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法学会推出六项新举措

边调研,边落实

  本报讯(记者孔令泉) 今年以来,上海市法学会按照上海市委政法委的统一部署,结合自身职责定位,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大调研,在此基础上推出六项新举措,以更好地履行法学会工作职能。

  据上海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施伟东介绍,上海市法学会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切实通过此次大调研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为此上海市法学会领导率领调研组赴实务部门、法学院校、区法学会、下属各研究会、团体会员单位以及其他相关部门进行了全方位的调研。

  在对实务部门的调研中,调研组听取各部门对法学会的服务需求,探索有效的合作机制,以推动法学研究成果更好地为法治实践服务。

  在对法学院校调研时,调研组了解到各单位法学研究中对法学会服务的需求,摸清了各单位法学研究特长,并探索完善法学研究合作机制。上海市法学会分别与华东政法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法律大数据研究中心、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上海海关学院等在法律大数据研究、争端解决规则、期货交易、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配套法规体系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优势项目合作研究。

  在对区法学会调研时,调研组详细了解了各区法学会的工作情况,进一步明确了各区法学会的功能定位,推动各区法学会形成各自特色,夯实法学会的基层基础。

  在对下属各研究会的调研中,调研组进一步摸清了各研究会的发展情况,研究探索研究会建设的新思路,以更好地发挥研究会作为法学研究“主力军”的作用。

  在对团体会员单位调研时,调研组听取了各单位更有效开展会员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并解决实际发展会员的问题。

  调研组还走访了其他相关部门,商请支持法学会工作。拟与市文明办共同筹建上海法学法律志愿者服务团,与市群艺馆合办法学法律界的联谊活动。

  “市法学会坚持边调研,边落实,将调研中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落实到工作中,推出六项举措,积极推动法学会和法学研究工作取得新的发展。”施伟东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

  这六项举措,一是开通法学会微信公众号、微博和澎湃政务号,以加强新媒体矩阵建设,提高法学会工作传播的实效性和影响力。微信公众号自3月21日开通以来,坚持工作日每日更新,已发布信息60条,拥有粉丝1000余人。微博更新15条。澎湃政务号自3月23日开通以来,政务指数峰值达到308,在全国政务号中排名282位,处于中上水平。

  二是启动了人才库建设。力争形成200人的“上海青年法学法律人才”队伍,100人的全市法学法律专家库,50人的上海法学法律专家顾问团。

  三是修订《研究会管理办法》。增加研究会设立初期的“孵化期”,优化研究会决策机制,有效推动研究会更好地转起来、活起来,真正出研究成果。

  四是进行网站改版工作。新版上海市法学会网站围绕全市政法宣传舆论工作主题、主线,紧扣市法学会重点工作,大力开展正面宣传、专题报道,为进一步做好法学会工作和法学研究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五是成立决策咨询研究小组。整合不同部门、不同学科的资源,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专题研讨、课题研究等,形成有机联动、运转协调、资源共享、效能显著的决策咨询运行机制,为破解社会难题、服务领导决策提供对策建议。

  六是上门开展会员登记工作。市法学会先后赴市一中院、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等单位开展上门发展会员登记工作,并且尝试在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开展分组管理的会员管理新模式,夯实法学会的群团工作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