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小学生疑因污染中毒”调查

    河南省固始县疑因环保查处不力导致百余学生集体中毒,但事后当地迟迟不予公布最终结论,引发当地群众的关注和质疑。

  612日上午,河南省固始县徐集乡八庙小学部分学生出现头晕、目眩、呕吐等症状被紧急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医院检查后发现,学生出现这些症状,疑似因吸入刺激性有毒气体所致,但事发至今,当地相关部门却迟迟没有给出确切答案。

  该事件发生在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河南“回头看”期间。近日,民主与法制社记者进行了实地调查。

百余名学生疑似集体中毒

  八庙小学坐落于徐集乡八庙村,是一所公立学校,前后共两栋校舍,该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于八庙村及周边村庄,目前共有16年级的六个班级,学生人数大概在200多人,该校系本次事件的发生地。

  八庙村多位村民回忆起612日发生的事情时仍心有余悸。据他们描述,当天上午,学生在上第一节课时,陆续有学生在学校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但具体原因不明。多位家长将孩子接回家中观察,但在1个小时后,该校34年级的学生开始大面积出现头晕、目眩、呕吐等症状。随后,就看到多辆救护车将学生拉去当地徐集乡卫生院进行救治,还有部分严重的学生被直接送到了固始县人民医院。

  受害学生家长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当日,徐集乡卫生院挤满了受害学生,卫生院为学生采取了输氧治疗,但由于医疗资源有限,受害学生较多,氧气袋根本不够使用,只能让学生轮流吸氧,当时有条件的家长看到这情况后,马上让自己的孩子转入了县城的人民医院。

  据固始县医院当日值班医生回忆,当时儿科的楼道里挤满了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仅儿科就有将近30名学生等待就医。

  八庙小学一名3年级学生朱某回忆,他们班级一共39人,当日仅有3名学生没有发生身体不适症状,其余36名学生无一幸免,全部出现头晕、目眩、呕吐等症状。当日,学校老师还告诉学生,如果谁难受的话可以给家长打电话让家长接走。

  八庙小学一名4年级学生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当日一上课后,就能闻到一股燎头毛(烧头发)的味道,比较刺鼻。随后,他们班挨着窗户坐的学生陆续开始出现难受、头晕、胸闷等症状,最后该班仅剩下19人还能坚持上课。

  据当地宣传部门通报,612日,徐集乡八庙村小学部分学生集体出现头晕、恶心、心难受等不适症状。12日当天上午,有11名学生住院,有30多名学生通过吸氧,症状有所缓解;13日,入院人数增加到29人,其中:接受治疗17人,留院观察12人;14日,入院人数增加到37人,其中:接受治疗27人,留院观察10人;15日上午8时,入院人数增加到49人,到12时止,已有10人出院,1人转诊,在院实际接受治疗17人,留院观察21人。目前,住院治疗及留院观察学生生命体征正常。

  固始县委宣传部还称,事发后,公安、药监、卫计等部门对学校食堂的食材、不适学生的呕吐物及血液进行抽验,对学校附近的塑业颗粒厂原材料取样送检;环保部门已查封该厂;徐集乡政府已安排八庙村小学及周边学校如发现有头晕、恶心、心难受等不适症状学生,及时送医救治,并及时上报。

  记者从固始县人民医院获悉,此次疑似中毒事件受害学生应该有百余人,受害学生的病历档案已被当地医院封存。在没用公布确切消息前,学生家长不允许复印学生病历档案。

小型塑料颗粒厂疑为元凶

  多位家长在接受民主与法制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事件,疑与学校对面的小型塑料颗粒厂有关。

  记者在现场发现,学校正对面确有一家协力塑业八庙颗粒厂,记者在工商注册网上并没有查到该厂任何信息,协力塑业八庙颗粒厂仅与学校一路之隔,距离不超过20米。该厂主要是生产一种化工原料,颗粒厂将收来的各种布头融化成汁,加工成条状冷却后切成颗粒,然后进行销售,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浓烟。

  据当地村民反映,学生中毒当日,这家颗粒厂一早就开始干(冒烟),一直干到中午,西南风正好把那股味道从马路对面刮到学校。学校及周边都能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

