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017年法学研究呈现三大亮点

政治引领有新作为,服务中心有新特色,成果转化有新成绩

  本报讯(记者孔令泉 □胡铮) 3月2日,浙江省法学会研究部党支部获得2017年度浙江省委政法委机关先进党支部荣誉。在过去一年,浙江省法学会法学研究继续展现出其特色、创新和实力,呈现“新作为,新特色,新成绩”三大亮点。

  据浙江省法学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会长陆剑锋介绍,2017年,浙江省法学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二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按照“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要求,以争做“学会改革先锋队、学术研究先行军、智库建设领跑者、学会建设示范省”的高标准,加强政治引领,繁荣法学研究,在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促进浙江省“两个高水平”建设贡献了法学法律界的智慧和力量。

  2017年浙江省法学会工作呈现出“新作为,新特色,新成绩”三大亮点。“新作为”体现在政治引领上。浙江省法学会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做到中央、省委有精神、有部署、有要求,在法学法律界就有学习、有贯彻、有落实。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意识形态工作,把政治引领贯穿于法学研究各项工作之中,确保法学研究工作正确方向,引领法学法律工作者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科学确定年度课题申报指南,发布法学研究重点指引,建立重大学术活动主题审定制,引导法学法律工作者增强政治敏锐性,提高思想理论辨析力,确保全省法学法律界的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

  “新特色”体现在服务中心上。浙江省法学会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促进成果深度应用,指导推动法治实践。在课题研究方面,围绕“最多跑一次”改革、“五水共治”“大花园”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基层社会治理等重要课题,与省委政法委联合确定年度立项课题50项,其中重点课题22项;针对省委省政府部署的“剿灭劣V类水”工作,委托8个市级法学会成立专项课题组提出法治化对策建议。

  论坛研讨也紧扣地方特色,举办了第八届“海洋经济发展法治论坛”、第二届“浙江法学论坛”、联办第十四届“长三角法学论坛”。这些论坛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大湾区经济发展、生态文明法治保障、产业创新升级法治保障等浙江省出现的现实法治问题“会诊、把脉、开处方”,充分展示了法学研究的特色、创新和实力。

  “新成绩”则体现在成果转化上。浙江省法学会聚集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组织专题调研,编辑成果《要报》报省委省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其中“加快推进浙江大湾区建设的几点建议”等多项成果得到省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省法学会还联合省委政法委、省“五水共治”办为全省“剿灭劣V类水”行动配备法律专家顾问,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专业法律意见。围绕《浙江省河长制规定(草案)》《中国(舟山)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草案)》《浙江省地方金融监管条例》等法律法规组织专家学者参与起草论证,为科学立法提供智力支持。省法学会主办的《法治研究》杂志转载率和影响力去年也得到提升。

  陆剑锋表示,今年,浙江省法学会将继续坚持实干导向、问题导向,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通过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价值传播等功能,聚焦一些重大课题深入探索总结,力争拿出一批有说服力、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和资政成果。发挥好“智囊团”“思想库”作用,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浙江,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