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法的风云
正邪之战
2015年,惩治罪恶的政法行动波澜起伏,匡扶正义的审判大戏高潮迭起,留下了令人难忘的国家记忆。
这一年,伴随着首部反恐怖主义法的呼之欲出,持续数年的反恐行动已成为保卫公共安全的常态,分裂主义势力阴魂不散的新疆大地,依然是反恐的主战场。截至2015年4月底,新疆警方自上一年5月启动的为期一年的严打暴恐专项行动,已打掉181个暴恐团伙。但严打行动并未就此止步,新疆军警连续追踪56天全歼28名逃窜深山的暴恐分子,更是写下了正义战胜邪恶的经典篇章。也是在这一年,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法国巴黎发动的恐怖袭击血迹未干,又留下了残杀中国人质的罪孽。“纳赛尔主义独立运动”在马里制造的劫持人质事件,夺走3名中国公民的生命。中国在发出最强烈谴责的同时,也加快了进一步融入国际反恐阵营的步伐。
这一年,“地下钱庄”已成贪腐、暴恐活动“洗钱工具”的严峻现实,催动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打击风暴,从4月到11月,全国共破获170余起重大地下钱庄、洗钱案,涉案金额高达8000多亿元。浙江金华警方侦破的一起大案,更是创下了金额4100多亿元、涉案300多人的史上最高纪录。
2015年,从演艺圈难解持续经年的“吸毒门”魔咒,到北京迷笛音乐学校多名学生集体跌入吸毒深渊,再到湖南临湘惊现“吸毒市长”,毒品警报声声告急。这一年,习近平在国际禁毒日发出了“禁毒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誓言。禁毒锋矛不仅转战于传统的毒品犯罪领域,也突入了日趋严重的网络涉毒,首部打击网络涉毒政府文件和互联网禁毒公约先后问世。而在刑法修正案(九)制订过程中引发热议的“毒驾入刑”,虽因技术原因暂未入法,也已留下了指日可待的曙光。
这一年,从北京三里屯优衣库性爱视频引爆“病毒式”传播,到“浙江嵊州”“浙江丽水万地广场”“成都九眼桥”等多个不雅视频接踵而至;从伴游网站被揭已沦为色情交易平台,到深圳警方首次揭开微信群成卖淫媒介的神秘面纱,网络世界泥沙俱下、藏污纳垢的乱象不断见光。这一年,此起彼伏的净网风暴,剑指淫秽色情视频、涉黄涉暴歌曲、有偿删帖、黑客犯罪等网络顽疾,从网民个体到网站大佬,违法触线者纷纷受到查处。也是在这一年,重建网络秩序的制度和机制建设步步推进,国家网信办先后出台互联网账号新规、“约谈十条”,多个地区网警公开上岗执法,重点网站设立“网安警务室”进入倒计时,而网络安全法的快马加鞭,更是标志着依法治网的全面升级。
2015年,诸多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案件进入了“审判季”。反腐行动揪出的“老虎”纷纷走上被告席,曾令红十字会陷入信誉绝境的郭美美因设赌被一审判刑,东莞扫黄风暴的焦点人物“太子辉”组织卖淫案开庭审理,轰动一时的郑州“皇家一号”涉黄案一审落槌……追惩罪恶的司法公器,紧紧跟随时代的步伐。也是在这一年,司法实践与民意表达遥相呼应,积聚成推动法制进步的巨大动力。四川邛崃检察院在全国首次以强奸罪起诉的一起“嫖宿幼女”案获得法院支持,多个组织、学者提交性侵犯罪修法建议,无不为嫖宿幼女罪最终废除埋下伏笔。河南被拐女子当选“最美教师”的报道因“漠视被拐女痛苦”激起质疑声浪,“刷屏”微信朋友圈的“贩卖儿童一律判死刑”动议因民意与理性的落差引发激烈争议,亦促使全社会更为深入地思索打拐的立法改进。
这一年,在惩恶荡污的道路上,刑法修正案(九)的诞生,写下了最为重彩浓墨的制度篇章。从一揽子削减9个适用死刑罪名,到强化反恐、网络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的力度;从社会诟病已久的嫖宿幼女罪退出历史,到对拐卖犯罪的买主一律定罪追责;从“医闹”“考试作弊”“危险驾驶”等热点顽疾纷纷入刑,到更新反腐刑罚机制……深入多个维度的刑法变革,开启了一个保护人权、捍卫正义、惩治罪恶的新时代。
