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首个三方法治校地 共建协议在镇海签订

  本报讯(记者孔令泉) 73日,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法学会与区司法局、宁波大学法学院举行校地共建签约仪式,这是浙江省首个三方法治校地共建协议。

  在签约仪式上,“宁波大学法学院卓越法政人才实践基地”“镇海区新媒体法治文化创作基地”等四个基地同时揭牌成立。

  近年来,镇海区法学会以深入推进“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为抓手,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法律服务、法学研究以及人才培养校地法治共建工作。对接联系区内各镇(街道)、村(社区),提供场地和文化衫、防暑用品等基本保障,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法律三进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活动。据统计,三年来,大学生普法志愿者聚焦未成年人保护、网络诈骗防范等社会热点难点,累计开讲法律课75堂,义务开展法律咨询1600余人次,发放各类法治宣传资料2万余份,调解邻里纠纷等小微案件67件。

  同时,针对宁波市大学科技园区中小高新技术众多、亟须优质法律服务的情况,区法学会积极协调宁波大学法学院和园区管委会共同成立了大学生法治实践基地,开设法律咨询服务中心。区法学会每年拨付一定经费支持,由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教师带队,安排学生进园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和调解服务,负责接听来电、接待来访。由于其服务的义务性、时效性和专业性,自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先后受理调解涉企纠纷54件,深受园区企业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