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平安江西法治江西新图景”系列报道之三

让企业尽享“阳光雨露”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哪里“阳光雨露”充足,哪里民营经济就活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提振企业信心、激发企业活力,让企业安心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
  近年来,江西政法机关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立足政法职能,聚焦经营主体法治需求,在组织领导、执法司法理念、运行保障机制等方面持续优化提升,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更加有形有感有效,以精准服务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组合联席出实效
  
  2022年2月7日,虎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江西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深化发展和改革双“一号工程”推进大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善作为、勇争先”的目标要求,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和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
  江西省委政法委切实履行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的职责,统筹协调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分别跟进出台了本系统配套文件,制定本系统涉经营主体执法司法事项正负面清单,既总揽工作全局,又发挥各家职能,打出系统、务实、管用的政策“组合拳”。
  2022年6月,江西省委政法委牵头建立省级政法机关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联席会议制度,2024年3月,联席会议制度调整为工作例会制度,已在江西运行了三年。会议邀请省工商联、营商办等相关部门列席,共同研商重大事项,动态评估涉经营主体执法司法效果,统筹推动相关政策举措落地见效。
  例会制度建立后,效果显著。2024年,省公安、检察、法院进一步严格依法对涉案财物进行定性和处理;省司法厅、省发改委组织评选“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典型案例、“服务保障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十大典型案事例、“知识产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省检察院加强法律监督,清理涉企刑事“挂案”,开展趋利性执法司法监督及“民营企业司法保护专项行动”;省公安厅进一步规范异地办案协作要求,对涉企执法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省司法厅构建多元解纷渠道,实质化解涉企纠纷,组建涉企纠纷调解队伍,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
  截至目前,江西省司法厅已在全省新设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3个、商会调解组织12个、知识产权调解组织2个,推动赣州、南昌、九江、新余设立4个商事调解组织,配备专兼职商事调解员235名,受理商事纠纷1.7万余件,涉案金额3.3亿元。组建涉企纠纷调解队伍,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2025年上半年,全省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受理调解合同纠纷4029件、生产经营纠纷1593件、涉民营企业纠纷513件,知识产权纠纷453件,截至7月底,为企业挽回损失882.28万元。8月,江西省司法厅印发《关于在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工作中推进“为企业办实事”的指导意见》,推动将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中的问题整改成果转化为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效。省司法厅还推动省政府办公厅制发《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实施意见》,提出20条举措对涉企行政检查进行全要素、全流程规范,着力破解涉企多头重复低效检查问题。全省经营主体现场检查频次同比降低69%,低风险经营主体“无事不扰”率持续保持在97%以上,最大限度保障企业安心发展。

  此外,江西省依法推行减免责清单制度,推动半数以上省级执法部门制定公布减免责四张清单,今年上半年,全省行政执法部门办理免予行政处罚案件52.27万件,免予处罚金额4.25亿元,减轻从轻行政处罚案件16.17万件,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案件1408件。办理涉企公证事项8401件,办理金融领域新型公证业务1935件,办理知识产权保护公证案件9002件,为企业避免直接经济损失11亿余元。


  全警全力护企安商
  
  赣南脐橙是赣南脐橙产业的区域公共品牌,是中国驰名商标。一直以来,假冒赣南脐橙注册商标等刑事案件频发。为保护“赣南脐橙”地理标志品牌权益,维护果农合法权益,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服务企业发展,在江西省公安厅的指导下,2023年9月11日,赣州市公安局与赣州市赣南脐橙协会举行警企协作签约仪式,“赣南脐橙地理标志品牌保护警务工作站”揭牌成立。赣州市公安机关在深化联系企业、重点领域风险防控、犯罪线索征集等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全方位提升服务水平,为重点特色产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优化营商环境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落在实处。江西省公安厅落实《省公安厅、省工商联关于建立健全沟通联系合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加快涉企投诉处理,推广经济犯罪防范宣传点建设。2024年,全省共建立经济金融风险防范宣教点110余个,并注重强化实际运行效能。制定《贯彻落实〈2024年江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方案〉任务分工》方案,推出领导包联、“一企一警”等便民服务举措,构建亲清、透明、高效警企关系,走访联系企业900余家,设立“警企服务站”120余个,开展送法进企活动260余场。
  “非常感谢你们!挽回了我们的损失,让我们能安心施工了。”2024年12月,江西鸿熙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握着永修县公安局办案民警的手激动地说。
  不久前,九江市永修县城区多个在建工地、道路发生盗窃铜芯电缆线、路灯设施的行为。江西鸿熙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被盗100米左右的电缆线,还有的企业被盗电缆线长达600米左右。永修县公安局接警后立即组织专班,经缜密侦查,于2024年11月21日将盗窃犯罪嫌疑人周某某及辖区某废品收购站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嫌疑人勒某抓获。2025年5月23日,周某某、勒某被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分别判处有期徒刑。
  该案系盗窃在建城市建设项目工程案件,虽然给施工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大,但阻碍了工程项目的正常推进,还给许多施工企业造成恐慌。永修县公安局快速破获此案并斩断犯罪利益链条,及时依法将赃物发还给企业,有效发挥护企安商作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江西省公安厅经侦总队总队长李伟智表示,我们始终树牢“多设路标、不设路障,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理念,坚持依法打击经济犯罪与保护企业权益并重,聚焦合同诈骗、职务侵占、串通投标等企业家关心关注的突出经济犯罪问题,不断强化预警防范,快侦快破涉企案件,全力维护市场公平秩序,让企业安心经营、放心投资。
  2022年以来,江西省公安厅立足公安职能,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提升工作,全面抓好涉企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始终保持对涉企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组织开展了全省公安机关服务企业护航经济发展“护企安商”专项行动。2024年,共立案涉企外部侵害和企业内部突出腐败犯罪案件280起,破案214起,为民营企业挽回经济损失3500余万元。深入开展政府采购及工程建设领域串通投标违法犯罪集中打击整治工作,全年共立案串通投标案件121起,破案100起,追缴违法所得9294.15万元。依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等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全年共侦破涉知识产权案件400余起……江西公安机关正以忠诚履职尽责、奋力担当作为,护航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形成营商环境“强磁场”
  