重建公信
2015年,“政法系”司法公信的重建、内部污垢的清洗,呈现了正义前行的又一个方向。
这一年,自2013年掀起的纠正冤假错案浪潮势头不减,福建陈夏影案、吉林雍奎魁案、湘潭大学情杀案等沉冤旧案纷纷昭雪,公正虽然迟到,但终究得以回归。而轰动一时的云南巧家投毒案启动再审,争议多年的聂树斌案举行复查听证会,又为纠错平冤打开了更多的想象空间。这一年,冤案昭雪引发国家赔偿潮的同时,对冤案制造者的追责行动亦纷纷起步。但一些冤错个案的追责进展迟缓甚至悄无动静的现实,内蒙古呼格吉勒图冤案一审法官被质疑“带病提拔”,也从一个侧面验证了追责的道路并不平坦。也是在这一年,司法机关不断强化防冤纠错的规则建设,力图以制度堤坝守住公正的防线。安徽省高院在大众媒体公开向蒙冤者致歉,其破冰之举为重树司法公信添上了充满诚意的砝码。
这一年,律师的执业权利、职业操守成了评判现实司法生态的典型切面。一方面,刑辩律师在湖南衡阳中级法院门口遭围殴、贵州遵义司法局“红头文件”要求律师报告“重大案件”等事件,引发律师界对于执业权利的深深忧虑。另一方面,广东惠州中院惊现“死磕”律师集体退庭、聂树斌案卷宗遭律师曝光等风波,又引发是非曲折的巨大争议。多名“维权”律师因被控涉嫌犯罪遭警方抓捕,更是震惊业界和社会。也是在这一年,律师界风雨不断、危机四伏之际,最高法等多部门联合出台新规,表达了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的鲜明立场。
2015年,事发广东电白强制戒毒所的在戒人员脱逃事件,惊现黑龙江讷河监狱的在押犯猎艳丑闻,无不暴露了重重监管漏洞,也催动了强化监所管理的督查、整改行动。也是在这一年,最高法公布了严格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典型案例,进一步严格规范“减假暂”的司法解释修改构想亦在紧锣密鼓的孕育之中。
这一年,从河南濮阳女警辱骂百姓“傻了吧唧”,到大连警方误录犯罪信息殃及无辜,再到河南警察因不满西安同行消极办案遭殴打;从湖南益阳赫山区法院多名法官连遭市民举报,到广西来宾市兴宾区法院惊现法官递纸条为公诉人“支招”,再到江苏丰县法院法官被揭给情妇写保证书并加盖公章,舆论为之哗然的同时,害群之马和渎职人员纷纷受到追究。这一年,南京警车因违章停车被贴罚单赢得赞誉如潮,但西安警车违停罚单被揭造假糊弄又招来吐槽声浪;不堪言语威胁刺激的浙江金华法官失控殴打当事人,引发“同情”与“谴责”的立场对峙;遭宋城集团举报的浙江高院院长要求追究举报者“诽谤”,激起褒贬不一的巨大争议。也是在这一年,政法机关出台的司法人员交往行为禁令,成为重建司法公信的制度建设缩影。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奚晓明在“打虎”风潮中应声落马,更是昭示了清洗“政法系”内部腐败的空前力度。
2015年,正义高奏凯歌的同时,也留下了不少争议和悬念。贵州贵阳警方押解嫌犯现身闹市指认现场,湖南新化警方下达黄赌毒“抓捕指标”,暴露了公权滥用、人权受损的现实危险;陕西强迫“卖处”案被指高价封口,“广州区伯嫖娼”案被疑警方设套,折射着匡扶正义、寻找真相之艰难;南京宝马肇事案司法鉴定饱受质疑,黑龙江庆安枪案调查结果难平争议,亦从一个侧面佐证了政法信誉难以满足民意期待的困境……所有这些都意味着,“政法系”的公信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司改路径
2015年,从蓝图设计到具体实践,“政法系”改革亮点叠出,精彩纷呈,掀起了史无前例的变革浪潮。
这一年,伴随着劳教制度的终结,全国350余个劳教场所全部摘牌转型,社区矫正全面升温,如何防止其异化为“劳教替代品”,成为各地制度变革的重点。这一年,持续数年的信访制度改革已初显成效,为涉法涉诉案件的信访当事人提供免费律师服务的新规,更是奠定了保障信访权利、促进矛盾解决的又一块制度基石。
