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六年“老检察”的坚守
十六年“老检察”的坚守
——记德州市德城区检察院侦监科科长李娜
对承办的每起案件,李娜都理性审慎,精益求精,而目的只有一个,不枉不纵,守好防范冤假错案的第一道关口。
□本社记者 李卓谦
□田园 高忠祥
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张真诚而甜美的笑脸,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检察院侦监科科长李娜给人的第一印象像个邻家姐姐,一点也不像是一名从检16年的老检察。
十年磨一剑,李娜先后从事过公诉、未检、侦监等工作,十几年来始终奋战在办案一线,她心怀对法律的敬畏心和对工作的责任心,办案数连年位居全市前列,所办案件多为重大敏感、疑难复杂、新型涉众、在当地有重大影响类案件。
从“德城区十大杰出青年”“德州市十佳公诉人”“全市检察系统业务标兵”到入选“山东省侦查监督人才库”,获评“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个人”,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一个个荣誉称号正是她忠诚履职的最好注脚。
侦监“一姐”
李娜柔柔弱弱,“工作起来是个汉子!”是同事对她的评价。的确,她严谨认真,思维缜密,干脆利落,精益求精,大家都习惯喊她侦监“一姐”。
犯罪嫌疑人在押案件,审查批捕期限只有7天,每起案件都要经过阅卷、提审、撰写审查意见书、依法作出是否批捕决定等环节。李娜常说:“侦监工作有它的特殊性,必须分秒必争,真相不可拖延,正义不能迟到,侦监人就是要与时间赛跑。”
今年4月,德城区发生一起网络诈骗案,犯罪嫌疑人多达40余人,是近年来单案涉案人数最多的案件。
面对这起以“微盘”交易为幌子的新型涉众网络诈骗案件,李娜意识到必须要兵贵神速。于是她第一时间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取证。
介入案件期间,她加班加点审查前期侦查卷宗、查阅相关资料,办案笔记本24小时不离身,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整个案件的脉络。“这些组织架构、层级关系、证据体系图表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案件进展、取证方向、思路等文字标注,只有我自己能看懂,必须做到对案件各个细节熟记于心。”她笑言。
面对大量金融证券期货等专业术语,她多方查找相关资料,只有先让自己成为行家才能精准审查。时间紧迫,为了争分夺秒,针对案件存在的问题疑点、侦查盲点,她采取白天面对面交流、夜晚电话交流的方式,随时与侦查人员沟通认识、交换意见、拓展思路。
案件如期报捕,加上周末和“五一”假期,办案期限仅有7天,这无疑又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只有通盘考虑、周密规划,把时间利用好,才能打一个漂亮仗。
在她的建议下,一个由检察长任组长,分管检察长任副组长的办案团队迅速成立,将案件按照涉案人员层级和团队进行分组,2000余份证据材料被迅速分解,各办案人采取分组审查、定点汇总、会商研判、整体把控的审查方式,分工协作,加班加点。
根据分工,李娜和一名同事会同侦查人员,当天冒雨驱车千余里,辗转四个省市,就同类案件侦办情况进行学习交流,为进一步侦查固定证据夯实基础。经过收集、整合、分析各地补充证据材料及大量反馈信息后,案情脉络更明朗,侦查方向更明确,案件证据更扎实,案件取得重大进展。
“仅此一个案件,就要提审40名犯罪嫌疑人,还要完成阅卷、撰写审查意见书、汇报等工作。”想起那段经历,李娜和同事“苦不堪言”,直言自己是“超人”,她们在看守所从早上待到深夜,连吃饭喝水都觉得浪费时间。就这样,办案组白天、晚上连轴转,圆满在法定期限内完成了案件的审查工作。
“遇到疑难复杂案件,总觉得一天24小时太短了,一眨眼一天就过去,真恨不得一天能变48小时啊!终于能睡个好觉了!”案件办结,她的脸上又露出了笑容。
即使天天与时间赛跑,李娜的工作激情始终不减,乐观心态丝毫不变,“虽然案件多的时候,连喘口气、歇歇脚的时间都没有,但是大家同心其利断金,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是累并快乐着。”2015年负责侦监工作至今,李娜已办理各类案件1074件1531人。
守好第一道关口
多年来,李娜一直是一头齐肩的中长发,一丝不苟地扎着个马尾,没有一处乱发。无论是对待生活,还是工作,她都是个认真的人。
“法施于人,虽小必慎。”这句话清晰记录在李娜笔记本的扉页上。在大家眼里,她是一个心细如发、追求完美的人。“娜姐担当负责,工作严谨,思路开阔,我们拿捏不准的问题都喜欢与她讨论,她处理案件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都很好。”同事王健说。
对承办的每起案件,李娜都理性审慎,精益求精,而目的只有一个,不枉不纵,守好防范冤假错案的第一道关口。
2016年9月15日,中秋夜,正是合家团圆的日子,德城区却发生了一起命案。一五旬男子孙某被其妻葛某捅数刀身亡。接到案卷,李娜不禁唏嘘,都是至亲,为何以命相搏?