  据八庙小学相关负责人透露,当日发现情况不对时,上午9点多校长就开始给村里打电话,恳请上面的领导要求该厂停工,“9点多打的,11点多才停”。当日,有老师也发生了呕吐现象,而引起身体不适的学生多集中在二、三、四年级,其他年级也有,但并不是很多。

  学生被送往医院治疗后,医生当日并没有给家长出具诊断书。

  八庙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事发后,当地相关部门即前往现场展开调查。

  固始县环保局要求协力塑业八庙颗粒厂停止生产,并对该厂进行了查封。卫生部门、检测部门及教育局、公安局也随即介入调查。

  据学生家长单某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单某平时在武汉做点小生意维持生活,当日听到学生中毒的消息后十分担心,因为他家有两三个孩子在该校就读,就连夜开车返回老家。在受害的学生中,他家的一个孩子病情比较严重,孩子眼睛一度出现失明,后来他将孩子转入武汉某医院,孩子在入院后还被下了病危通知书,最后还将孩子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

  令人安慰的是,在经过8天的治疗后,单某的这个孩子病情逐渐好转并出院。

  记者在单某提供的一份由湖北省妇女儿童医院出具的出院证明显示,单某孩子被诊断为气体中毒、肺炎等。事后,儿科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受害学生家长,根据临床判断,中毒学生疑似吸入化工气体所致,具体原因仍有待调查。

  另一名学生马某当时病情也比较严重,在经过固始县人民医院治疗后,病情未见好转,并且反复发作,随后转入合肥某医院。

  因担心孩子将来出现后遗症,出院后,单某和学生马某的家长又找到固始县医院要求查看病历,但病历档案室以此事属于重大事件,在没有查清之前不能对外公布病历为由拒绝复印病历。不过,在强烈要求下,病历档案室还是复印了病历,但并未加盖医院公章。

  记者从家长拿到的病历上看到,当日的诊断也是吸入有毒气体肺炎。

  记者还了解到,在疑似涉事厂区内工作的人员工作时,也都戴有口罩,即使有防护,还发生过有2名工作人员不同程度中毒迹象,并到医院进行了救治。

  事发后,固始县委宣传部曾表示:固始县环保、食安、安监、公安、卫生等相关部门,正在对情况的发生原因做进一步调查,对提取的学生血液和相关样品已按程序送检,正在等待检测结果。

当地环保监管遭质疑

  当地村民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协力塑业八庙颗粒厂为当地扶贫项目,该厂是在三个月之前,被固始县公安局以扶贫名义招到该村的。

  记者网上检索发现,该村的扶贫对口单位为固始县公安局。

  记者至电固始县公安局核实该信息,未得到回复。

  据当地村民反映,该企业工作人员主要来自于八庙村,多位曾在该厂工作过的人员证实,当地确有部分人员在厂区内工作过,多是村里的老人,工资也相对较低,工资为每天40元,平均工作时间接近于10个小时。

  据不愿具名的一位学校老师告诉记者,协力塑业八庙颗粒厂最早的时候都是每天晚上和周六日生产,事发当日可能是有上级领导到该处进行检查参观,所以当日一直生产到事发。

  他还称,该厂就是一个没有任何手续的“黑工厂”。建厂之初,多位学生和家长及老师都进行过举报,包括环保热线、领导热线,但最后都不了了之。

  据固始县环保局局长孟欣证实,该企业确属违规生产,在建的时候就是违规的,事发之前环保局曾给该企业下了停产决定,不允许生产。

  事发后,环保局第一时间对该企业进行了查封,并决定将该厂拆迁。另外,学生家长也接到校方通知称,由于塑料颗粒加工厂距离八庙小学过近,为保护广大师生健康,有关部门坚决对该厂实施拆除,请各位家长放心将孩子送到学校正常上课学习。

  记者实地采访时看到,该厂仍被贴着封条。

  虽然封了厂房,但很多家长对该事件仍意见很大。有家长认为,该事件时至今日,当地政府并没有出面对家长进行安抚,而且对提出问题的家长左推右阻,对导致学生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迟迟不对外公布。

  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固始县委宣传部时,电话始终无人接听,截至发稿亦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