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县一品”特色法学会的浙江实践探索

    浙江省在推进县级法学会建设中,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差异,不搞一刀切,突出地方特色,“一县一品”,打出品牌,因地制宜发挥县级法学会职能作用。

 

      

  近日,因工伤死亡的安徽籍务工人员陈某的亲属,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某企业拿到了最后一笔43万元赔偿金,至此,这起由意外事故导致的劳资纠纷被镇海区法学会化解矛盾调解机制圆满解决。

  镇海区法学会创新的化解矛盾调解机制是将区域人民调解、诉前调解、信访化解相融合,积极参与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补缺基层社会治理短板。在该案中,镇海区法学会接到区法学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联系点骆驼商会调委会的求助,从区法学会矛盾纠纷调解专家库中选派了1名刑事专家、1名民事专家和1名调解经验丰富的律师,并召集区司法局、区公安分局、辖区司法所、派出所、安监所等选派人员组成调解联合工作小组进行调解,最终劳资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三年来,镇海区法学会通过该机制调解纠纷216件,化解成功率达95%。该机制已成为镇海区法学会的一个特色品牌。

  在浙江省,像这样拥有特色品牌的县级法学会已经遍布11个市,浙江省法学会通过打造“一县一品”特色法学会,因地制宜地发挥基层法学会的职能作用。

1+X”思路

  “我们在推进县级法学会全覆盖工作中,就有意识地引导打造特色品牌法学会。”浙江省法学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会长陆剑锋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

  陆剑锋说,浙江省落实《中国法学会关于加强市县法学会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时,就考虑到尽管该指导意见规定了县级法学会有十多项职责,但各县区法学会资源禀赋不同,省法学会提出要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不做统一要求,要有所侧重,要有地方创造性特色,打出品牌,因地制宜地发挥法学会职能作用。

  浙江省法学会提出1+X”思路,“1”是指各县级法学会都有条件做的工作。“X”指自选动作,即地方特色。

  2016年底,浙江省实现县级法学会全覆盖时,就已出现像温州鹿城“第三方参与信访积案化解”、杭州富阳“三级议事制度”、宁波镇海化解矛盾调解机制等特色品牌。

  2017年初,浙江省法学会在理事会上正式提出“一县一品”的要求,并列入省法学会对市法学会的考核中。陆剑锋在多次会议上都强调要以“一县一品”推动法学会工作。

  浙江省法学会为此举办了首届全省市县法学会干部培训班,对全省市、县(市、区)法学会干部进行3天集中培训,并让“一县一品”的典型嘉兴市嘉善县、杭州市富阳区、宁波市镇海区、温州市鹿城区等法学会传授经验,以典型引路。

  在今年1月召开的浙江省法学会秘书长联席会议上,陆剑锋又对如何打造“一县一品”特色法学会作出部署。

  之前,陆剑锋走遍浙江11个市法学会以及部分县级法学会指导县级法学会建设。浙江省法学会对有条件的县级法学会给予重点支持,联络部专门派人到这些法学会指导“一县一品”建设,一起想方案,定措施,推敲每个细节。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对如何打造‘一县一品’特色法学会,市法学会专门做了调研,最终形成方案。”宁波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陈琳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宁波市法学会专门组织县(市)区法学会副会长及秘书长赴温州鹿城、杭州临安、嘉兴嘉善取经并形成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获宁波市委副秘书长、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市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蒉开波批示,并决定以在2017年开展“基层建设服务年”活动来推动“一县一品”工作。

  该活动明确“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由市法学会对区县(市)法学会日常指导、协调和服务,帮助其解决“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培养和打造品牌。这期间,镇海区法学会成为以点带面推进的典型。宁波市法学会通过年中检查、年终总结考核来推动“一县一品”建设。

  温州市法学会在打造“一县一品”时,结合各县(市)区实际,都设定了具体目标,逐步推进,成熟一个,包装一个,推广一个。2016年推出鹿城区法学会,2017年推出文成县法学会,均获得成功。

