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以来北京警方破获涉毒案1222起
本报讯(记者汤瑜) 6月24日,北京市禁毒工作新闻发布会举行,北京市禁毒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陶晶在会上表示,10年来,北京市吸毒人员年均增幅10%左右。2017年以来,全市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1222起,抓获涉毒人员9158名。
据陶晶介绍,受国际、国内毒品问题蔓延影响,北京市仍处于毒品问题蔓延期、毒品犯罪高发期和毒品治理攻坚期,毒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吸毒人员持续增长,2017年,该市查获吸毒人员7745名,同比上升3.2%;截至2017年底,该市登记在册吸毒人员已达3.6万名。10年来,该市吸毒人员年均增幅10%左右,2017年增长速度虽有所放缓,但仍呈增长态势。此外,涉毒犯罪数量居高不下。2017年以来,全市共破获涉毒犯罪案件122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413名,其中,贩毒案件占65%。
近年来,北京市连续查获走私入境的新精神活性物质“恰特草”超过1吨。名为“小树枝”“笑气”等新型毒品已在北京出现滥用现象。
陶晶透露,目前,毒品犯罪手段更加隐蔽,通过互联网通信工具联络,利用物流寄递渠道运输毒品,已成为北京市毒品违法犯罪的新常态。2017年,北京市共破获网络涉毒犯罪案件389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422名,缴获毒品27公斤。
另外,毒品不光是传统意义的海洛因、冰毒等,近几年禁毒过程中发现,新使用、新滥用的含有精神活性物质或者麻醉药品的物质,被涉毒人员滥用。第三代毒品滥用的风险隐患日益凸显,药物滥用成为禁毒的重要方面,滥用药物的宣传是现在禁毒工作的又一个考验。
针对第三代毒品的管控问题,陶晶表示,相关管理条例非常明确地列举了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和麻醉药品。针对药物滥用的情况,在禁毒工作中,相关部门一方面会按照国家法律的明确规定严格执法;另一方面,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范畴,现在已经对新产生的有这类物质或者这类成分的药进行管制和相关的法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