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享单车治理深思考
共享单车的出现既是挑战,也是契机。在学习和借鉴其他城市共享单车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要尽快研究出台共享单车管理规定,明确政府企业职责、市民行为规范和违规停放处罚等管理方面的内容,提前预防和解决其他城市出现的停车不规范问题。
近年来,广东省深圳市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城市道路交通日渐拥堵,赤橙黄绿青蓝紫,忽如一夜风沙,共享单车铺满了大街小巷。它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满足公众出行需求、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也适应了当前环保健康的理念和趋势,为广大居民绿色出行提供了解决之道。
共享单车作为新生事物,方便市民的同时,也带来了乱停乱放、车辆运营维护不到位、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调查中发现,自摩拜单车、ofo等共享单车进驻深圳市龙华街道以来,企业无序投放占用社会资源,市民乱停放、恶意损毁、违反交规等不文明现象频发。龙华街道以共享单车为研究对象,归纳共享单车存在的乱象,分析原因并提出建议,帮助政府部门及企业制定相关规范,推动共享单车运营管理更成熟,使共享单车的服务更加文明、有序。
共享单车的“野蛮生长”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自2016年10月进入深圳后,迅速发展,截至目前,1800万常住人口的深圳共有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企业8家,车辆规模约89万辆,注册用户量达2200万人(含重复注册用户),日均使用量约543万人次。
据统计,龙华街道辖区范围内共享单车主要有摩拜单车、ofo、小鸣单车。共享单车总投放量约19万,用户数量约100万,主要为中、青年使用共享单车,平均每人每天使用共享单车2次,主要在早晚高峰期各地铁口以及热点公交站使用。由于共享单车数量众多、用户基数庞大、使用频率高,乱停放现象严重,乱停放重灾区主要为辖区内各城中村、地铁口。
在龙华街道的大街小巷,共享单车随处可见,包括人行道、地铁口甚至城市绿化带等场所,严重影响到城市交通秩序和市容市貌,破坏城市绿化,需要大量执法人员耗时耗力来维持共享单车秩序,龙华街道分析共享单车问题是多方面的。
共享单车乱停乱放问题。据了解,此类问题多存在于“最后一公里”的轨交站点,这些站点毗邻郊区和住宅区,但交通出行设施并不完善,因此有大量共享单车被投放在这些地区,尽管这确实解决了市民的出行难题,但造成轨交站点周边秩序混乱,不仅出入站点的市民难行,还给后续停车造成困扰。
除此之外,经街道执法队巡查发现,在城中村街头巷尾之间,有不少单车存在占用消防通道的现象,容易导致消防人员赴火灾现场延时,给人员和财产造成更大的损失。
在龙华街道,一些社区投放量不足,而部分停车点却存在大量车辆闲置现象,造成车辆投放不均问题。而从地区看,在大型社区、地铁车站、商务区等地点,共享单车数量集中,高峰时违规停放较严重。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周岁,且共享单车的APP都需通过实名认证,缴纳一定数额的押金,且明确要求了用户必须符合法定骑行上路年纪方可使用,但实际生活中,许多小孩子都有智能手机,只要有成年人帮忙,便很容易通过共享单车APP认证,拿到使用资格。在日常出行中,常有不少未满12周岁的儿童骑共享单车出行,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交通安全隐患。
在龙华街道,因自行车道交通设施不足,仍有多数人骑着共享单车在机动车道上穿行,同时还伴随着闯红灯等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这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尤其是在共享单车投放量密集地区,同时,还会造成城市交通的拥堵。据统计,2016年以来,深圳交警共查处非机动车交通违法(不含行人、电动车)达44872宗;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380人,其中涉及行人、非机动车(摩托车、电动车除外)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达219人,占死亡人数的58%。
