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命三郎”杨建军:愿你来世再披战袍守衢城
他是“突击尖兵”“警痴达人”,是同事眼中的“杨哥”“杨教头”。他牺牲后,把自己的眼角膜、肝脏和肾脏捐献给了社会。他就是1月24日倒在工作岗位上的衢州市公安局柯城分局巡特警大队三中队副中队长杨建军,他用宝贵的生命谱写出一曲大爱无疆的赞歌。
1月27日凌晨,浙江衢州。
萧瑟的冬雨夹杂着雪花,在寒风中笼罩着这个浙江西部的城市。
许多市民一夜未眠,他们顶着风雪,从城市的各个角落静静地走向殡仪馆,去为一个人送行,他就是衢州市公安局柯城分局(简称柯城分局)巡特警大队三中队副中队长、二级警督杨建军。
1月24日23时30分许,杨建军在执勤过程中突发脑干溢血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后经医治无效不幸离世,享年47岁。
杨建军在公安工作20多年的时间里,为辖区的持续稳定和长治久安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如今倒在了此生至爱的工作岗位上,全城为之悲痛。
处理突发,大喊“跟我上”
生前,杨建军先后在刑侦、巡特警、派出所等基层一线实战部门工作,每天都在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在每次危难险重的突发任务中,杨建军“拼命三郎”的个性体现得尤为突出。
2011年10月14日上午10时20分许,柯城巡防大队接到柯城分局指令称,市区兴华小区某居室中有一疑似精神病、具有暴力倾向的嫌疑人,持刀并扬言要点燃煤气罐实施爆炸。接警后,杨建军和同事迅速赶往现场,在详细了解现场情况后,迅速撬开了阁楼上的防盗窗,为突击行动打通了进入的通道。就在嫌疑人准备引爆煤气罐的千钧一发之际,指挥部下达了突击指令。“跟我上!”杨建军大喊一声,带领突击小组迅速进入中心现场,冒着刺鼻煤气味儿,一把将手持打火机的嫌疑人制服在地,并迅速关闭、搬离煤气罐,成功制止了一起可能引发重大伤亡的恶性事件。
2012年7月26日下午,衢州市某医院一女患者站在门诊四楼窗户外的空调室外机上欲跳楼自杀。杨建军接指令后立即带队赶往现场处置。据现场民警回忆,当时该女子情绪十分激动,在家属、医生及现场民警劝阻两个多小时均无效的情况之下,杨建军孤身潜入房内,趁其在窗户上探头之机,从窗内一跃而起将其拉入室内,成功将其解救。
2014年6月,一名云南籍“武疯子”在长途汽车站附近手持铁棍,对过往车辆疯狂砍砸,行人纷纷躲闪。接报后,杨建军迅速赶至现场,指挥队员两路包抄,将闹事者与群众隔离,自己第一个携带盾牌迎着“武疯子”的铁棍冲了上去,终于与队员协同作战将“武疯子”制服,保护了现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这样的突发危险场面,杨建军经历了无数次。
一身本领倾囊相授
在多年的实战历练下,杨建军成长为警队中的骨干核心,各类警务技能均表现拔尖,在衢州市巡逻盘查战术技能比武中,他获得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而他带领的团体也获得总分第一名,成了衢州巡特警力量中响当当的一把“尖刀”。
2014,杨建军被衢州市公安局聘为应急处突科目教官,2015年被衢州市公安局聘为警校警务实战教官,负责“巡逻盘查”和“复杂警情故意伤害类案件处置”两个课题的教学工作。
教学中,杨建军根据实战中的问题,力求教学贴近实战、服务实战。他针对教学对象的不同,在课堂上引入情境模拟教学法,使学员身临其境,在学习中融会贯通领会实战技巧,掌握全新理念。
G20峰会安保工作中,杨建军将自己定位为全市维稳安保重点部门单位安保培训的教员角色。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根据自己所长、结合实战,借鉴兄弟部门的处置经验,精心设置盾牌使用、防刀斧砍杀、现场封控等科目,全身心投入到安保培训工作之中。
2016年3月至8月,杨建军利用休息时间为该市机场、机关幼儿园、妇保院、长途客运中心、医院等重点单位部门安保培训10次,培训安保人员270余人;还应常山县公安局邀请,开展了为期两天的警械使用、设卡盘查等警务技能的培训。期间,杨建军还先后被5所中学、4所幼儿园及长途客运站、机场聘为应急处突教员。
2017年,杨建军又提出并承担了柯城分局群体性事件最小作战单元50人项目的立项与建设工作,直至牺牲当天还在研究起草项目相关材料。
据杨建军的母亲回忆,她曾问他:“你作为一名警察,怎么像我一样喜欢教书育人的工作。”杨建军开着玩笑回答:“您是市优秀教师、三八红旗手,我得向您学习、努力赶上您才行啊!”
