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治本安全观 谱写发展新篇章

广西壮族自治区女子监狱——

 

  

  监狱的安全稳定,事关社会稳定平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女子监狱努力践行治本安全观,以加强平安、法治、文化监狱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监狱工作改革发展,确保监狱持续安全稳定,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广西女子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黄保华介绍,监狱连续28年实现司法部无罪犯脱逃、无重大狱内案件、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无重大疫情“四无”目标,罪犯改好率达99%以上,先后荣获一等功1次,二等功13次,三等功15次,荣获全国监狱劳教系统文明执法先进单位、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贡献奖等荣誉称号,2017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并顺利实现整体搬迁,广西女子监狱发展踏上了新里程。

  

加强监管 做好安全稳定工作

  

  广西女子监狱始终以治本安全观为监管改造工作中心,按照严格标准、严格要求,在“细、实、真”上下功夫,严格落实监管安全各项工作制度,确保监狱安全稳定。强化监狱安全首位意识,切实履行监管各项工作职责,严格执行监管安全管理制度,科室定时定人到挂钩监区了解、督促、检查和指导工作。严格落实警察直接管理制度,加强对罪犯劳动、学习、生活三大现场的管理,对于各级部门检查出来违反监管制度的人和事,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待和处理。严格落实监区管理制度和罪犯外出就诊制度,并积极抓捕在逃罪犯,成功抓获在逃34年的罪犯梁某。抓好监内卫生防疫、防病、治病和环境卫生工作,积极做好监狱医院的筹建工作,解决罪犯医疗保障的突出问题,确保全年没有发生重大疫情和食品安全事故。开展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物品安全综合治理专项行动,确保劳动改造现场秩序及监狱的安全稳定。周密防范布控,紧密联合南宁市公安局治安支队、交警支队、武警南宁支队等单位,顺利完成罪犯调动押解工作。

  

阳光执法 推进执法规范化

  

  建监27年来,广西女子监狱坚持“依法治监,从严治警”,严格依法开展刑罚执行各项工作,特别是在办理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中,严格落实执法工作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实行“谁承办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办案终身负责制,用制度确保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各重要执法案件严格依法公平公正办理,有效预防和杜绝了司法腐败和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通过严格按法定条件和程序办理,实现了办案零违规零过错。2017年,共办理服刑人员减刑案件778起,所有案件做到实体合法、程序合法、结果公开。扎实开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专项检查,共检查案件4315起,其中减刑案件3749起,重点检查减刑案件350起,假释案件24起,暂予监外执行案件192起。推进狱务公开信息化建设,完成网上办案平台、狱务公开平台管理系统、远程视频会见、服刑人员自助触摸屏等软、硬件的安装调试。

强基固本 锻造过硬警察队伍

  

  广西女子监狱围绕“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原则更加坚强,能力素质更加过硬,纪律作风更加优良”的原则,全力打造一支在落实治本安全,争创一流业绩中靠得住、过得硬的警察队伍,为监狱工作健康科学发展强基固本。通过举办“从警路上不忘初心”道德讲堂,讲述从警10年、20年、30年先进代表的感人故事,激励全体警察不忘初心、攻坚克难、顽强拼搏,不断推进监狱事业科学发展。不断完善党建工作机制,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丰富党建活动载体。通过建立党支部书记“微信群”、为党员过“政治生日”、开展“三个最佳”活动,进一步激发基层党建工作的活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训什么”的原则,推行“教学练战”合一的岗位练兵模式,通过警察岗位技能、警体技能竞赛,全面检验管教、生产管理岗位技能水平与实际操作能力,不断提升警察的专业技能,在全区监狱系统“岗位练兵争当能手”活动考核验收中,女子监狱荣获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2017年以来,评选表彰“奉献之星”40人,“服务之星”22人,在全监上下形成宣传先进、学习先进的热潮,有力引导全体警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真抓实干的作风。原三监区教导员、现任达信公司副总经理邢莉,始终坚持“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敬业追求,在监狱一线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彰显了忠诚履职的风范,荣获2017年“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监区文化 春风化雨育新人

  