全面细致审查案卷后,案件慢慢还原:当晚6时许,醉酒的孙某来到女婿家砸门,女婿刚打开门,就被孙某持刀捅伤。恰好也在女婿家的孙某妻子葛某,见状忙从厨房拿出一把菜刀与孙某搏斗。搏斗中孙某与女婿倒地,并被女婿压在身下,但他使劲反抗,葛某便拿从孙某手中抢来的匕首捅到孙某腹部,又怕他再次起身行凶,随手又拿菜刀砍了孙某几刀,后孙某死亡。
虽然案件已经理清,但在李娜看来,该案应该不止这么简单,孙某和女婿有何矛盾,为何持刀相向?葛某为何帮助女婿,她和孙某又有何积怨?重重迷雾让李娜意识到案件背后肯定有不为人知的隐情。
她全身心扑在案子上,通过走访调查,从孙某亲属及街坊邻居那里了解到,孙某平时特别爱酗酒,酒后常对葛某实施家暴,对孩子也经常打骂,甚至有一次还将煤气阀门打开,扬言要取全家人性命。女儿家门上至今还有孙某踢破未来得及修复的痕迹。全家人明知其无理取闹,但还是选择忍一时风平浪静。但是,这种仅仅依靠隐忍维持下的平静,犹如即将喷发的火山,暗流涌动。
案件该如何处理?李娜经细致审查认为,葛某为使本人及家人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制止行为,应属正当防卫,只是其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孙某死亡,应认定为防卫过当,依法应当减轻处罚。经研究,大家一致同意了李娜的意见,德城区检察院依法对葛某作出了不批准逮捕决定,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舆情效果。后该案被省检察院评为“全省优秀不捕案件”。
“捕或不捕,一念之间,却天差地别。”李娜感慨地说,“干侦监工作,就要认真捕捉案件的每一个细节,然后耐心细致地剥茧抽丝,拿出‘斤斤计较’的韧劲儿,法里法外追求公正,强者弱者唯求公平。”
一封家书
在李娜办公室抽屉里,悄悄放着一封家书。这封家书一直没有寄出,上面的字迹能明显看出不是同一时间写的。
“在一个通讯如此发达的年代,我还写家书,是不是很老土?”她有些难为情地笑了,“对家人,好多话说不出口,就写下来。”
她的父亲是名老党员,一直对李娜谆谆教导。在她成为检察官的那一刻起,父亲更是经常对她耳提面命:“要时刻手握戒尺、心存敬畏、廉洁自律、忠诚履职、把法律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履行到位。”李娜办案时,就用父亲的这句话警醒自己。
2006年,在老家生活的母亲因多次晕倒到省医院检查被确诊为左眼底部肿瘤,需要到北京进行手术,老两口为了不让女儿工作分心,就没告诉她,每次通电话父母都说家里一切都好,让她安心工作。她周末回家探望父母发现家中没人,这才从亲戚口中获知此事,当她一路狂奔赶到北京医院,看到病床上憔悴的母亲时,汹涌的泪水再也无法控制。她在后来的家书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相逢本是天伦意,在世及时行孝缘。
除了父母,女儿是她最大的牵挂。丈夫前几年在外地工作,照顾女儿的责任落在她自己身上。每次遇到重大复杂疑难案件扎堆儿的时候,她常常顾不上回家为女儿做一顿饭。孩子饿了就自己泡面凑合着吃点儿,因此常常抱怨妈妈对待工作比待她还亲。
2010年夏,李娜被推荐参加全市公诉人比赛,她深知,这既是信任,更是责任。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她一边办案一边准备比赛,起早贪黑,往返于办公室、法庭、看守所和比赛集训地之间。女儿放学路上摔伤了腿,就自己到小区门诊包扎换药,因为天气太热加上包扎治疗不当,几天后发起了高烧。当她把孩子送到医院时,却因为治疗不及时,导致女儿两个膝盖上各留下一大片凸起的疤痕。
多少次夜晚加班回家,看着已经熟睡的女儿,摸着女儿腿上的伤疤,她都满心愧疚。她在家书里这样写道:“宝贝,谢谢你做我的女儿,小小的你如此独立、勇敢、坚强、善良又包容,妈妈很爱很爱你,愿你快乐健康成长。”每当李娜遇到困难时,感受一下这些字里行间流露的温暖,就能给她增添无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