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民警的大格局
发挥积极作用的班组周刊,将服刑人员的人心聚在一起;运用得当的正念方法,让良好的气氛始终围绕着三班服刑人员的改造生活。
班组稳则监区稳,监区稳则监狱稳。
如今,在北京市监狱管理局清河分局清园监狱五监区三班,班组氛围融洽、积极向上,班内服刑人员身份意识强烈,改造态度端正。可以说,三班发生的可喜变化,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管班民警史建旗。提起他,三班的服刑人员都会竖起大拇指。他们说,别看史队只有29岁,但他的想法以及对班组人员的付出已超越了他的年龄。
不过就在一年多前,这个班组的情况还不容乐观。2016年8月,史建旗接手三班。起初,他与班里的服刑人员谈话时,发现对方总是藏着掖着,有些话不想说。
史建旗分析原因后发现,三班人员的构成有自己的特殊性:年龄普遍偏大,11名罪犯中55岁以上的就有5人;财产型罪犯偏多,诈骗犯罪的有6人,强奸犯罪的有5人。固化性大、隐蔽性强,自私行为明显。
为了拓宽与服刑人员沟通的渠道,这一年多来,史建旗以班组周刊入手,尝试正念方法营造班组气氛,开展了一系列深入人心的班组建设活动,收效显著。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班里卫生和杂物放置方面,现在大家谁看到哪里有什么不妥,即使是在自己的分工范围之外,也都会伸一把手。“就跟一家人过日子一样,这种感觉,我觉得在这个特殊环境里挺难的。”服刑人员黄某说。
贴在班组周刊上的歉意
2017年3月,经史建旗提议,三班成员群策群力,作为沟通平台的班组周刊正式诞生。
周刊的封面极具创意:一名服刑人员站在龟裂的土地上代表着监狱服刑,脚踏着四本书,代表着《服刑人员规范》《责任书》《光明行丛书》《日规》,远方就是房屋代表着家园,树木代表家人。海鸥代表信件、电话、接见让罪犯充满希望。开篇张贴班组成员大笑单照,潜移默化地感化着服刑人员,副页是班组成员的全体手印。
班组周刊每月第一周为主题周,围绕着孝道、成长、诚信、亲情等不同主题,剩下三周自由抒发。前3个月,服刑人员写在周刊上的内容都很虚假,后来有人开始说真心话,大家都觉得很有意思。这里渐渐成为表达真实想法和情绪的平台,有的班组成员一周就写五六篇,到目前为止已经拥有500张以上的便笺纸。便笺纸的不同颜色,代表了不同的心情。黄色代表当月主题,蓝色代表情感疏通需了解,粉色代表出现问题,急需谈话解决。
平时,便笺纸由班长张某保存。他也会留意,如果哪个成员向他要了粉色的便笺纸,那就代表出现了问题,他要重点关注,及时干预及时化解。
“都是老爷们,都好脸,况且也都是老大不小了,若当面说句‘对不起’吧,确实有些不好开口,而且也太过见外,但是错了就是错了,我们会通过扣分吸取教训……”
今年4月11日,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在班组周刊里看到了这样一封写给史建旗的道歉信。
事情是这样的,2017年7月,史建旗休假期间,三班因为卫生定制问题一共被扣了15分。作为管班民警,史建旗召开了班会,他没有点名,也没有点人,说着说着,情绪就有点亢奋。随后他一反常态地对他们发了脾气拍了桌子。事后,一连两天不进班组,监控观察。
见史建旗眉头紧锁,三班成员心里都不太舒服。班长张某主动组织班里人员一起讨论。而这一幕,被史建旗在监控中捕捉到。讨论中大家觉得当面道歉,实在是抹不开这个脸,最后决定由服刑人员杨某给史建旗写一封反馈信贴到班组周刊上,反馈信写满了5张蓝色的便笺纸。
“男人和男人之间只能这样沟通。”史建旗后来告诉记者,“看到班组成员认识到了错误,当时我自己就觉得特欣慰,特开心,特有存在感。”
实践证明,班组周刊增加了班组的凝聚力,拓宽了警犯沟通的桥梁,让沟通交流更加顺畅。一名服刑人员告诉史建旗,自己的母亲坐了6个小时的车来看他,会见只有半个小时。当着母亲的面,服刑人员没敢哭,一转身哭得不行。在车间外,史建旗和服刑人员聊天,经常都是聊哭了,有时感动得他自己眼泪在眼睛里打转。而服刑人员这种主动的沟通交流要在以前是不可能发生的。
正念训练甩掉旧日包袱
除了班组周刊发挥的积极作用,运用得当的正念方法,也让良好的气氛始终围绕着三班的改造生活。
不可否认,每名服刑人员几乎都有着不堪回首的过去和对未来深深的担忧,罪孽感还会影响现在的生活和改造。为了让服刑人员安心接受改造,史建旗通过正念训练,对班组成员进行正式与非正式训练法相结合方式,有效减少后悔(过去)、担心(将来),增加积极行为的概率,降低消极行为的概率。
不过,说起史建旗给班组成员的第一次上正念训练课的经历,那也是充满坎坷。
当时,史建旗在分局培训后,虽然他个人觉得正念训练很有用,但当领导让他给服刑人员上课时,史建旗还是觉得心里没底,他拖了一周没敢上。
一周后,领导再次催促史建旗下周上课。周末回家之后史建旗就开始翻来覆去地琢磨这课到底怎么上。