  近年来,江西省高院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紧扣“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主线,聚焦重点领域、创新服务举措、完善审判机制、发挥审判职能,为民营企业及民营企业家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邹宇平介绍,省高院组织修订《关于全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印发全省法院系统贯彻落实,推动涉营商环境问题整改,持续加强案件监管,全力提升营商环境评价水平。
  2024年省高院共下发各类质效通报或工作提示40余份,自动监管4220件“发改再”案件,监管“四类案件”28192件,召开各层级、各条线数据会商1070余次,设有参考区间的指标达标率为100%,不设参考区间的指标均优于全国法院均值,15项指标同比趋优。
  中冶某公司(住所地在天津市)与赣州某稀土公司于2022年6月20日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由中冶某公司承建赣州某稀土公司研发中心用房,合同价为3500万元。中冶某公司按约定进行了施工并通过了竣工验收,赣州某稀土公司按约定支付了工程进度款3300万元。
  2024年3月,双方共同委托案外人江西某公司进行造价审计,审定金额为4000万元,中冶某公司和赣州某稀土公司都认可该审计结果并在审核认定表上盖章确认。同年4月,赣州某稀土公司在例行接受母公司审计时发现造价审计有误,江西某公司重新审计后确认重复计算120万元,中冶某公司坚持要求按双方盖章确认的数额付款,赣州某稀土公司则要求依据事实核减相应工程款,双方产生争执,中冶某公司于2025年2月27日诉至赣州市上犹县法院并申请财产保全,要求冻结赣州某稀土公司700万元资金。
  上犹县法院经审理认为,赣州某稀土公司已按工程进度支付3300万元,并非恶意拖欠,也不存在法律规定的判决后难以执行的情形,如对赣州某稀土公司采取财产冻结措施,将对其生产经营活动造成极大不利影响。据此,法院裁定驳回中冶某公司的财产保全申请。
  法院作出裁定后,多次向中冶某公司释法明理,同时,加快办案进度,促使双方由最初的剑拔弩张到坐下来协商,恪守诚信原则,以事实为依据核减不实工程款,最终达成调解协议。该案审结后,审理法院多次督促赣州某稀土公司按协议履行,该公司一周内付清600万元尾款。
  法院对涉诉企业慎用保全措施,减少了诉讼对企业的不利影响,通过及时调解并促进履行,平等保护了辖区内外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得到双方一致认可,有力促进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经营主体平等、竞争有序是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江西全省法院依法打击经营主体内部人员腐败犯罪250件,其中职务侵占罪142件、挪用资金罪41件、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48件、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19件,支持经营主体健康发展。持续推进司法公开规范化建设,审批撤回对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等产生不良影响的裁判文书共4797篇。
  2024年,江西诉至法院纠纷总量同比下降22.44%,人民调解案件受理案件数同比增长12.2%。推行接诉即办工作模式,制定《办理群众来信工作暂行办法》,实行“有信必复”,确保做到经营主体“诉求有人管、案件及时办、效果有监督、办结有回应”,确保七日内程序性回复、三个月内实质性答复。
  信息壁垒破除了,业务协同“水到渠成”。省高院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企业破产信息核查一件事),牵头9个部门成立了工作专班,通过江西政务服务网和“赣服通”等平台,为破产管理人提供企业不动产登记、医社保缴纳等9大类、150余条信息的“网上办”“掌上办”查询服务,全程“无纸化”“零跑动”“秒办结”。自2024年7月上线以来,提供信息查询服务共1521次。
  据统计,2024年,江西全省法院共执结案件25.61万件,执行到位金额685.7亿元,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涉执行部分指标均优于合理区间范围,执行到位率68%,同比提升11.3个百分点;执行完毕率43.95%,同比提升4个百分点;终本率19.11%,同比下降13.78个百分点。江西各级法院依托公安机关反馈的行踪信息找到被执行人3292人,化解执行案件1508件,执行到位金额13082万元。推广打击拒执犯罪“公诉+自诉”工作模式,全省法院拒执罪公诉立案201件、自诉立案1027件,同比分别增长16.86%、34.78%。精准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推动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执行到位金额228.82亿元;持续完善分级分类信用惩戒体系,适用信用承诺和信用修复激励机制1.4万余件。
  奋楫笃行启新程。江西政法机关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西实践提供坚实支撑。
  ● 责任编辑:曹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