成交流互动,且有的家长因技术、时间等原因,参与度明显偏低。
徐良在江苏调查也发现,网上家长学校存在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形式大于内容、更新缓慢等问题,尤其是部分网站的“网校专家”回答家长问题过于随意,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或理论性太强,缺乏真正的指导性、建设性。
专业教育教材人才匮乏
王某明自杀事件发生后,许多人表示惋惜。有网友说,家长在这件事情上要负最大责任。正是由于他们对孩子期望值太高,给孩子带来了太大压力,让孩子精神处于崩溃边缘,且遇到问题不加以引导鼓励,反而将孩子一人独自留在了武汉,最终酿成了悲剧。
有网友指责,王某明父母不配为人父母,孩子得了抑郁症,但父母没有给他鼓励和支持。有人说,在王的遗物中发现了抗抑郁药物。由此可见,王某明知道自己的病,且有康复意愿,但父母没有和他一起面对。
可怜天下父母心。王某明的母亲为何抛子而去?在面对孩子年轻、冰凉的尸骨面前,任何解释都已经显得太苍白。但王母和湖北杨女士一样,肯定有诸多教育孩子的困惑。
2010年前后,杨女士的儿子被诊断患有自闭症。这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亚型病,学名为儿童孤独症。孩子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人际交往障碍等。这种病,目前尚无最优治疗方案。国际上受主流医学推荐和使用的是教育训练干预法。
为给孩子治病,杨女士和丈夫多次奔赴北京、深圳、上海、乌鲁木齐、青岛、武汉多地学习教育方法,但各地机构教给他们的方法不一,“孩子喜欢五颜六色的东西,有的教育机构建议我们培养孩子学习画画,有的说可以由此引导孩子的自控能力。”
尽管杨女士渴望的家长教育较特殊,但西安王女士准备寻找一家普通家长学校时遇到了同样的问题。由于孩子挑食,爱发火、逃课等,王女士和家人准备进家长学校学习如何科学合理地教育孩子。但他们通过朋友、网络寻找发现,“这些家长学校并不单纯”。
“很多机构说,参加完培训可以考证书出去当讲师。”王女士说,她和家人越找心里感觉越没底。记者随后按照王女士提供的联系方式联系发现,一家自称已开办9年、总部在东北业务在全国的培训机构工作人员说,交4800元培训4天,终身免费复课。
这位工作人员说,报名需填写报名表、电子版身份证等,确定报名先交500元定金。4天培训,3天理论课,1天体验课。理论课主要讲孩子的成长规律,体验课主要讲如何处理情绪、改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等。虽然复课免费,但每次需交一定场地费。
见记者有些迟疑后,该工作人员又表示,参加完培训可考取“家庭教育指导师”出去当讲师,并随即发来了由某成人教育协会颁发的证书样本。当问及培训教材时,该工作人员称,目前全国没有统一教材,他们的教材都是各位讲师亲自编写的。
记者随后又联系几家培训机构发现,这些机构均多以“XXX家庭教育研究中心”或“XXX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等名义开办家长教育机构,但大多实为文化公司。其培训常采取线上招募学员线下培训方式进行,有一定资源及资金实力者,常被发起人以徒弟名义招录为讲师,出外讲课、拓展业务。
一位自称总部在石家庄的孙老师说,他们机构是国家授权的家庭教育讲师培训机构,交3800元培训3天(包含讲师授课手册、16课系统课件资料、国家证书),终身免费复训。主要授课内容为家庭教育概念与核心知识,专业演讲能力等。
这位孙老师告诉记者,不少家长开始专门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学完后也出去讲课,不仅改善了自己的家庭,也帮助了更多家庭。随后,孙老师发来了课程安排时间表以及可考取的职业技能证书样本,但发证机构变成了某研究院下属单位及北京新职业联盟。
“与青少年教育相比,我国政府对家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刘根东说,虽然家长教育已被大量关注,但很少有正规的独立机构对家长进行教育。即使有些学校开课,也没有专门的培训教师、统一的教材。
在刘根东看来,这种现状不但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家长需求,而且容易引发非法教学行为,政府应当组织领导小组负责管理家长教育工作,并形成一套成型的家长教育评价体系,让家长教育有衡量标准,从而改变许多人的错误传统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