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干预下的精神救赎

    色彩可以影响人,感染人,温暖人。针对特殊群体的教育和改造,在一群灰色调服刑人员中间增加有益丰富的色彩,是延庆监狱的一种新尝试。

 

 

  

  “你们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一次,安定医院医生姜主任来到北京市延庆监狱讲精神病的预防和突发,他的一只眼睛周围看上去有点乌青。姜主任给管班民警解释时讲到,当天上午,他给一个病人看病,前29分钟聊得很好,30分钟时病人突然给了他一拳,没有任何征兆。

  现在,延庆监狱十监区指导员薛满彬管理的,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班组。

特殊班组来了特殊成员

  在北京市延庆监狱十监区(重症精神病监区),成立于2017814日的19班被称为色彩管理班组。说其特殊是因为6名班组人员中,除1名正常犯外,有5名都是精神抑郁类服刑人员(4名犯故意杀人罪、1名犯以危险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罪)。

  刚进色彩管理班组时,这5名精神抑郁类服刑人员病情极不稳定。

  服刑人员张某,因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刑5年,临床诊断偏执性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其思维混乱,情绪明显不高,不愿意与人交流,对任何事都提不起精神,经常以手淫的方式来排解情绪,民警与精神科医生劝导并药物治疗无效后,多次对其进行约束性保护措施。

  服刑人员吕某,犯故意杀人罪,平日经常沉闷,兴趣丧失,多次和他人发生口角,多次调组,哪个班组都不愿要他;服刑人员刘某,因杀妻每天自责,觉得对不起孩子,不敢面对家人,他沉默不语,不与人交流;服刑人员高某,犯故意杀人罪,有睡眠障碍;服刑人员郑某,犯故意杀人罪,沉默寡言,不喜欢交流,情绪易怒。

  “这样一个高危群体,作为管班民警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防止他们出现自杀、自残行为。”负责19班教育管理工作的薛满斌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组建这个班组主要是从色彩心理学中得到灵感,通过色彩反应让精神病服刑人员主动去体验色彩的力量,运用颜色的力量辅助缓解病情。

  如今,色彩管理班组组建半年多过去了,该班组有了怎样的变化?427日,记者走进北京市延庆监狱十监区为您揭晓答案。

广泛色彩调研寻找规律

  “色彩疗法是我们监狱集体智慧的结晶。”早在去年年初,延庆监狱就由薛满彬牵头开始了对色彩疗法的广泛调研和积极实践。色彩疗法基于古印度健康理论,即每一种色彩都有自己的特殊能量,色彩的能量通过细胞吸收后会影响全身,而且是从身体、情感和精神多个方面影响人的健康。

  为了使调研结果更具有科学性,薛满彬以10名精神抑郁类服刑人员和10名正常犯这两组人员为蓝本,让他们对22种色系进行选择。

  结果发现:90%的正常犯对红色最感兴趣;50%的抑郁类服刑人员对粉红色最感兴趣,其次是黄色,蓝色、绿色等亮色;两组人员都对黑色、灰色等暗色调比较反感。

  正常犯喜欢的红色代表着繁荣生机,在监狱内服刑期间对重生的渴望,对自己未来红红火火生活的向往与憧憬。而精神抑郁类服刑人员选择粉红色一方面说明其对美好充满诉求,但其自卑的心理,导致代表繁荣美好的事物有所逃避,体现在颜色中就会退而求其次,选择更中和的粉红色。另外精神抑郁类服刑人员普遍存在童真,内心有纯洁的地方,对粉红色这种偏温柔的色系会比较喜欢。

  薛满彬还选用了近200幅不同场景的图片,以幻灯片的形式,让两组人员进行选择,结果发现,从分类上看,美丽自然风光、颜色鲜艳的瓜果蔬菜和反映家庭团圆的照片都受到两组服刑人员的喜爱。其次,27.4%的正常犯和30%的精神抑郁类服刑人员对围着圆桌开会的画面反感。而在普通人看来,这一组画面并没有让人特别舒服的地方,但在服刑人员眼中看来,开会代表被教育,被管制,感到拘束。同时,长期的牢狱生活,也使其正常的沟通交往能力减弱,不善于与外人交往,有抵触情绪。此外,两组人员都比较喜欢动物,但如果图片上只有一个动物这种孤独的场景,精神抑郁类服刑人员不喜欢,如果图片上是一个动物带着它们的孩子,则非常喜欢。

色彩管理辅助精神治疗

  为了让调研结果能落地开花,在监狱领导的支持下,薛满彬首先从精神抑郁类服刑人员入手开始色彩管理的试点。2017814日,色彩管理班组开班,薛满彬从本监区精神抑郁类服刑人员中抽取5名病犯及1名正常犯。设病犯班长1名,正常犯负责协助病犯班长开展日常班组管理,同时对班组人员日常活动、情绪做记录。

  区别于其他监区班组,走进色彩管理班,两侧墙壁上,是两幅康复图画,以黄绿蓝为主色调,黄色的是金秋和丰收,绿色的是田野和家园,蓝色的是天空和海洋。

  每名服刑人员的床头都分别张贴自然风光,家人其乐融融的画面,体育明星等他们自己喜欢的照片。

  碗柜架、书桌等班组公用物品中也融入了大部分服刑人员喜欢的颜色,就连牙具、洗脸盆、毛巾等洗漱用品也不例外。每天早晨班组病犯洗漱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自己喜欢的颜色,从而心情愉悦。

