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马善祥的“履职经”

  他是来自最基层的人大代表,也是一位极具特点的人大代表。在如何履职上,全国人大代表马善祥有话要说……

 

  “要到北京去开会了,一走就是20天。我还真的有点不舍,不舍每天面对的群众,不舍每天调解的矛盾,我事业的一切几乎都与之连在一起。现在即便要短暂的缺失,心里都会觉得有点空荡荡的,怕自己20多天后重新开始会有生疏不踏实的感觉。‘三天不练手生’,对老工匠也是如此。”这是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街道老马工作室人民调解员马善祥在代表日记中写的一段话。

  62岁的马善祥是来自最基层的人大代表。用他的话说,他是老同志新代表。说老同志是因为他调解矛盾30年,1988年从部队转业后就到街道做群众思想工作,服务群众;说新代表,是因为他不仅是新面孔,第一次当选,而且此前也从来没有当选过区级、市级人大代表,就直接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尽管是新代表,但马善祥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他这几天已经进入角色了。为了当好人大代表,马善祥说他在今年全国两会上除了要投上正确的一票,还要做到:提出优质的建议,表达创新的观点,展示良好的形象,全面提升自己,积累丰富的内容。

  

高质量的建议长达5000

  

  “我不提一般人提的建议,要提就提高难度的质量好的建议。建议不在多而在于有质量。我要提我自己认识到的、在实践中长期接触的、我研究过能驾驭的建议。”33日,马善祥郑重地向全国两会会务组递交了一份以进京上访为牛鼻子,深化信访改革的建议。

  在马善祥看来,信访在基层稳定工作中是一个重头戏。信访工作有很多方面的好处,比如说民主法治建设,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利,干部深入群众,密切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培养锻炼干部化解矛盾等,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信访有它的问题。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马善祥认为,要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好处的事情,但是又没有解决好的,有可能解决得更好的事情提出来。

在和其他代表交流时,有的代表听到马善祥提的建议有5000字,甚至都有点担心能不能提得上。不过马善祥表示:提不提得上不要紧,但能够形成对一个问题完整的看法和解决的思路,会议上提,会后也要提,今后他自己也会把这份建议寄给有关职能部门。

  马善祥认为,提建议就要按照提优质建议的要求,提与自己职责相贴近的,又相对系统全面了解的建议。他说,建议的提出源于自己20多年的实践积累,他工作的一部分就是信访工作,这些年从没断过,情况熟。他总结过信访工作的十大优点,他也了解干部的心态和上访人的心态。作为人大代表,马善祥不仅看到了信访工作取得的成绩,也看到了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在成绩和问题的比较之中,看到解决问题的迫切性;既看到表面的问题,又挖掘到深层的原因,此外也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当然有些办法还是需要试验的。

  像信访工作,地方政府怕什么,信访人员就来什么。在马善祥看来,死守以及经济补偿并不能解决上访人员的问题,甚至有时会助长他们缠访的气焰。为此,针对进京上访的问题,马善祥建议,凡是上述类似的不是科学的方法都应禁止,还是应该重新回到法治轨道上来;在北京,信访应该只有一个窗口,先接待,再分散;原则上北京只能够网上信访,再没有接待人的窗口,以方便群众上访。

服务就是力量

  马善祥说他要结合政府工作报告,结合全国两会的主要精神,把基层一些创新的思想在会上表达出来,而且要紧扣政府工作报告。

  “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服务问题,我觉得服务就是力量,这是我切身的感受。”在为群众服务的过程中,马善祥经常感觉到,为群众解决问题之后,群众非常感激。这种感激当时就转化为一种很直接的效果,就是在他服务群众感动群众的时候,群众就说,基层组织好,基层干部好,党和政府好。所以说,群众服务好了,它就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密切干群关系,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力量。

  现在马善祥经常被群众表扬,他每天起码要收到10次以上群众说的“谢谢”。在马善祥看来,服务好了群众,也是坚持和宣传了四个意识。比如说接待群众,因为调解矛盾,要起立迎接,请坐倒水,倾听记录,交流引导。接待的耐心、细致,对方感到受尊重,内心有委屈时才能够感到温暖。服务做好了,群众被感动了,就直接赞扬习总书记好,说习总书记把干部队伍的作风带好了。

  “服务好体现在坚持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我要把这些新的观念带到两会上来。”马善祥说。

用良好形象传递正能量

  为何要在全国两会上展示良好的形象?马善祥说,他不仅是一名人大代表,而且还是一个先进模范。

  翻开这些年马善祥获得的殊荣,他是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无论走到哪里,他都要展示自己的良好形象,传递正能量。

  总结起来,马善祥有三个特点:第一,开口不离群众工作,随便哪个时候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群众工作,不说话则已,一说话必定是宣传党的群众工作。马善祥说,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根基,只有群众工作做好了,党的执政一切才能落实。

