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畅谈文化建设

  全国两会召开,文化事业依然是今年代表委员们关注的一个焦点。代表委员们从多个方面建言献策,共促文化事业发展。

朱永新委员:

让高铁不仅能订餐还能“订书”

 

  “高铁阅读”是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朱永新提案里的关键词。

  朱永新告诉记者:“高铁不仅仅是交通工具,也是传播文明与文化的载体。从国际惯例来看,地铁一直是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图书和报刊销售的主要场所,一些畅销书和有影响力的报刊,都不会放弃地铁这样重要的传播渠道。‘高铁时代’下,高铁成为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目前高铁上提供的阅读材料十分有限,质量和数量有待提升,在高铁上借鉴国际地铁推广阅读的做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朱永新看来,实现“高铁阅读”具有现实基础。首先,高铁车厢舒适、卫生,提供了良好的阅读环境;其次,高铁上的读者群基数庞大而且相当稳定,高铁动车组2017年全年发送17.13亿人次,预计未来每年的客运量将超过30亿人次;第三,高铁准时准点,时间相对固定;第四,高铁作为中国的大动脉、“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进“高铁阅读”不仅能提升高铁服务水平,也有利于促进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宣传和推广我国文化,树立国家良好形象。

  推进“高铁阅读”带有公益和市场的双重属性,朱永新认为,铁路公司作为国有企业,应该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同时发挥市场作用,引导已有的阅读基金支持“高铁阅读”,引入文化机构、文化企业、互联网公司等社会力量进行商业运作,探索和创新推进“高铁阅读”的PPP模式。

  同时,他建议建设多种形式的“高铁图书馆”,扩展12306网站微信功能,建立高铁数字化阅读平台,仿效目前已经施行的“订餐”服务开通“订书”服务,满足旅客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推动精准阅读,提升良好的阅读体验。

  朱永新建议,设立“高铁阅读”读书节或读书年,开展“高铁图书漂流”“高铁阅读”分享、研讨、评比等活动,让更多乘客参与到“高铁阅读”中。在“高铁阅读”引领下,相信“地铁阅读”“航空阅读”也会随之跟进。

 

盛小云委员:

传统文化“走出去”要注重分类施策

□苏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我们鼓励传统文化‘走出去’,并不是简单倡导其走出国门。面向谁、怎么走?这些都需要更加细致地规划。”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苏州市评弹团副团长盛小云委员告诉记者,今年全国两会她特别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她建议,在传统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要进行分类施策。

  盛小云委员指出,传统文化“走出去”后的受众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熟悉传统文化的人群,以华人华侨为代表;一类是对传统文化较为陌生的人群。华人华侨有着同根同源的文化认同感,更加关注乡愁、乡音,对于传统文化很容易“走心”,这种“走出去”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心灵的慰藉。而对于不熟悉传统文化的人群,“走出去”难度更大,需要更精心地策划、组织,循序渐进地推动。因此,在保证演出质量的基础上,要针对这两类人群,对要“走出去”的传统文化进行分类引导,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文化不仅要“墙外”香,在“墙内”也要加大扶持力度。针对近年来电视台相继停播传统曲艺类节目这一现象,盛小云委员建议,在央视开设一档长期的中华曲艺类栏目,以“弘扬民族文化、传播说唱艺术”为宗旨,推出新人,展示新作,让观众能够欣赏到优秀的曲艺类作品,使更多面临失传的曲艺种类得到保护,让更多优秀的曲艺人才被发现。同时,传统曲艺自身也要创新发展,只有根植百姓土壤,融入百姓生活,才能焕发生机,发新芽、开新花。

孙艳玲代表:

设非遗保护基金 促立体网络建设

□赵洪波 张士英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我听后信心倍增。”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渤海靺鞨绣第四代传承人,牡丹江渤海靺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孙艳玲代表难掩激动之情。

  孙艳玲代表指出,目前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宣传力度还不够大、覆盖面还不够广,村村有线索、乡乡有项目、县县有名录的立体网络还没有建立起来。对非遗的认识程度还有待提升,非遗保护工作目前基本上还处在静态的项目申报和相关数据的录入阶段。激励机制还不健全,大部分地区申报成功的项目保护资金和传承人扶持资金不到位,严重制约了保护工作的开展和传承人传习的积极性。管理工作还不到位,个别地方存在着重申报轻普查、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

  对此,孙艳玲代表建议,国家应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检查落实,重点检查各级政府非遗管理人员配备、资金支持、设备配置等的落实情况;出台非遗项目具体管理办法,制定关于保护非遗项目的科学管理细则,改变申报成功、资金到手便万事大吉的想法,改变文本在书柜“睡觉”、项目无人问津的现象,切实让每个非遗项目都得到具体有效的管理;设立非遗专项保护基金,在政府提供主要投入的基础上,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共同组成专项基金,用来资助开展非遗资源普查、项目申报、传承人传习等工作,奖励对非遗工作作出重大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雷鸣强委员:

博物馆文化惠民补助单仍需扩大

□龙军

  “自2008年启动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工作以来,湖南省目前共有77家博物馆、纪念馆纳入国家免费开放经费补助范围。”民进湖南省委副主委、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雷鸣强委员表示,博物馆、纪念馆的免费开放在推动各地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充分发挥博物馆和纪念馆的社会价值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雷鸣强委员介绍,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现在,湖南省依法依规依程序设立的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已达144家,然而纳入中央补助地方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名单中的仅占53.47%。尚未纳入名单中的公益性博物馆、纪念馆,特别是民营博物馆自行免费开放面临巨大压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是一项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惠民政策,是让文物‘活起来’的有力举措。”雷鸣强委员建议,进一步扩大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经费补助范围,将所有依法依规依程序设立的博物馆、纪念馆都纳入国家免费开放名单。

  (综合《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