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宝安法院探索建立民生案件执行长效机制
本报讯(记者池泽梅 通讯员吕静)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宝安法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民生案件执行工作,采取加大执行资源投入,深化内部分工,建立府院联动机制,强化媒体宣传以及司法救助等措施,探索建立民生案件执行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落实了中央、省、市关于2018年春节前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会议精神。
开启“绿色通道”
民生执行案件优先
为了提高执行效果,宝安法院各部门密切配合,对民生执行案件优先立案、优先执行、优先兑付执行款,开启执行“绿色通道”,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
深圳某科技有限公司拖欠农民工陈某工资3万元人民币,虽然执行标的小、涉案人数少,但宝安法院执行法官秉持执法为公、司法为民宗旨,不遗余力地落实好各项执行措施,不放过任何有利于寻找被执行人也即该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财产下落的机会,并且对被执行人释法明理,阐明拒执罪的法律后果。在法律的强大压力下,被执行人终于认识到自己的过错,于2017年12月28日在法庭上支付陈某工资。
府院联动
深化外部连接机制
根据民生案件特点,宝安法院充分利用执行联动机制,畅通党政部门、公安机关沟通渠道,发动多部门积极寻找执行线索,随时发现,及时行动,真正实现快执快结。
经宝安区劳动争议仲裁院西乡派出庭依法裁决,宝安某医药公司应于2017年7月31日前支付所拖欠的5名员工工资及经济补偿金共计10万元人民币,但该公司经营者刘某一直拒不履行付款义务。宝安法院立案受理后,执行法官开启“绿色通道”,一边继续加大寻找力度,一边通过府院联动机制,与辖区政府劳动部门加强联络沟通,多途径寻找刘某踪迹。不久,西乡街道劳动管理站传来刘某的消息,执行法官迅速出击,把刘某带回西乡法庭,通过释法明理,刘某终于履行法律责任。2017年12月15日,法院及时把相关工资和经济补偿金发放到5名员工手中。
深化媒体宣传
强化司法救助
宝安法院注重在各主流媒体、法院微信、微博等平台发布涉民生典型案例,既宣讲法律,唤起公众的守法意识、诚信意识,又引导全社会正确、客观看待理解执行难问题和执行不能问题。扎实推进“阳光执行”工作,借助全国法院执行信息化平台掌握被执行人财产情况,及时将失信人信息上网晾晒。
2017年12月28日,宝安法院执行局李法官接到一男子张某电话要求履行生效判决,同意支付执行申请人骆某赔偿款7万元人民币。据了解,骆某被张某雇佣做厨房杂工在工作时摔倒受伤,造成骨折,经鉴定为10级伤残。宝安法院依法审理判决张某赔付骆某64776.66元人民币及案件审受理费1042元人民币。宝安法院在被执行人张某的户籍地未查到其本人下落及财产下落,张某被列入失信执行人名单并公布于网络。
2017年12月,张某出差时发现无法购买机票,后经查询得知自己已被列入执行失信人名单。他马上联系案件承办法官,主动将全部执行款项汇至宝安法院账户,承办法官立即通知执行申请人骆某前来领款。至此,该宗长达三年半的案子执行完毕。
对于有执行能力但拒不履行、抗拒执行的“老赖”及时采取惩戒措施,加大曝光力度,敦促被执行人及时履行给付义务。被执行人确实无履行能力,申请执行人又面临生存、生活困难的涉民案件,宝安法院充分运用司法救助资金,及时对申请执行人进行救助。2017年宝安法院共实施司法救助50人,发放救助金485.0569元人民币。
宝安法院关注民生,倾听民意,探索建立民生案件执行长效机制,切实让打赢官司且有条件执行的当事人及时实现权利。2017年全年共执结各类涉民生案件8867宗,执行到位标的额1.2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