这一年,决策层推出的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一揽子”方案,涵盖100多项具体措施,以居住证全面取代暂住证等与民生权益唇齿相依的制度构想,牵动亿万人心;这一年,以“便民利民、公平开放、利益脱钩”为导向的交管在线服务、身份证异地换补、驾照自学直考等新政,或破冰试点,或限期实施,向无数国人送上了最为温情的关怀。
2015年,继上一年知识产权法院现身北京、上海、广州,跨行政区划法院、检察院亮相上海、北京后,最高人民法院首批巡回法庭分别在深圳、沈阳落地,肩负促进司法公正、破解地方保护、提升司法效率等使命的司法机构改革不断走向纵深。这一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整合组建的新“反贪污贿贿总局”走上前台,完成了以强化反腐为目标的组织架构改革。
这一年,从河北肃宁殉职警官之妻跳楼殉情,到湖北十堰中院多名法官遭当事人报复伤害,再到多地法官、检察官大量流失,司法人员的安全保障、职业待遇引发全社会的深层思索。这一年,人才建设纳入司法改革的重点,人民警察分类管理、职业保障制度等改革方案渐趋成型。自2014年7月在上海率先试点的法官、检察官员额制改革,更是扩展到了18个省份,成为本轮司改最为艰难、也最具分量的核心改革。也是在这一年,最高法接收首批法律研修学者和法律实习生的司法合作新机制,最高检从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检察官的构想,彰显了改善司法人才结构的努力。
这一年,从严限“老赖”高消费的司法解释,到保障死刑复核公正性的新规;从着力破解“执行难”的专项行动,到京津冀法院携手推进执行案件的“同城效应”;从适用民诉讼的史上最长司法解释重点强化诉权保护,到中央政法委打造国家司法救助制度,司法制度和实践的改革触角,突入诸多热点、难点领域。这一年,从最高法试水手机直播庭审,到最高检开启远程视频接访;从司法部公布“狱务公开”清单,到“两高”向全国人代会作报告时“以案述职”,见证了阳光司法的不断突破,也见证了司法权力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的意识自觉。
2015年,更具治本意义的“政法系”改革已经集中发力。这一年,各类不合理执法司法考核指标被清理出局;公安机关确立了大案疑案集体讨论制;“有案必立、有诉必理”的立案登记制在各级法院全面落地;以公正和公信为指向的司法责任制、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等制度变革,亦在政法机关加速推进。这一年,上海在先期试点的基础上,成为全国首个在省级层面全面推行司改的地区;着力兑现司法民主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在50个法院启动;力图突破现实瓶颈的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改革试点,在13个省份破冰;旨在割除检察机关自我监督弊端的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构想,已经成型。而刑事诉讼实行律师分级出庭的改革试点,亦已进入了倒计时。
2015年,全方位、多角度出发的“政法系”改革,既是社会期待的愿景,也是顶层设计的硕果。截至2015年12月中旬,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的19次会议中,有13次通过了司改方案。以公正透明、廉洁高效、保护人权为要旨的“政法系”改革,已成为当下中国深化改革的第一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