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街坊”80万人参与群防共治
本报讯(记者陈创中) “红棉侠”“白云快递小哥”“平安如意骑行队”……如今,这些广州市基层探索群防共治的“自主品牌”,又多了个共同的标签——“广州街坊”。
5月9日下午,记者在广州市委政法委举行的“广州街坊”宣传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为全面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广州市委政法委、市平安建设促进会和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准备通过三年时间,持续发动市民群众参与群防共治,打造一支拥有80万人的“广州街坊”队伍。
在广州市海珠区凤阳地区,新“广州街坊”夏念禹是中大布匹市场及周边地区出了名的“和事佬”。1997年从浙江来到广州从事布匹生意的他,机缘巧合下成为凤阳地区的“首席调解员”。据不完全统计,从2013年1月至今年4月初,经他参与调解涉及中大布匹市场的群体性纠纷就有36宗,共计涉及金额近5亿元。
记者了解到,夏念禹是众多广州街坊参与群防共治的一个典型。在发动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广州市历来就有着优良的传统,尤其是去年以来,市委政法委以基层平安促进会为载体,不断扩大群防共治队伍,形成平安共建社会共治格局。目前,海珠区、南沙区、增城区已经在街镇建成平安促进会,并在白云区试点开展红棉防线工程,发动广大群众、职业学校学生等注册为“红棉侠”。会同团市委组建广州市平安联防志愿服务总队,设立了白云湖分队和平安如意骑行队两个分队,平安志愿服务渐成整合之势。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公司员工成为平安志愿者,“红马甲”协助维护秩序、帮扶救助随处可见。白云区快递小哥参与毒品犯罪线索举报,协助警方屡破毒品案件。海珠区赤岗街统筹赤岗地区党建联促会63家成员单位及90个物业小区的安保资源,组建“赤岗地区平安联盟”,实行联岗守望……
据广州市委政法委专职委员姚森隆介绍,兼具“公益”“协同”“聚合”属性的“广州街坊”,就是把上述平安建设的专业力量、半专业力量和行业性力量、志愿力量有效整合起来,在社会治理工作中主要发挥信息员、巡防员、调解员和宣传员的作用,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及时掌握社会动态;参与安全巡逻防控,震慑、防范、协助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及时妥善处置,将矛盾纠纷处置在基层;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方式,开展平安法治宣传,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和平安创建知晓率。
据悉,在市委政法委的指导下,市平安建设促进会注册了“广州街坊群防共治”微信公众号,委托开发了“广州街坊”微信小程序,宣传发动广大市民注册成为“广州街坊”成员;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开展了2017年度广州市见义勇为好市民(广州好街坊)评选活动,大力宣传见义勇为先进事迹,弘扬见义勇为精神,传颂社会正能量,激励广大群众勇于同违法犯罪分子和灾害事故作斗争。
下半年,市委政法委将采取公益创投等方式扶持发展各具特色的“广州街坊”自主品牌,引导其注册成为社会组织,形成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