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号这一年

-- ——“法立方”律所管理与创新论坛暨“桂客留言”周年年会
   2016年1月11日,“法立方”律所管理与创新论坛在北京知春路丽亭华苑酒店隆重召开。而“桂客留言”微信公众平台也迎来了她的周岁生日。
   下午两点,绝大部分来宾都已入场。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桂客留言”读者和“桂客留言”的主人、本刊总编辑刘桂明的粉丝“桂粉”济济一堂。一段由全国各地“桂客”发言祝福的VCR“你的祝福我听到了”揭开了活动的序幕。
   这段别致的视频,展示了全国各地律所和高校团体对“桂客留言”的祝愿,他们温暖的祝辞给这个隆冬平添了一丝春意。视频结尾,刘桂明站在天同律师事务所的门前阐发了自己对“桂客留言”的构想、对微信公众平台的思考展望。
   刘桂明进行了“来的都是客”致辞,从“桂客”说开,表达了对“桂客”的欢迎。他说,2015年1月11日,作为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他完成了人生第一次“全马”;也因此特意选在这一天开办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幽默的自我调侃引发了阵阵欢笑,敢于迎接挑战的积极态度更让大家掌声连连。
   微信公众号,一个很大的命题,三言两语很难说清楚。“法立方”创始人李曙光老师在“法立方”律所管理与创新论坛上当着那么多大咖的面总结说,2015年是新媒体自媒体主流化的元年。
   说起来,“桂客留言”“律新社”“吴晓波频道”“罗辑思维”这些著名的微信公众号都是在这一年从崛起过渡到主流化的。其实,身为一个90后,三观端正萝贝贝老师、时尚精神病院长YangFanJame,还有随时吓哭读者的“扭扭”,这些著名的平台都在笔者的公众号关注栏下。相信小伙伴早都在朋友圈看过了他们或有趣或深邃的倩影。
   不过,作为一个法制类媒体刊物的记者,笔者关心更多的其实是法律类的公众号。尤其我们自家亲刘桂明的“桂客留言”。2016年1月11日,就是它的周岁生日啦!
   看到一些自媒体人在自家微信号上写出因为能够来“法立方”律所管理与创新论坛而狂喜的言论,笔者其实想告诉全世界“桂客”:这也是“桂客留言”一周年年会啊!
   笔者平时关心的除了“桂客留言”、自家刊物目前嗷嗷待哺尚未完全独立的“民主与法制网”“法律读库”、以牛肉面闻名律师圈的天同所运营的“天同诉讼圈”以外,还关心了“中国法律评论”“中国律师”“最高人民检察院”“平说”“于建嵘的东书房”⋯⋯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许章润在年会结尾提了个神转折的问题——“桂客留言”到底是个什么东东?
   刚刚还在讲演里收放自如畅谈古今的许老师,说得清176年来民主法治的历史,厘得清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刚获得“桂客留言”的美文大奖却不知道这是个什么平台,颇有点冷幽默的味道。也许,“桂客留言”会成为许老师关注的第一个微信公众号,毕竟许老师的《天数》刘桂明总编辑已经一口气读了五遍。
   刘桂明朗声解答:“这是刘桂明的微信公众号!”
   “桂客”就是“刘桂明的客人”。一位不愿意露面的工作人员提供了准确数据:2015年,“桂客留言”共发表文章493篇,每天一到两篇,总阅读量达到2471115人次,平均每篇文章阅读量5012人次,全年点赞则有7863个,最后收获粉丝32088人。这么多的数据,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字:厉害。年会辩论板块正方代表陈文伟大律(帅)师(哥)说,这也是粉丝经济。
   刘桂明的好人缘虽然功不可没,但在实力和内容为王的时代,要取得这样的成绩恐怕也需要下一番功夫。会议间隙笔者与地方律所律师闲聊时对方亲口说,“桂客”的每一篇都会认真看。其实“认真看”三个字好些人说起了,平心而论,作为一个法律类公众号,还真是蛮厉害。
   2015年1月11日,马拉松爱好者刘桂明完成了人生第一个全程马拉松赛事。“桂客留言”选在这么一个独特的日子问世,可谓匠心独具。跟马拉松和法律人紧密相连,也恰是笔者对刘桂明总编辑的认识。爱全马,爱律师,更爱“桂客”。
   因着年会到场嘉宾发言太精彩,12日凌晨三点笔者仍在呕心沥血地整理录音,归根结底四个字:舍不得删。看一看到场嘉宾名录,也是自带掌声效果的。国际大所、全球大所比比皆是,李淳、肖金泉、张学兵等各路名人畅所欲言。律协会长和律所创始人齐聚一堂,律师咖90咖堪比“奇葩说”的你来我往,还有推荐大部头英文书和出口就是古文的李晓鸣的精彩讲演,这些想到或想不到的节目让你目不暇接。
   有原创歪联为证:掌声笑声欢呼声声声入耳,老师律师程序师师师帅哥。创新离不开科技。包括领络科技、印象笔记在内的多家公司的代表跟大家介绍了他们的产品服务和由此带来的律所管理的改变。这些让人耳目一新的内容是本次论坛的重头戏之一。中华遗嘱库创始人陈凯律师更直接以“年度撞击”为板块标题发表了讲演。是的,科技带来改变,这正是时代的撞击。它撞击着行业,更撞击着你我的生活。
   不过论坛点评阶段更有包括李大进、李海波、池英花等好几位法律前辈不约而同地指出:“律师执业一定不要过于商业化,我们要有情怀。”尤其在培养法律人才方面,几位正能量和颜值均逆天的大咖发表了他们信息量庞大的看法。其实发言时全身笼罩着光芒的他们,私下除了保持严谨和高水准的思想水平,一个个都平易近人。
   罗永浩曾经说过,麦肯锡叫McKinsey&Company,其实很多国际大公司都有一个名字叫“某某和他的朋友们”。因此,罗永浩公司就叫“老罗和他的朋友们”。“桂客留言”,其实也是“刘桂明和他的客人们”的自留地。文章结尾,笔者结束了前文诸多的软广后,决定为“桂客留言”扎扎实实打一个硬广:“欢迎来稿,欢迎留言,她的过去也许你和出口成章的许章润老师一样都没看到,但她的未来一定值得你认真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