另外,据调查,除因单车自身原因损坏之外,共享单车的损坏现象更多的是来自于用户的人为破坏或者其他违法行为。比如,经常为人所诟病的乱停放问题就不仅仅是因为用户使用完毕之后停放于路边的,还有的是因为部分人恶意破坏单车然后弃置于路边、绿化带或者其他地方。更有甚之,有些人出于私人专用的目的,将单车骑回家,方便自己使用。实际上,因共享单车所发生的违法行为还包括擅自更改二维码、诈骗等行为,这些行为都是因用户自身素质不高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除了企业、平台自身履行监管职责之外,还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规制和处罚。
另外,涉及资金问题尤其是不特定群众的资金,严格规范的资金监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前我国对共享单车押金的金融监管仍是空白。按照目前共享单车的用户热度,押金最高可以汇聚成数以十亿元计的资金池,足以引起监管层的关注,之所以需要对单车平台收取的押金进行监管,是为了预防出现平台解散、押金无处索要或者由于其他情况而导致用户权益难以维护的情形,2017年11月,小蓝单车解散引起的资金兑付难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共享单车乱象存因
旧问题没解决,新的问题又层出不穷,共享单车到底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出路,还是制造新问题的罪魁祸首?龙华街道分析原因来自社会各个层面。
规制共享单车法律法规的不足。2016年12月16日,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与摩拜单车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关于加强摩拜共享单车交通秩序管理工作的联合声明》,这是共享单车行业的首个政企联合声明,深圳成为全国首个规范管理共享单车交通秩序的城市,制定《共享单车行车秩序规范》《共享单车停放秩序规范》,共同推动城市非机动车道规划和建设,维护全市自行车交通秩序,建立共享单车用户交通事故处理机制。12月27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公布了《关于鼓励规范互联网自行车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简称《征求意见稿》),作为全国首个对互联网自行车做出政策规范的文件,《征求意见稿》对提供服务的企业提出了多项要求,其中就包括:收取押金的,须设立押金专用账户,接受第三方监管,保证专款专用;公开收费标准,不得有低价倾销等不正当竞争行为。2017年5月22日,交通部全文发布《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定性“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即共享单车是城市绿色交通系统组成部分,各城市应结合城市特点做好慢行交通规划,统筹发展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结合城市特点做好慢行交通规划,统筹发展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建立完善多层次、多样化的城市出行服务系统。然而,目前仍未出台有关共享单车引起的包括乱停乱放、占用社会公共资源、破坏绿化等一系列违法行为的相应惩罚机制,尽管有相关规定对共享单车进行规范化管理,但仍起不到明显作用,共享单车乱象得不到有效遏制。
共享单车企业未充分履行其管理和监督义务。在共享单车的管理和监督上,管理人员的数量仍然十分欠缺,关于共享单车各种人为和非人为损坏现象,涉及单车的运营管理,各共享单车平台有的未能安排足够的管理人员对共享单车进行管理和维护。在面对共享单车引发的乱象面前,企业经常不能及时有效地派员进行处理,包括对乱停放的自行车的整顿、对损坏的自行车的维修、对破坏绿化的自行车的及时处置、对偏离集中(或指定)投放区的单车的回收和对押金、资金账户的管控等,此外,企业未履行其管理责任还体现在,在APP上有广大的普通用户共同参与的情况下,对相关投诉的处理不及时,经相关人员反映,经过投诉后一周,坏掉的单车还在原地,在APP上也看不到反映的情况是否已经经过处理的情况。
监管不足。对政府而言,面对共享单车乱停乱放、恶意破坏甚至骑回家等不文明行为,执法人员不可能面面俱到,对每一个违法现象和行为到场管控,实际上却经常是见车不见人,只能在巡逻过程中帮扶自行车或者联系共享单车企业及时派人进行处理,又因处罚对象的模糊和处罚依据的不足,无法有效彻底地解决问题;对共享单车企业而言,共享单车既有GPS系统的支持也有大数据管理的优势,却常常因其滞后性和消极性,在各种乱象面前没能充分尽到其社会责任,怠于管理;对社会而言,针对单车引起的各种乱象,有热切关心及时举报的,也有作壁上观漠不关心的,如果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到对共享单车各种问题的积极探讨与应对中来,集思广益,共享单车给我们带来的将是更多的便利而不是更多的难题;对共享单车的用户来说,有部分人缺乏社会意识,只顾自己的便利忽视了他人的感受,占用社会公共资源而不知,也有的不注意遵守交通规则,却不知若出了意外受害者就可能是自己。
