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教授变身绘本作家在儿童心中种下一颗法治幼芽

  北京师范大学的三位法学教授变身绘本作家,借助活泼可爱的马特人形象,通过一个个小故事深入浅出地讲述法治的原理。他们希望这套绘本所要传达的法治精神能够像一粒豆子,不仅种在孩子心中,更能在今后生根发芽。

 

 

 

  

  2018321日,《正义岛儿童法治教育绘本》正式上线当当网,仅仅10天时间便登上该网童书新书榜的前5名,并在期间参展第55届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以强劲的势头挺进联合国图书馆。

  该套绘本共有7册,每册讲述一个法律原则——关于公平、财产、秩序、证据、创新、隐私以及平等。

  作者借助活泼可爱的马特人形象,通过一个个小故事深入浅出地讲述法治的原理,旨在让孩子们理解法律规则产生的原因,了解规则生成的过程,明白不同领域规则的意义,并学会通过规则来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国内首次以绘本的创作形式呈现的法律科普读物,对于少儿法治教育意义深远。

  该套绘本的作者律豆博士是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的3位副教授——袁治杰、贺丹和张江莉。他们希望通过这次的全新尝试,进一步拓宽法治故事的小读者年龄范围,讲述出有趣的法律故事,从而在孩子心中种下一粒法治的豆子,培育孩子的规则意识和法治精神。

 

律豆博士创作全新马特人

  

  “把法律规则绘成可爱的童书,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快乐阅读理解法律的内涵。”贺丹说。

  法律知识的专业性强,法学原理的思想度深,如何以一种新颖的形式,用有趣的语言和生动的图画给孩子讲述一些法治的规则?

  4年前,袁治杰首先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付诸行动。作为一名法学教师,他酷爱文字阅读,拥有很强的创作兴趣,无论是专业文章的发表还是女儿的睡前故事,坚持原创已经成了他的习惯。出自为人父母的拳拳之心和作为一位法律学者的思考,他深感作为北师大法学院的老师,更应该为儿童法治教育做一些事,比如写一本适宜孩子阅读的法律读物。

  这个想法与两位同事一拍即合。

  “起初,我们3个都把这件事想简单了,认为创作起来不会耗时太长。”贺丹介绍。

  万事开头难,平时致力于研究民商法和经济法相关的课题,转而要真正独立创作出一套儿童绘本,故事、绘画亲力亲为着实是一件难事。

  故事背景与人物的形象设定是绘本的关键问题。

  律豆博士们想要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世界,但它又需要具备人类社会的因素,以崭新的形象体现出社会性和群体性这些特点。最初由于没有统一的形象,兔子、狐狸、蚂蚁甚至小明都被纳入了思考范围,但最后一一被推翻。

  “20155月,我们迎来了转折性的一天。我们经过两三个小时的讨论敲定了马特人这个形象。”袁治杰表示。

  “马特人的名字一方面参考了古埃及神话中的正义女神玛阿特(Maat),同时由于原型是俄罗斯套娃(Матрёшка),借鉴了翻译成中文的发音‘马特’。”贺丹说。

  至于头上的角,源自獬豸的形象,袁治杰表示,这样的设计是为了马特人投票的时候,能够用角来表达自己的意见,而獬豸本身就是一种正义与法治的象征。

    

千锤百炼的“纸上的小电影”

  

  主人公的产生只是拉开了绘本的序幕,之后的创作也并非一帆风顺。在2015年形成形象设计、20163月撰写出完整的文字稿时,就遇上了一些挑战。

  为了让孩子能够轻松阅读,该套绘本的编辑胡苗提出要求,第一轮重点改故事的节奏,讲究起、承、转、合,要像一个“纸上的小电影”,有开场,有发展,有高潮,有结尾,能牢牢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第二轮重点改语言,要把文字量降下来,给图画留出空间。经过努力,每个对页的平均文字量从原来的两三百字降到了100字以内。

  那段时间,张江莉由于在美国访学,只能算好时差,和其他两位作者交替工作。作为这套儿童绘本的主画师,她表示,胡苗编辑的指引和鼓励,让他们决定亲自绘图、上色,期间反复打磨细节,十分耗费精力。

  胡苗表示,在那段长达1年多的“绘图期”,作者利用一切业余时间进行创作:在繁忙的教学、写论文、带娃间隙,见缝插针地勾勒出一张张生动的画面;在辅导完孩子学习,等孩子上床睡觉后再摊开画纸,涂上几笔颜色;甚至连出国做访问学者也不忘带上画具。作者们完全进入了状态,这让她十分感动。

  袁治杰用“千锤百炼”这四个字形容整个创作过程。

  这套绘本原本打算在201761日出版,作为给儿童的一份节日礼物,但是出于对细节的严格要求,大约经过30多遍修改后,直至今年3月才得以出版发行。

培养儿童的法治精神

  

  胡苗说,法治教育的普及是一个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尤其是面对广大少年儿童,如何以符合其认知特点的方式传播法治精神,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这套绘本以别样的切入角度,使普法读物不再枯燥,更富有吸引力。

  “法律规则的本身是十分深奥的,而对于儿童的普法教育而言,并不是解释法条那么简单。”张江莉说,“这套绘本力求用简洁的语言有趣的故事阐述生活中的问题,使这些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带给孩子们思考和行为的指引。”

  该套绘本以7个重要的法律规则为核心,讲述生活在正义岛上的一群性格各异的马特人自诞生后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旨在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公平、财产、秩序、创新、证据、隐私和平等,都是比较重要的一些规则,且与孩子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讲求证据的规则意识是很重要的。”袁治杰说,“在一些大学宿舍里有时会发生这样的事,比如说某个室友的东西被偷了,其余的人往往会不假思索地怀疑是家境贫寒的人,然而事实却往往并非如此。这就不禁引起一些思考,小孩子在面临这样的情形时,是不是也会盲目判断。我们希望孩子从小就能摒除一些错误的认识,学会用证据说话,而不是轻易下结论。”

  规则本身不是教条,法治精神的培养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贺丹表示,希望理解了马特人规则的孩子们,不仅在未来成为更具有规则意识的人,并有机会建立属于他们的更美好的“正义岛”。

  “孩子们不仅仅应该遵守规则,知道规则是什么样,更应该成为规则制定过程中的参与者,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张江莉指出,单纯地告诉孩子规则是什么,要求去遵守它,这并不能起到真正的普法效果,教导性太强的读本只是把孩子教育成一个听话的人,这会抹杀他们的创造性。

  袁治杰希望这套绘本所要传达的法治精神能够像一粒豆子,不仅种在孩子心中,更能在今后生根发芽。

  这或许需要“其修远兮”的漫漫长路,“我们一开始就抱有一个远大理想,希望更多的孩子读到这样的绘本,从而对规则对法治精神有基本的认知,使社会风貌变得更好。”袁治杰说。

  胡苗表示,这套绘本是3位作者的处女作,是第一步,是努力的方向,让人期待的正义岛绘本的第二季正在路上,普法教育的脚步不会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