“哪天不行了,就把我捐了吧”
在同事的眼中,杨建军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孝子。工作之外,他把零碎的时间都倾注在对家庭的照料上。
“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家,自己的母亲。”他在与同事的相处中,时常流露出这样的柔情,“自己选择了警察职业,就必然免不了奔波忙碌,对家庭有诸多亏欠,所以有时间就想多陪陪家里人。”
在杨建军牺牲前,他的母亲先后两次患病住院。他顾不上通宵值班的辛苦,一下班就急急忙忙赶往医院,帮母亲端屎端尿、揉腿捶肩,引得医护人员和病房室友连连夸赞。
杨建军对家人是“大孝”,而对社会展现的是“大爱”。这种大爱不仅与除暴安良、匡扶正义的“警察梦”“平安梦”紧紧相连,还与关心关爱同事、为群众排忧解难密切相连。平日带队,杨建军都把队员当亲兄弟一样看待。平时同事都亲昵地叫他“杨哥”,年纪轻的新警则称呼他为“杨叔”。他是巡特警大队的资深老“警骨”。
中队辅警吴战胜回忆:“我家里条件较差,双亲身体状况不佳,他经常对我嘘寒问暖,还常送一些衣物鞋帽给我,还叮嘱要尽量节俭、不要嫌弃。”
日常工作中,杨建军最关心的就是队员上路巡逻执勤的安全。每次,他总是早早地到单位检查车辆装备,安排好勤务、叮嘱安全后目送队员出发再开始其他工作。凌晨队员收队,他也都是站在大队门口,看着队员一组组平安归队,才上楼休息。
作为一名巡特警民警,平日里最多的是与群众打交道。2017年11月30日23时,杨建军接到在市区大润发广场巡逻的队员反映,有个八九岁的女孩独自一人在广场玩。队员上去问情况,小女孩什么话都不说,还咬了队员一口。杨建军立刻赶到现场,安抚小女孩的情绪后将其带到大润发治安岗亭,给她买来饮料、零食,在耐心的沟通中掌握了基本情况。最终,小女孩答应让“杨伯伯”送她回家。
在每次看到“感动中国”“最美衢州人”的宣传事迹后,杨建军都会说“做人就是要善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有一次看到新闻上报道捐献器官的内容,他也开玩笑地对家人说:“哪天我不行了,你们就把我捐了吧。”
谁知,一句戏言却成了杨建军的遗愿。
“我儿子倒在工作岗位上,现在要以另一种方式活下去。”1月26日上午10时许,杨建军76岁的老母亲在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她的悲痛,尽数写在后面的两句话上——“儿子,妈妈为你签字。”“儿呀,妈签字。”
“建军兄弟,一路走好!”
“建军兄弟,一路走好!”1月29日7时,70多位战友制作了3条黑色的横幅,横幅上的大字,字字戳心。柯城分局巡特警大队民警和队员们手持白菊花,并肩站立在寒风微雪中,与他们心中的“杨教头”挥手永别。
杨建军的事迹受到了公安部及省、市、区各级领导的关注、肯定和批示,公安部、省公安厅也专门发来唁电,向杨建军致以沉痛的哀悼。
亲人朋友来了,各级领导来了,生前工作过的单位的同事们都来了。“他生前演过多部安全防范宣传的微电影,生前还想着要当一回导演呢!可是再也没有这个机会了!”衢州市公安局宣传处的童警官抹着眼泪痛心地说。
“他的辞世令我们恍如隔世、扼腕痛惜!”柯城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程佳良满含热泪地说,“全体民警要继续完成杨建军同志未竞的事业,接过长枪,护卫衢城!”
杨建军年仅17岁的儿子含泪泣诉:“爸,您怎么就这样急匆匆地走了!前几天我还不懂事和您闹别扭,我还来不及和您说声对不起啊!”
杨建军出事后,妻子杨晓燕坚强地支撑着处理种种事务,却在回家前小声念叨:“我怕回家,不敢回家……”她说,一回家,看到客厅里杨建军组装的枪模,她就想哭;卧室更是成了不敢进的地方,床头那张大大的结婚照上,那个爱警服爱到结婚都不肯穿西装、要穿警服跟她拍婚纱照的男人,正在深情地望着她……
“建军生前就多次表达过捐献器官的愿望,他的大爱令人感动!”浙江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副主任阮维修在参加完遗体告别后,将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中心联合颁发的捐献荣誉证书送到其家属手中,表达对他的深深敬意!
“‘儿行千里母担忧’,可是现在儿行千里已无归期,母心碎了,妈没有力气送儿一程……”灵堂的上空,传来了杨妈妈悲痛的声音。75岁的杨妈妈患病出院没几天,只能录下自己的声音来给心爱的儿子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