  监区还在色彩手工室开展以五颜六色的折纸和彩泥制作等为主要内容的手工习艺矫治,不仅点缀了监区环境,还能帮助抑郁类服刑人员锻炼身体,恢复心智。利用监狱配备的投影设备对服刑人员进行电器化教学开展色彩可视化、色彩呼吸以及色彩冥想等活动,定期对班组成员喜好颜色进行排序,从而跟踪得出每名病犯不同时间阶段的情绪变化。

  此外,薛满彬还组织班组病犯进行放风,到绿色走廊拥抱自然,放松心情。现在监狱里设有生态大棚农疗基地,种植各种农作物,还有挂满香蕉的香蕉树,病犯可以走进基地近距离感受植物的成长律动。

  农疗基地附近还饲养着小动物,病犯可以爱心喂养黄羊、梅花鹿、兔子等小动物。

抑郁类病犯变化喜人

  经过几个月的实践,色彩管理班发生了显著的变化。5名病犯发病率、服药量呈下降趋势,病情稳定。他们有了兴趣爱好,有的喜欢折纸,有的喜欢下围棋,有的喜欢亲近自然,有的喜欢喂养小动物,有的喜欢看书。而在此之前,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色彩管理班还成为监区卫生标杆,班组成员能做到积极参加活动,遵规守纪,自开班以来,没有违纪现象发生,成员之间关系和谐,沟通较为顺畅。

  服刑人员刘某以前因杀妻每天自责,通过参加色彩管理班后,性格逐渐开朗,与人慢慢有了交流,对生活有了兴趣,与同监舍服刑人员有时还能交流喜欢的美食;服刑人员郑某临近出监,他主动承担了监区的发水工作;服刑人员吕某现在对下围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班组建设也能提些合理化建议。

  37岁的服刑人员张某,临床诊断偏执性精神分裂症、抑郁症。之前他思维混乱,经常会说自己是代表外星人来到地球的。此外他还有习惯性手淫这一病态行为,几乎没有一天不手淫,完全不受自己控制。薛满彬用亲切的语言和他唠家常,一方面对张某进行色彩治疗,一方面对张某劳动成绩多次进行鼓励和表扬。现在张某的病情得到了控制,脸上有了久违的笑容,对劳动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与他人之间的交流明显多了起来。

  张某告诉记者,现在他不喜欢红色,喜欢绿色。他说红色代表危险,绿色代表的是大自然的颜色,生态大棚农疗基地里满眼都是绿色,全是他喜欢的颜色。他记得这样一件小事,一次他忘记预定卫生纸了,是薛满彬自己花钱买了一大袋卫生纸给他用。张某还说自己现在压力没那么大了,心情越来越好,未来出狱后想开个网店……

  服刑人员孙某是色彩管理班唯一一名正常犯,因受贿和滥用职权罪入狱,现在他负责协助病犯班长开展日常班组管理工作。

  孙某坦承,最初来到这个班组时,他内心充满担忧,因为班组里特别安静,他感到非常压抑。薛满彬安慰他说没事,监舍里都有监控。经过几个月的色彩治疗后,他和几个班组人员可以就一些话题交流了。班组里每天都有色彩活动,较之监狱的灰白色调,孙某说他看到这些色彩也很愉悦,色彩给他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特色监狱打造特色教育

  据了解,精神病的种类有1000多种,类型多变。在延庆监狱,精神抑郁类病犯仅占精神病犯的10%左右。他们普遍沉默寡言,不喜欢交流,情绪易怒,对外部环境非常敏感,外界刺激下易悲观厌世。

  风险随时存在,每天面对这样一群精神抑郁类服刑人员,作为管班民警,薛满彬的压力和挑战可想而知。即使回到家里,薛满彬脑子里也都装的是这个班组。有一天,妻子对正陷入思考的他说:“我怎么看你的眼神也有点直勾勾的(对精神抑郁类服刑人员来说,眼神发直大多数情况下是要发病的征兆)!”

  遇到这种情况,薛满彬也只能苦笑一下。工作中的压力,作为管班民警也只能自己排解。

  延庆监狱副监狱长兰天翔告诉记者,延庆监狱集中关押精神病服刑人员已经有10多年的历史了。包括精神病监区在内,延庆监狱共有重病、老年、住院、轻病、惩教等11个监区。

  10余年来,延庆监狱摸索总结出了爱心喂养、音乐治疗、体育治疗等多种有效方法配合服刑人员的改造和治疗,帮助他们康复身体,恢复心灵,修复社会关系。色彩管理是最近两三年监狱正在摸索和实践的对精神抑郁类服刑人员较为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色彩管理班运行半年多的试点证明,色彩干预至少对于精神抑郁类服刑人员是行之有效的,既缓解了病犯的病情,又提高了病犯改造质量。

  就在今年,薛满彬被评为2017年度局级优秀管班民警。成绩面前,薛满彬没有止步。下一步,薛满彬打算利用4个月的时间,探索对精神分裂类服刑人员色彩管理的试点,为延庆监狱打造精神病罪犯的特色教育再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