  用先进文化引领服刑人员树立健康人格和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激发服刑人员的改造内生动力。黄保华监狱长介绍,多年来,监狱大力实施文化育人工程,用文化鼓舞人心,让服刑人员重新找到自我,帮助她们铺就将来重返社会的道路。坚持以文化人,以德塑魂的教育理念,打造“一监狱一品牌,一监区一特色”的监区文化格局。开展符合女性特点的监区文化活动,用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活跃服刑人员改造生活,引导服刑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扶共建育新人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文艺汇报演出,用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表现积极向上的改造生活;举办服刑人员运动会,开展传统节日活动,让文化生活成为节日期间调节服刑人员情绪的“稳压器”,对进一步提高服刑人员的改造积极性,传达积极进取的改造正能量,全面提高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质量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特殊关爱 情暖高墙内外

  

  为贯彻落实治本安全观,进一步提高教育改造服刑人员的质量,广西女子监狱积极探索“特殊关爱”模式,开展“特殊关爱 牵手未来”关爱服刑人员子女志愿服务活动。近三年来,通过爱心义卖、发动募捐、走访慰问、心理辅导、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为服刑人员子女筹集爱心基金7万多元,走访了56个县、乡,有135个服刑人员子女得到帮扶,8名服刑人员子女重返校园,24名服刑人员在志愿者的努力下与子女取得联系,39名服刑人员子女通过接受心理辅导走出心理阴影,形成了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下“绣花”功夫,做精准文章,给特殊关爱,以爱心感化。广西女子监狱在“精准发力、爱心帮扶、法律服务,打赢脱贫攻坚战”活动中,组成6个爱心帮扶小组实地走访,历经3个月时间,行程约1.5万公里,遍及19个县23个乡镇,顺利完成了对27名服刑人员、刑满释放人员贫困对象家庭进行的走访,13名警察与22名在押服刑人员、5名刑满释放人员贫困对象家庭结为帮扶对子,发放帮扶基金5万多元,对服刑人员、刑满释放人员贫困户帮扶率达100%

  此外,还邀请自治区文明办及区直机关文明办、南宁市律师协会女工委和其他社会团体来监开展帮教活动,给困难服刑人员赠送慰问品,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凝心聚力 创建全国文明单位

  

  广西女子监狱紧跟全国文明建设的步伐,凝心聚力创建全国文明单位,不断拓展创建领域、丰富创建载体、深化创建内涵,倾力打造“为民务实、清正廉洁”的警察队伍,实现文明建设与监狱安全稳定双促进、双丰收。

  广西女子监狱党委充分把握创建契机,将创建全国文明单位作为各项工作的总抓手,多次召开创建工作动员会、协调会和推进会,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调动警察职工的创建积极性,形成文明单位创建与监狱各项工作良性互动的一体化工作机制,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监狱将理想信念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队伍建设始终,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利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一”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警察职工和服刑人员中开展道德讲堂,营造崇德向善的氛围,全年累计开讲40次;参与活动人数近4000人次。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岗位奉献、义务植树、无偿献血、便民服务、扶贫助困等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39场次,1000多人次。大力开展体现监狱警察职业特点的“文明科室、和谐监区”“文明家庭”、十佳“模范夫君”等评比表彰活动,选树先进典型,发挥榜样作用;组织开展春节游园、清明祭祀先烈、端午美食大赛、中秋诗词会、九九重阳等一系列喜闻乐见的活动,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注重文化建设,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建设监狱文化长廊,监狱新址广场、聚心亭、办公楼文化长廊及监狱陈列室,建设警察警体中心,为监狱的文化传播和警营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多措并举之下,监狱文明建设获得丰硕的成果,顺利通过考评组验收,获得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整体搬迁 布局调整谱新篇

  

  2017918日,随着最后一辆押解车缓缓驶出广西女子监狱旧址关押点的大门,见证了27年广西女子监狱发展历程的旧址关押点光荣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广西女子监狱整体搬迁、布局调整工作全面完成,标志着广西女子监狱发展踏上了新的里程。

  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从2009年获准立项,2014年正式开工,到20179月新建落成,女子监狱迁建工作整整历经8个春秋。在8年艰辛的建设过程中,广西女子监狱全体警察职工克服旧监狱监管场地狭窄、基础设施陈旧、警力紧张及迁建项目报批手续复杂、审批难、资金短缺、市政设施配套短缺等诸多困难,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以满腔热情投入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和坚强的斗志,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在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的同时,确保了监狱的监管安全稳定,各项工作取得了不凡的成绩。监狱新址是一座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文明监狱,不仅大大改善了警察职工的工作条件和罪犯的改造环境,更为监狱充分发挥惩罚与改造罪犯职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正扬帆正当时。女子监狱开始新征程的动员令已经发出,监狱党委将带领全体警察职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更加崭新的姿态、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和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