  第二就是善于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矛盾。为此,马善祥总结了60多种解决矛盾的方法。在他看来,做群众工作解决矛盾,要两手硬。一手靠满腔的热情,认真负责地体谅群众的苦衷和难处。另一手是要有科学的方法。他认为做群众工作,要找出它的一般和特殊规律,拿出的方法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了解人的心理和内心世界。就连群众为什么不满意,马善祥就总结了将近20个方面。而掌握这些群众不满意的目的,就是在遇到不同矛盾的时候,都会有相应的办法。比如说遇到性格温和的人有温和的方法,遇到性格偏激的人有偏激的办法。不仅仅是对症下药,关键是要有“药”。马善祥说他掌握的66种调解方法就是解决矛盾的良药。

  第三就是干部素养问题,信念的支撑成为马善祥身上最大的优势。马善祥认为,干部素养是服务好群众,解决好群众矛盾的前提条件。在基层做群众工作,就要争取做成最出色的一个。在这方面,马善祥说他坚持理想20年,从未变过。他一直有一个明确的工作目标,就是要终身献给党的群众工作事业。此外,马善祥越来越关心干部成长中的思维能力问题。在他看来,今后要提高整体干部素质,尤其是要提高基层干部基层调解工作者,基层司法工作者的素质,必须要大力提高理论思维的能力。马善祥有一句名言:思维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行动的结果。要解决社会矛盾,要引导群众,仅靠勤勤恳恳工作是不够的,一定要有科学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

  

全面提升自己

  

  当代表是一种新的实践,也是一次新的进步的机会。现在,马善祥每天都要写代表日记,而且至少要写2000字。他的思维一直很活跃,即使是在与记者沟通交流的过程中,突然有了灵感,他都会立即用文字记录下来。他的代表日记,不限内容,只要有利于群众工作的,只要有利于理性思维的,只要有利于增强工作激情的,只要有价值分析观察判断的,都在他写代表日记的范围之中。到现在,马善祥已经写了160本笔记。学习十九大,他写了40多篇文章。

  理性思维能力,是做好各项事业的基础性能力和保障性能力。在马善祥看来,事情做得好,是头脑中好的思想支配的结果;事情做得坏,是头脑中坏的思维支配的结果。他说自己之所以能解决很多矛盾,既是干出来的,也是熬出来的,还是坚持出来的。在这方面,马善祥深有体会。他曾调解一个矛盾最长的时间是调解了一年零两个月。当地政府修公路与22个门面经营者发生纠纷,据了解,原来的公路是老公路,和门面平行,后来公路要抬高35米,门面在下面,公路在上面。

  门面有大有小,受影响程度有轻有重,有些门面的经营者比较诚信和规矩,有些门面经营者是刑满释放人员,比较偏执,情况极其复杂。不过这些到了马善祥手里,都问题不大。他能解决的,就把它解决掉;他解决不了的,有他的团队在;团队解决不了的,有组织在;下级解决不了的,有上级在;地方解决不了的,有中央在。马善祥说,哪里有解决不了的矛盾,只要自己在其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最终结果都坏不到哪里去。

  就这样,涉及22120多个矛盾,马善祥花了一年零两个月,调解了40多次,最终全部解决。

  

积累内容宣讲两会

  

  全国两会召开前,并没有谁给马善祥布置工作任务,他就已经在准备两会闭幕之后的宣传工作。马善祥认为自己作为代表宣讲,很有优势。因为长期做群众思想宣传工作,而且始终在问题矛盾的第一线,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

  因此,马善祥心中始终有一个概念,就是要储备他应该储备的东西,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拿来就用,随时说出有道理的东西,积极影响和改变他人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改变他人的选择,最后达到问题的解决。

  马善祥说他现在写的笔记,就是要为他今后去宣讲两会精神做储备。两会期间,他会认真关注代表的言行和代表的发言,学习报告中与自身工作最直接最贴近的一些知识点。他还花费半个月的时间准备大会发言,谈十九大精神如何在基层落地落实。在重庆,他每天看书写笔记的时间都达4个小时;在驻地,他基本上一天都在观察和思考。

  自从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当地有不少老百姓向马善祥反映问题。所有问题,马善祥都认真对待,他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很重视这些问题,但是重视的思路与别人不一样。他说,虽然自己没有能力和条件来评价这些问题本身,但对提出问题的群众对自己的期待很重视。他要做的不是把群众的问题本身带到大会上来,而是要把群众的期待带到大会上来。要把群众的期待转化为问题意识,要把以问题为导向的思维贯穿融入具体的工作、思考、学习中。

  在重庆市江北区,自2013年以来,以马善祥名字命名的老马工作室,通过调解,极大地增加了当地群众的获得感。群众身边的纠纷和矛盾,涉及家庭、财产、情感、邻里、物业以及个人利益的,马善祥几乎都接触过。现在每年老马工作室都要接待600次以上的群众,每年都有很多领导干部到他的老马工作室参观。

  而就在31日,重庆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强在对老马工作室调研后表示,江北区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有许多好做法好经验,值得推广和学习借鉴,“老马工作室”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要把“老马工作法”打造成全市社会治理的标杆,进一步发挥典型示范、引领的作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