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川法学会携手共商 自贸区(港)劳动保障法治建设

  本报讯(记者孔令泉) 62,上海市法学会劳动法研究会与四川省法学会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研究会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联合主办研讨会,对“自贸区(港)劳动保障法治建设与企业‘走出去’劳动法律风险应对”问题展开讨论。来自川沪两地多家高校、科研单位、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律师事务所、相关企业的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上海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施伟东在研讨会上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及自贸区建设对劳动法的发展是新机遇,亦是新挑战。如何恰当处理国内灵活就业以及中国企业“走出去”本地化的用工难题,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当下有必要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劳动法研究的新范式。希望沪川两地法学法律界专家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加强学术联动,形成跨区域、可推广的“中国智慧”。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党委副书记许玫认为,面对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一带一路”倡议、自贸区(港)建设以及互联网经济、区块链等新科技,如何进行劳动权益保障,将成为学术研究的新课题。



  沪川两地专家学者对“外国人就业和劳动权益保障——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天府新区片区为例”和“自贸区(港)外国人雇佣及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海外劳工权益法律保护思考”等展开研究。并针对
“从‘增量’与‘存量’看自贸区劳动法治的突破点”和 “自贸区(港)劳动保障法治创新研究”以及“‘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出去’劳动法律风险与应对研究”的议题,从户口限制、劳动者流动与劳动权益保障问题,自贸区劳动法治创新的探索,“一带一路”背景下集体劳动关系调整风险及防范,“一带一路”劳务合作法律规制的制度研究,中国企业赴欧洲投资劳动法律风险提示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法学会社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董保华从历史维度、比较维度、法律与道德、立法和执法、法律规范和学术规范5个方面对此次研讨会进行了学术总结。



  川沪两地约定,明年在四川召开后续的系列研讨会,继续探讨自贸区(港)与“一带一路”中有关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制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