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妻子“抱怨”的好丈夫

-- ——边疆检察官潘志荣其人其事
   不穿检察官制服,会说蒙语、精通放牧的潘志荣活脱脱就是一位草原牧民;穿上检察官制服,精通法律、熟悉民情的潘志荣就成了草原牧民的守护者。
   自1986年进入达茂旗检察院工作至今,潘志荣先后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茂旗检察院刑检、侦监、监所、反渎、检察室等部门工作,如今的职务是达茂旗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派驻满都拉镇口岸检察室主任兼石宝镇检察室主任、一级检察官。
   30年来,潘志荣认真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要求,扎根达茂草原,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工作在基层农牧区,走遍了达茂旗1.8万平方公里土地、全部77个嘎查和行政村,巡访过980多个牧场牧点与3100多户农牧民。
   他是地道的“蒙汉通”,与少数民族同胞心相通、情相连,相互扶助,结下了兄弟般的深情厚谊,被誉为牧民的好“安达”。他先后荣获个人二等功三次、个人三等功两次;被包头市党委、政府评为包头市劳动模范,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评为自治区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被包头市检察院评为全市检察机关“优秀检察官”“爱岗敬业之星”和“创新创优之星”;被达茂旗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据了解,作为一名检察官,潘志荣先后共承办613起案件无一错案,化解矛盾纠纷近百起。其中办理审查批准逮捕案件412件、公诉案件149件、参与办理反贪案件11件、参与办理反渎案件7件、立案监督案件27件、审判监督案件7件。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平凡而又不平凡的边疆检察官。


10亿元禁牧补贴的“守护神”

   2011年3月,潘志荣正在去吉忽龙图嘎查的路上,50岁的他双膝跪在雪地里,双手不停地把车轮边的积雪刨到一旁。初春时节,牧区的风毫无遮挡地割在他的脸上,生疼,但他的额头却渗出了汗珠。
   三年前的2008年,为了保护草原生态,达茂旗开始在全旗范围内实施围封禁牧,每年为牧民发放的禁牧补贴高达上亿元,三年已经累计达到3.9亿元。“老潘啊,这涉及两万牧民的切身利益。要沉下去,确保每一笔禁牧补贴款都足额、及时发放到牧民手中。”潘志荣的耳边又响起了临行前检察长苏德的嘱托。
   晚上8点,潘志荣和乌日图赶到了吉忽龙图嘎查。牧民图布沁端上一碗面,两人顾不得烫,三口两口吃了个精光。身子暖和了,潘志荣盘腿坐在炕上,拿出笔记本,开始和图布沁聊起正事。
   “你家的禁牧补贴款领到了吗?”同样的问题,潘志荣平均一天要问30多次。按照检察院党组的要求,他要对全旗6000多户牧民的禁牧补贴款发放情况进行拉网式调查,将禁牧牧民的各种诉求做详细记录,对于没有及时领到禁牧补贴或者因草场纠纷停发补贴的,要登记造册,集中相关部门核对享受补贴人员名单、停发原因,并及时向牧民反馈,对于发放迟延或部分发放的,督促有关部门及时足额发放。
从图布沁家的蒙古包里走出来,已经快晚上10点了。他想再去一家,牧民孟和朝鲁家在15公里以外的另一个羊盘。潘志荣熟悉路,但下了雪,草原上的自然路全部被雪盖着,桑塔纳晃悠了将近一个小时才到。
   达茂旗是典型的地广人稀。全旗总人口合计12万人,约为北京市2015年常驻人口的0.6%,但面积合计1.8万多平方公里,比北京还要大。自全面禁牧以来,许多牧民处理了自家的牲畜,由于条件有限暂时还不能搞舍饲圈养,因此,每个季度的禁牧补贴就成了一些牧民家的主要经济来源,能按时发放对于牧民来说是十分大的帮助。潘志荣和他带领的干警为10亿元的禁牧补贴保驾护航。


