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思想大解放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强调,“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与时俱进、一往无前”“没有思想大解放,就不会有改革大突破”,这两个重要讲话是新形势下解放思想再深化的指南针,是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动员令。

  实践证明,解放思想既是一个认识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新时代、新要求,只有不断迈出解放思想的新步伐,才能让灿烂的思想解放之花,结出更加丰硕的高质量发展之果。

  一、解放思想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

  回顾改革开放40年,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就,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如一地坚持和运用解放思想,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改革开放40年史就是一部思想解放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更是新时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产物。解放思想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深入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摆脱贫困》《之江新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以贯之解放思想的理论和实践贯穿于这一思想体系当中,闪耀着新时代的真理光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放思想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在2018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要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力量,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思想再解放”,被摆在了突出的位置,成为推动改革迈向纵深的关键。

  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改革的深度、开放的力度。思想是从现实中来的。与40年前相比,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很多改革不是从无到有,而是从有到多、从多到好。一方面,思想固化要不得。毛泽东同志曾告诫全党,“脑子一固定,就很危险”。改革是破局行动。某项改革的意义越重大,改革的阻力也越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害怕改革改变既有利益格局,脑袋里依然停留在“过去式”,躺在熟悉的“舒适区”里裹足不前,如此等等思想,是坚决要不得的,非得进一步解放思想,及时荡涤清除。另一方面,思想滞后更要不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老办法解决不了新问题。唯有解放思想,才能格物致知。在推进国企国资、产权保护、财税金融、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关键领域改革的过程中,如果头脑跟不上时代、思想“掉队”,那就势必“拖发展后腿”。

  在新时代、新实践中推进解放思想,我们必须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也是指引新时代解放思想的伟大旗帜;必须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紧跟新时代的步伐,认识新时代的精髓,从而有针对性地推进改革,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解放思想的特征

  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打开的是智慧之门、活力之门,关上的是思想僵化之门、固步不前之门。至少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一是政治性。解放思想,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始终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步入新时代,解放思想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深入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荡涤和清除一切与这一重要思想不相适应的观念、做法;就是要坚定“四个自信”,树牢“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汇聚起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强大力量。

  二是人民性。人民性是解放思想的生命力所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鲜明表达。解放思想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为“牢记初心、不忘使命”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杜绝“官念”,才能不断迈出解放思想的新步伐,才能让灿烂的思想解放之花,结出更加丰硕的高质量发展之果。

  三是实践性。实践性是解放思想的本质特征。解放思想的标准就是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相依为命的。解放思想是达到实事求是的途径和条件;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标准和根据。解放思想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用实践来检验一切,不能停留在坐而论道。同时,解放思想也不是胡思乱想,不是打擦边球,不是“摆平”就是水平的所谓“魄力”。这些是对实事求是的背离,对解放思想的歪曲,结果只能是欲速则不达。

  四是动态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解放思想永远在路上。“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者”,昨天认定是反常的事情,今天可能视之为理所当然的了;而今天正在争论不休的问题,也许明天又会令人哑然失笑。人们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地认识真理、把握真理,而不可能穷尽真理。

  五是飞跃性。解放思想是思想认识上的升华,具有质的飞跃性。改革开放以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关于结束姓“资”姓“社”问题的争论,就是两次典型的具有飞跃性的思想解放。解放思想必须立足长远、突出重点,只有选准那些事关全局的关键性目标,才能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有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探索解放思想的重点和路径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一个根本性问题,也是解放思想的关键性问题。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升华认识中提高站位。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对照愿景抓策划、对照先进找差距、对照标准补短板、对照发展挖潜力,做一名智者、勇者、强者和行者。

  (一)进一步强化政策导向,善做挖掘政策潜力的智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全党来一个大学习。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这些改革政策本身就是一座丰富的宝藏,蕴涵着无限的能量。我们要通过对这些改革政策的系统学习、消化吸收,在中央政策与各地、各部门实际的结合上多下功夫、多做文章,在学习政策中寻求发展机遇,在解放思想中拓宽发展空间,使政策的能量和空间得以充分挖掘、转化。

  (二)进一步强化实践导向,争做善于创新的勇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谁排斥变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谁就会被历史淘汰。”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敢于涉足盲区,能够想别人所未想,见别人所未见,做别人所未做,提出新见解、拿出新举措、创出新局面。在用好“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上解放思想,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解放思想,在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上解放思想,变难点为亮点,变优势为胜势,实现各项工作的崭新突破。

  (三)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勇做解决问题的强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 问题是实践的起点。牢固树立强烈的“答卷意识”,带着问题讨论,迎着问题求解,突出补短板、强弱项。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着力解决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的重显绩、轻潜绩,重建设、轻管理,重开发、轻环境,重物质、轻精神,重发展、轻稳定,重眼前、轻长远,重局部、轻全局等问题,克服那些跟不上变化、不适应新形势的“习惯思维”和“经验主义”,在“破与立”中迎接挑战,在“革与创”中加快发展,开辟思想解放的新境界,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四)进一步强化基层导向,乐做融入基层的“行者”。习近平总书记5月2日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要联系实际,做到知行合一。”一方面,需要我们深入群众,乐做“行者”,打破“闭门造车”,做到眼睛向下,问计于民、问计于基层。另一方面,需要我们尊重基层、爱护基层,解决好基层的“困苦忧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支持改革、宽容失误的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基层干部群众的创造活力,以更加过硬的发展成果向人民群众交出新时代的亮丽答卷。

(作者系陕西省委党校中青二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