  “我们强调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制定工作方案和细化表,挖掘工作亮点,落实责任人,工作实时跟进。”温州市法学会负责人表示,今年还将培育1-2个县级法学会参与海外法律服务、基层普法等社会治理工作的典型,并提炼做法适时推广。

一县一品,各具特色

  在陆剑锋看来,浙江“一县一品”特色法学会已取得初步成效,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地方法学会领导的主动作为,普遍体现了信心足、有激情、讲奉献、重实干的精神风貌。具体表现在,把好政治方向,工作更接地气,特色更加突出,服务更有成效,基础更加扎实。

  在镇海区,从区法院院长岗位上退休的张云军赴任区法学会任副会长时,刚刚成立的镇海区法学会没有编制,没有专职人员。张云军四处奔波,协调各方力量,合力推进法学会工作。一年时间,法学会工作就受到地方党委政府以及省、市法学会的肯定和表扬。

  三年来,镇海区法学会创新调解机制,与区域人民调解、诉前调解、信访化解相融合,积极参与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重点帮扶小微企业,主动参与诉前调解和调处涉诉信访案件,以补缺基层社会治理短板。该做法受到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的批示,中国法学会会员部根据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王其江的指示组成调研组到镇海调研总结。张云军还成为宁波市第二届“十大法治人物”候选人。

  在著名侨乡温州文成县,有海外侨胞16.86万余人,旅居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文成县委政法委副书记、法学会常务副会长郑国法在文成法院“特邀海外调解员”工作制度基础上,发展胡建金等5名知名侨领为法学会海外会员,于去年921日成立了国内首个法学会海外联络站——文成县法学会意大利米兰联络站,将法学会组织体系延伸至国外,打造海外法律服务新平台。县法学会在县法院网络视频平台基础上,将法院、司法、公证、人民调解等业务相融合,构架新的综合平台,为海外侨民提供法律服务。到目前为止,已经办结离婚案件22起,商事案件1起,涉海外执行案件2起,办理视频公证取证手续7件,调解海外民间纠纷5起,受到海内外华侨华人的好评。

  在嘉兴市嘉善县,县委政法委主持工作的副书记、县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吴为民曾有20年法院工作经历。他目睹、经历过大量因司法诉讼与依法行政协调不畅导致的群访案件,这些案件不仅给审判和执行带来难题,而且催生了许多社会矛盾和不安定因素。

  县法学会成立后,吴为民认为法学会要从问题入手,因地制宜帮助地方党委政府化解遇到的难题,必须在机制上寻找突破。县法学会建立了司法诉讼与依法行政相衔接机制。该机制以定期召开例会的形式,召集政法、行政等部门以及镇、街道围绕某一突出问题或是信访案件进行专题研究论证,由法学会出具法律意见书,形成化解方案。

  仅半年时间,嘉善县法学会通过该机制,为地方党委政府处置上访事件和疑难事项提供法律意见,形成6份《法律意见书》,为疑难杂症提出妥善化解方案。受到当地司法和行政部门的好评,吴为民还获得浙江省“最美公务员”称号。

  杭州市富阳区法学会自1992年成立至今,历任五届四任会长,一直延续三级议事会议制度,即会长办公会议事制度、常务理事会议事制度和理事会议事制度。三级议事会议制度对会议召开期限、参会范围、启动程序和议事事项都作了明确规定,以确保三级议事会议各司其职、各有侧重、相互衔接、有序开展。

  “富阳区法学会制度建设、规范化运作不仅在全杭州市首屈一指,而且在浙江省也是佼佼者。”杭州市法学会负责人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

  富阳区法学会还被杭州市民政局授予5A”级社会组织,这是迄今为止浙江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法学会。

  “实践证明,基于各地资源禀赋差异打造的‘一县一品’特色法学会是行之有效的,并受到地方党委政府肯定和群众的好评,为下一步全面推广打下基础、起到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一县一品’建设,使省、市、县各级法学会都能整体性发挥职能作用,最大限度地凝聚各方力量,服务中心工作,融入法治建设的大局。”陆剑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