社区矫正人员眼中的“双面”检察官

   2014年7月19日,达茂旗人民法院法庭上,坐在被告席上的巴某,惊讶地看着站在离自己不足两米远的潘志荣,这位汉族检察官用一口流利的蒙语与自己对话。而旁听席的近五十名社区矫正人员正襟危坐,虽然他们中的不少人都听不懂蒙语,但从巴某越来越难看的脸色就能猜得出,这名脱管长达八个月的社区矫正人员“栽了”。
   没有激烈的辩解,在这场针对巴某的撤销缓刑听证会上,巴某当场流下了悔恨的泪水:“我不该违反规定不按时去司法所报到的,我不该轻视法律。”在场者无不动容。
   4个月前,达茂旗人民检察院派驻满都拉镇口岸检察室在和监所检察科联合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专项检查时发现,一名社区矫正人员一直未到司法所报到。这个名叫巴某的社区矫正人员在2013年7月12日释放后,就一直处于脱管状态。从达茂旗公安局获得的一份资料清楚地记录着巴某的案底。
   1973年出生的巴某第一次被判刑是在2011年。那年,他在醉酒后频频对妻子施暴,被殴打致伤的妻子不堪其扰,选择报警。巴某因故意伤害罪被达茂旗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获刑后的巴某仍不悔改,在社区矫正期间吸食毒品,被达茂旗公安局决定强制戒毒。并在2013年7月12日被包头市戒毒所提前释放。
   在潘志荣的积极推动下,一场针对“失联”社区矫正人员巴某撤销缓刑的执法行动被提上了日程。潘志荣将与巴某交好的朋友作为行动的突破口。多次劝说,终于说动了巴某的朋友,将巴某劝返回达茂旗。
   要求司法部门及时向法院提出撤销巴某缓刑申请的检察建议书得到回复,法院召开听证会日期也已确定,潘志荣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借着这个机会给全旗的社区矫正人员一个“零距离”接受警示教育的机会,这就出现了近五十名社区矫正人员旁听听证会一幕。
   与之相对在潘志荣心里,社区矫正人员的合法权益绝对不容侵犯。在去年满都拉镇嘎查长选举中,他曾当众向一位苏木领导发难,只因这位领导拒绝承认一名矫正人员选举嘎查长的权利。他也曾为多名找不到工作的社区矫正人员连日奔波,先后为7人争取到在企业就业的机会,使他们找回了自信,更好地融入社会。许多回到正常生活的社区矫正人员把“铁面无私”的潘志荣亲切地称之为“潘叔”。


不惧艰险的“拼命三郎”

