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文章标题: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拧紧“安全阀”
2017年12月,一篇名为《一位92年女生致周鸿祎:别再盯着我们看了》的文章,指出360公司旗下水滴直播平台因实时直播商家店内客人用餐情况,泄露用户隐私,引起轩然大波,不少网民看到文章内容后表示惶恐。随后不久,360公司宣布主动、永久关闭水滴直播平台。在公开信中,该公司团队表示“对于公众直播这块,我们必须承认这个错误”。
2018年1月3日,在微信朋友圈内掀起一股全民晒“单”潮,“单”是支付宝年度账单。但未持续多久,因公众发现账单首页一行不起眼的小字“我同意《芝麻服务协议》”已经被默认勾选,引发又一起舆论热潮,支付宝连夜道歉并进行修正,称此行为愚蠢至极。
除此之外,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对北京百度公司涉嫌违法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提起的公益诉讼,也在今年1月2日被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立案。
1月11日,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约谈了百度、支付宝和今日头条,指出对照《网络安全法》《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等有关规定,三家企业均存在用户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规则、使用目的告知不充分的情况,并要求三家企业进行整改。
在短短两个月间,公民个人信息和隐私安全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就在刚刚结束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也已明确提出2018年要“积极推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防控好网络安全风险”。所以,可以预见的是,在互联网浪潮之下如何防范个人信息被滥用,如何维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将成为未来社会要攻坚克难的重点问题,而2018年在公民个人信息保护领域或将开启新纪元。
相关报道详见02、03版
策划人:任文岱 执行:田雄 王涵 任文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