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潍坊安丘市农村公路全面开启“特色+”模式
农村公路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血脉”,它不仅影响农业结构调整的规模和布局,更决定着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近年来,山东省安丘市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四好”新目标,作为推动农村工作的重要动力和不懈追求,通过探索农村公路“+旅游”“+农家乐”“+特色农产品”“+精准扶贫”等建设运营新模式,全面打响了农村公路建设攻坚战,从而打开了山区农民致富的大门,打通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命脉。
“以前一年到头,全家光靠种地辛辛苦苦剩不下1万块钱,上有老,下有小,孩子又要念书,日子过得紧紧巴巴,钱怎么省都不够花。自从开了农家乐,一年轻松挣了8多万,围着锅台转,照样挣大钱。”小麦峪村“望海山居”农家乐6号经营者杨来幸说起2017年的生意掩饰不住地兴奋。“今年新旅游公路通了后,游客更多了,俺家又建了个草莓采摘大棚,准备再上个自助采摘游项目。”
小麦峪村是安丘市南部山区“百泉之乡”辉渠镇的一个小山村,地理位置优越,自然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以山泉、生态环境和岩石风貌为主。该村利用全长21.4公里的辉渠镇小麦峪村—柘山镇辛庄子村旅游道路,结合别具风格的乡村旅游资源,充分发展美丽乡村旅游产业,并带动了农家乐的兴起。
“这几年,新建的旅游路联通我们村后,我们确实得到了实惠,村里已有29户‘望海山居’农家乐经营业户,带动村里近百名妇女实现了家门口就业,2017年我们村光旅游这一项人均增收3000多元。”面对记者采访,小麦峪村党支部书记李德兴非常有底气地介绍,“群众的收入高了,村里的工作也好干了,我们村干部的信心更足了。”
路修好了,城乡之间互联互通了,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也就水到渠成了。据介绍,安丘市为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2017年投资3.03亿元对4条县道和5条旅游道路升级改造,重点建设了雹柘路胡家旺村—邰家崖村段、官庄镇十字路村—辉渠镇胡家旺村、辉渠镇小麦峪村—柘山镇辛庄子村段、辉渠镇洞西头村—留山段、郚山镇徐家沟村—安山子村段道路,将留山、城顶山和五龙山等景点63公里的道路串联起来,串起了一路乡村美景,构成了以小麦峪家庭农家乐、城顶山历史文化、落鸦山官庄中国桃海、五龙山生态人文等为主的景观带,做到了旅游资源的有机整合,也为当地百姓带来了信心和希望。
既是通村路,又是旅游路,更是精准扶贫路,让旅游团进得来,让农产品出得去,一条路让城乡融合发展,也开启了农业向二、三产业的延伸。
据安丘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杜伟介绍,近年来,安丘市共投资14.6亿元,完成了1457公里农村公路的升级改造任务,其中重点旅游道路160多公里,完成投资2.9亿元,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农村群众的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供了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农村公路建设跨山越岭,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安丘市交通运输局坚持把质量放在工程建设的首位,贯穿于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对全部工程项目实行公开招投标,推行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加强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监督,从源头上杜绝各类工程质量责任事故的发生。工程施工坚持“谁签字、谁负责”原则,层层签订责任状,一旦发生质量责任问题,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辉渠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伟臣介绍说:“我们镇上分管领导与工程监理单位、沿线村庄民意代表、交通部门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了质量监督小组,对辖区内的新建道路进行全程跟踪监督,确保把这项民生工程办好办实。”
精准扶贫是交通运输行业服务和保障民生的重要内容。2016年以来,安丘市交通运输局多方争取上级专项扶贫资金400万元,为全市40个省定扶贫村解决了路况差、出行难、收入低的难题。
柘山镇与辉渠镇隔山相望,是安丘市最偏远的一个山区镇,“骑车摔跤,走路闪腰”,人们曾这样形容门前的土路。由于路况差,外面的人不愿意来,地里的花生等特产运不出去,村民收入普遍较低,日子过得紧紧巴巴。通过交通精准扶贫、农村公路网化扶持等措施帮扶,如今,柘山镇55个行政村全部通柏油(水泥)路,每个村都有3条以上主街道都修成了水泥路,实现了公路通到家门口,汽车开到地头上的愿望,人们亲切地称这些道路为“扶贫路”“爱心路”“小康路”。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被誉为“中国花生第一镇”的柘山镇花生加工企业数量几年内迅速突破100家,中小型花生加工户500多家,每天来该镇采购花生的外地客户络绎不绝,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据统计,该镇年产花生2万吨,产值达1.2亿元。
农村,因路而变美;发展,因路而提速。辉渠、柘山等山区乡镇的变化,仅仅是安丘市交通运输工作服务引领农村经济的一个缩影。道路条件的改善,调整了农民的种植结构,石埠子镇的草莓、凌河镇的大姜,金冢子镇的甜瓜、辉渠镇的小米和樱桃、柘山镇的花生等都成了当地的特色产业,安丘农民的果蔬、农产品被及时运往北京、上海、济南、青岛等城市,成为抢手的绿色食品,集农副产品资源运输、加工、包装、销售一条龙的农村物流业也迅速兴起,因路而兴起的“致富专业村”更有方兴未艾之势,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