   尽管身体有病、身材清瘦,但熟悉潘志荣的人都知道,只要是遇到和工作、和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事儿,他总是不顾身体有病,立刻精神百倍,毫无畏惧、毫无怨言地投身工作,用其爱人杨淑梅的话说:一讲到工作,就像打了鸡血,简直成了“拼命三郎”。
   作为一名农牧区的基层检察官,潘志荣最擅长的是和农牧民打交道,近三十年的工作经历中,他几乎跑遍了全旗所有的嘎查、牧点等,所以走到哪儿,他几乎都有熟人。在广袤的达茂草原上,要做到这样,必须熟悉草原上的公路、乡间小路和那些随意碾轧出的自然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认路其实是潘志荣最不擅长的一件事。潘志荣说:“很多人不论到哪儿,走一遍就能记住路,我脑子里没有那么好的‘罗盘’,很多时候走过三两遍的路也记不住,只能找个大概方向。草原上碾轧出的岔路多,牧民住得又分散,稍微走错个岔路,返回头重找,十几甚至几十公里就出去了。”如果以办案、为民服务、下乡等工作来说,潘志荣在农牧区走过的路,是别人的几倍乃至几十倍,为此而多付出的辛苦,也是很多人比不了的。
   在办案中,潘志荣“拼命三郎”的劲头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一次,院里接到群众举报,一个采矿点有人趁夜盗采,其中有国土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协助犯案。院领导随即抽调骨干力量,深入矿区,半夜执法,侦查职务犯罪情况。
   在现场蹲守数小时后,半夜盗采嫌疑人果然出现。潘志荣等现身执法时,一名开挖掘机的嫌疑人欲开车逃窜。暗夜中,潘志荣不顾个人安危,追出数百米,冲到车前,厉声呵斥嫌疑人下车,不要做与法律为敌的事情。被其气势所震慑,嫌疑人最终下车配合办案。事后,大家说起此事,都替潘志荣感到后怕。
   工作中,还有很多预想不到的困难,而正是这些预想不到的点点滴滴,体现着潘志荣“拼命三郎”的敬业精神。2012年3月的一天下午,正是达茂旗的隆冬季节,冻得伸不出手。为了一件案子,潘志荣和院里的同志一道去哈达一队调查取证。汽车走到半路,马达皮带突然断了,汽车趴窝在了皑皑白雪、周围荒无人烟的荒滩上。俩人步行十余里,天黑时,潘志荣才凭记忆找到一个牧点。
   荒芜的牧点没有手机信号,牧民将同事托上房顶,他才勉强打通单位电话求救。牧点就是一间小屋,除了牧民一家,只能再挤下一个人休息。见此情景,潘志荣让同事休息,自己又冒着风雪,不顾疲劳和寒冷,步行近二十里,半夜时,才赶到大哥家休息。
   有人凭才智取胜,有人凭聪明做事,从这两方面来说,潘志荣并无过人之处,但说起工作中的成绩和工作能力,大家却异口同声地称赞:“他胜在踏实和坚持!” 


被妻子“抱怨”的好丈夫

   从潘志荣爱人杨淑梅口中,几乎没有听到什么夸赞“老潘”的话,相反听到的却是各种抱怨。而这种抱怨却折射出潘志荣对工作、对事业的态度。
   杨淑梅曾说:“说实话,论门户他配不上我,当初我也没看上他,可连我自己也闹不清楚,咋就找了他,而且还一起过了27年。找到这么个‘工作狂’,不凑合又能怎么办,毕竟他在大事上做的不走样。”
   杨淑梅也曾因潘志荣的“有大家没小家”“有工作没家庭”,和他吵过闹过,但熬过十几年的苦日子,跌跌撞撞把儿子养育成人,两口子不再争吵,只等一起慢慢变老时,杨淑梅心里只剩下了对潘志荣的心疼和支持。
   对于潘志荣的作息时间,单位人全都知道:每天早上5点多,他便到了单位,要么处理公务,要么阅读报纸;7点多,他去食堂吃早点,之后遛弯儿锻炼身体;上班时间到了,他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晚上回家后,他看看《新闻联播》之类的节目,起身又回了单位;9点多,处理完公务,他回家倒头便睡。
   “我就纳闷儿了,他一天哪来的那么多工作。不要说指望他干什么家务了,就是过年过节的家庭聚会,十有八九也没他,好容易能出现一次,半路接个电话可能就又走了。”杨淑梅说。
   结婚27年来,潘志荣做过最浪漫的事儿,是出差凭着自己的感觉,给妻子买了件裙子,结果用妻子的话说:前些年买的,现在穿还显老;除了买裙子,潘志荣还做过一件让杨淑梅苦笑的浪漫事儿:两年多前的一个周末,潘志荣突然和杨淑梅说:“今天没啥事,咱们一起去乡下转转。”汽车到了刚建起的石宝镇检察室。那是一间其他单位不用的旧办公室,里面乱得站没站处、坐没坐处,玻璃脏得看不清外面,床单、窗帘脏得一摸一手土。“又被你耍了,你这哪是让我来放松,分明是让我来收拾嘛……”此时潘志荣才笑着说:“单位经费紧张,拿不出雇人打扫的钱,你不干就得我干。”两口子说笑着开始收拾,随后单位的几个小年轻也赶来,忙乎一天,才把检察室收拾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