破解共享单车难题
政府部门出台法律法规,规范市民行为,确定处罚标准,弥补法律监管的空白。因共享单车引起的种种负面行为屡屡提及,深圳市政府在出台相应规范文件的同时应当通过市级政府或者人大出台具有较高法律效力,有利于解决共享单车难题的法律,在规制主体上,明确划分各政府部门的职权范围;在规制内容上,要对乱停乱放、破坏绿化等行为进行具体限制,确定处罚标准;在规制对象上,对共享单车用户和共享单车企业落实各自的权责。对于针对共享单车的盗窃、破坏等行为,除了适用相关法律规定以外,还可以建立黑名单制度,对其诚信行为进行记录,列入诚信征信体系。政府还可以对共享单车骑行环境进行系统性普查和升级,增设配套市政设施,例如划定更多的非机动车停车区域、升级地铁周边免费停车区域、改造和升级城市自行车道,并研究自行车专用高速路和立体停车装置的可能性。
做好对单车使用者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让使用者知晓在轨交站点外,共享单车需停放在指定的停车范围内;在划定的共享单车集中区域内需有明显标志,区别于普通非机动车的停放点,且定期安排专人进行管理督导;如果单车需求增大,需要在地铁口增设停车位,须向有关部门报备。
由平台提供骑行大数据,协助规划部门划定共享单车集中投放区域和停放区域,还可以购买服务的形式,聘用相关人员,在区内出行集中的时间段和地段投放。同时,企业可增加用车软件的功能,指定固定停放点,否则停车就属于无效,继续收费。无论采用哪种模式,政府在停车区域的划定、硬件的安装、企业之间的协调等问题上需要给予配合和支持。另外,企业要增加管理人员,安排员工或兼职人员,巡查违停高发区域,采取社会聘请和与车辆停放公司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共享单车企业制作可以灵活移动的标识标牌,如“单车停放标识”和“单车禁停标识”。更重要的是,共享单车企业应该加强与行政部门的对接,尤其是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资金账户的监管和服务方面,应该向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提供关于共享单车APP的具体功能阐述,帮助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合理性的法律法规,以便制定出的法律能够“接地气”,更好地起到规范公众行为的作用。
预防未满12周岁儿童骑共享单车。对共享单车企业来说,可从改进注册方法、增加弹窗提示、强化信用管理和不定期更新智能锁等方面落实,同时在共享单车上醒目张贴相关警示标语,组织运营人员加大监管力度。对管理部门来说,应进一步加强针对未成年人骑行非机动车的巡查执法力度,同时协同社区与学校加强对家长、学生的相关法制教育等。此外,各中小学也可开展有针对性的交通安全教育,家长加强对孩子的教导,不要让孩子骑车,更不能帮孩子注册共享单车账号。
加强监管。执法人员在共享单车集中投放区域增加巡逻次数,加大监管力度,对发现的违法行为及时劝阻或者处罚,坚持严格执法;共享单车企业要利用其自身强大的管理性和丰富的资金等优势,充分履行自己的管理责任和社会责任,维护用户的人身和财产权益;作为社会的一员,作为共享单车所带来便利的既得利益者,在面对共享单车所带来的不便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向政府部门献言献策,举报、投诉所见到的违法现象,并带动周围的人一起参与到维护城市秩序的队伍中来;至于共享单车的用户来说,应当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休养,遵纪守法,不乱停乱放,不随意占用社会资源,保护绿化,不从事违法犯罪的活动。
总之,共享单车的出现既是挑战,也是契机。在学习和借鉴其他城市共享单车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要尽快研究出台共享单车有关管理规定,明确政府企业职责、市民行为规范和违规停放处罚等管理方面的内容,提前预防和解决其他城市出现的停车不规范问题。同时,加强对共享单车安全性的风险监测,完善风险监测工作机制,及时发布风险监测信息,保障广大市民的用车安全,真正实现用户、企业和政府的三赢,相信在政府部门、企业和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共享单车一定能得到规范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