直到看到妻子后,史建旗灵机一动,不如把妻子当作自己的第一个学生。他对妻子说:媳妇,我带你做点好玩的东西。然后,他带着妻子做了1个小时的正念训练,妻子特别听话,主动配合他的工作,这让史建旗信心十足。
“那天,我当老师特别爽!”周一到监狱后,史建旗在上课时就将这件事分享给班组成员。史建旗说:“第一次给你们上课,给你们上的所有内容,我跟我媳妇已经原封不动地来过一遍。”然后大家就非常好奇,说你媳妇跟你都能上课,我们也一定能听进去。大家边说边做,策划1个小时的课程,结果录了两个小时的视频。班组成员都被带进了状态。那一刻,大家不去想过去和未来,静下心来感受自己,体会此时此刻的感觉。
正念训练让班组成员学会放下,活在当下,才让改造生活充满希望,重塑罪犯的新生。
观察倾听找到情绪出口
在管理服刑人员的工作中,史建旗做到善于观察服刑人员,了解情况时注意倾听细心分析他们的言谈话语,掌握其真实目的,充分利用改造资源,防患于未然。
62岁的服刑人员何某因犯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于2016年8月3日调入五监区三班。就在去年,何某的第二任妻子到法院起诉要求离婚。因何某尚在服刑期间,法院在监狱开庭。
开庭时,何某情绪激动,他当场在法庭撕毁了告知书和他自己的笔录签字文件。回班组后,何某表现不稳定,未进食,头痛想撞墙。为防止出现违纪问题,监区要求管班民警史建旗进行危机干涉。
史建旗尝试与其沟通,何某表示头痛,不想谈话。等到第二次沟通时,史建旗让他吃了药,然后又采用温暖、热情、共情、倾听等技巧,对何某的问题给予积极关注。何某这才说:“我媳妇要和我离婚,我是真没想到啊!我对她那么好,她这样对我,我不离!等我出去,我去和她离!(愤怒)”
史建旗进一步了解后,才知道何某情绪激动的原因一是觉得虽然他们感情不好,但妻子主动和他离婚,他面子上过不去;二是因为何某有44万存款和一套房子,一辆车,他担心自己在狱中,妻子隐匿财产,造成分割不均(何某有一次离婚经历,当时损失较大)。
史建旗一边和何某谈起他最关心的儿子,用亲情感化他,一边又适时告知何某冲动的危害,并引出何某对沟通的期望。“法院决定你的财产分配,你今天的态度,你可别忘了自己的罪名(强奸罪,强奸的是妻妹)。”此时,何某慌了,他担心当庭撕毁告知书及签字文件的行为给法官带来不好的印象,进而影响判决结果。见何某十分懊悔又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史建旗一边安排人员帮助其写离婚诉求,一边让他给法官写了道歉信。后期又专门为他做了一次团体训练矫治。
后来,判决下来,钱款分割一半,车子分给妻子,但房子保了下来。到此,矫治过程中,史建旗已对何某进行了尝试与其接触、了解情况查阅资料找出突破口、法律帮助亲情帮教、团体训练矫治、鼓励引导重燃生活希望等共计6次咨询。想到释放后的生计没有任何问题,也让刑期仅剩1年半的何某心态转好,勇敢面对新生活。
班组建设助力治本安全观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在服刑人员看来,史建旗虽年岁不大,但懂得“尊重”二字,在沟通问题上尽可能地给他们留面子,而作为回报,他们就要尽可能地为史队挣面子。
如今三班良好的班组氛围,在五监区已声名远播。不少服刑人员都写申请想调到三班来,史建旗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服刑人员黄某告诉记者,自己的刑期还有6个月,已经有别的服刑人员盯上了他,私下表示,也想调到三班。
对史建旗来说,他的爱思考敢于创新的想法并未止步,他心中的格局也并不止于此。现在,他打算带好班组的同时,要利用业余时间攻克个别服刑人员不认罪的问题,希望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史建旗不仅得到了服刑人员的认可,也多次被上级机关和领导表扬,他所管理的三班还获得了2017年度局级优秀班组荣誉称号。
“年轻,有活力,有思想!他把正念这一心理矫治技术运用到班组建设过程中,很受服刑人员的欢迎。在改造罪犯的工作中能做到主动出击,出主意,想办法,值得肯定。”对于史建旗所做的工作,清园监狱副监狱长潘颂给予了高度评价。
事实上,史建旗所在三班的班组建设取得的成绩,仅仅是清园监狱班组建设的一个缩影。
“从上至下,监狱领导对班组建设在监管安全和教育改造罪犯方面作用的认识非常到位。”在潘颂看来,班组是整个监狱和监区的最基本单位,监区的安全就是依靠一个个班组来实现的。
潘颂表示,班组建设的评比虽是一种考核机制,但通过这种机制客观上能促进管班民警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干警改造罪犯的能力,此外,班组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为实现治本安全观和实现监狱安全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