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政法工作会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依法查处职务犯罪25万人

  本报讯(记者汤瑜) 122日,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民主与法制社记者从会上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惩治腐败取得新成绩,依法查处职务犯罪25万人,依法处理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蝇贪”“微腐败”近10万人。

  会议指出,近五年,服务人民取得新成效。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产权司法保护,依法破获经济犯罪案件60余万起、挽回经济损失2万余亿元,依法纠正一批冤假错案,依法实施现行宪法颁布以来首次特赦,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法律援助、司法救助、信访救助制度,不断推出便民利民措施。

  会议认为,依法惩治腐败取得新成绩。中央把惩治腐败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依法查处职务犯罪25万人,依法处理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蝇贪”“微腐败”近10万人,从境外遣返腐败犯罪分子221名,彰显了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依法惩治腐败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此外,政法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全面推开司法责任制改革,有序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和认罪认罚从宽、刑事案件速裁、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等试点,设立知识产权法院、最高法院巡回法庭、跨行政区划法院检察院,实行立案登记制,废止劳教制度,深化公安改革、国家安全机关改革和司法行政制度特别是律师制度改革,推进涉法涉诉信访制度改革,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目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确定的131项司法体制改革任务中,除2项待条件成熟时推开,123项已出台改革意见,6项正在深入研究制定改革方案。各级法院检察院在总编制不变情况下,一线办案力量、人均办案力量、结案率普遍增长20%以上,一审服判息诉率上升10%以上。

 

 

“枫桥经验”成为全国政法综治战线的一面旗帜

  本报讯(记者汤瑜)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55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15周年。

  122日,中央政法工作会议明确,55年来,浙江枫桥正确处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地解决问题的基本精神不动摇,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任务,不断赋予“枫桥经验”新的内涵,使其功能效果不断拓展,成为全国政法综治战线的一面旗帜。

  会议指出,毛泽东思想催生了“枫桥经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孕育、发展了新时代“枫桥经验”。下半年,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将与浙江省委联合召开纪念大会,对新时代“枫桥经验”进行总结、提炼,推动其由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向促进城镇、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延伸。

  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是“枫桥经验”的核心要义,也是其不断创新发展的基本点。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精髓,也是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展方向。

  会议强调,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心是预防。要完善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做好专家论证、公众参与、第三方评估等工作,把决策过程变成尊重民意、化解民忧、维护民利的过程,从源头防止矛盾风险产生。要构建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努力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要总结推广“网上枫桥经验”,推动社情民意在网上了解、矛盾纠纷在网上解决,努力使社会治理从单向管理向双向互动、线下向线上线下融合、单纯部门监督向社会协同转变。

  此外,会议还明确表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优势在党建。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作用,增强感召力、影响力,使其成为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坚持社会组织发展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在党的领导下,把社会成员组织起来,将适合社会力量承担的公共事务让社会去做。要以综治中心为依托,完善机制、搭建平台,统筹好政法综治维稳信访等部门资源力量,深化网格化管理,形成社会治理工作合力。

建立符合知识产权案件特点的证据规则

  本报讯(记者汤瑜) 122日,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在北京京举行,会议指出,要深化知识产权司法改革,建立符合知识产权案件特点的诉讼证据规则,抓紧甄别纠正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案件,进一步稳定社会预期、增强企业家信心。

  2016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会议提出,要认真贯彻该意见,完善落实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一视同仁、平等保护等司法政策,加强对各类企业自主经营权和财产所有权保护,切实维护企业家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让他们感到安全、安定、安心。

  会议还提出,要牢固树立谦抑、审慎、善意、文明、规范办案理念,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企业主个人与企业、合法企业与犯罪组织、合法财产与违法犯罪所得、企业正当融资与非法集资等界限,严防刑事执法介入经济纠纷、超标的超范围采取财产强制措施、财产处罚过宽过重等现象发生,切实保护企业和公民合法权益。同时,深化知识产权司法改革,加强知识产权法院建设,建立符合知识产权案件特点的诉讼证据规则,健全体现知识产权价值的侵权损害赔偿制度,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金融风险是当前最突出的重大风险之一

  本报讯(记者汤瑜) 122日,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金融风险是当前最突出的重大风险之一,要把对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查办和化解风险、追赃挽损、维护稳定结合起来,防止引发次生风险。

  会议指出,要强化监测预警,全国政法机关要配合金融、财政、住建等部门,运用数据化资源和手段,深入摸排银行不良资产、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等众多领域风险隐患,提高预警能力。

  同时,开展专项行动,依法查处金融、财税、资本市场、社会民生等领域经济犯罪案件,重点打击非法集资、网络传销、内幕交易等经济犯罪,坚决惩戒违法违规活动。

  会议还强调,要回应群众诉求,切实做好追赃挽损、维护稳定工作。要综合运用民事、行政、刑事等法律手段,构建系统化追赃挽损工作体系,加快涉案资产处置返还进度,减轻投资者损失。

  会议提出,要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应对水平。通过敦促犯罪分子投案自首等,严防涉案资金和人员外逃。要加强对投资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教育,让他们正确认识谁投资谁就要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