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山水之势  行法治之力

-- ——四川省乐山市深入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近年来,四川省乐山市政法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立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认真落实市委“节奏更快、效率更高、质量更优”工作要求,一以贯之推进“七坚持七着力”,以“七改进七加强”工作为统揽,加快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惠民生,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为创一流营商环境提供了法律保障。
  
  聚焦查摆问题动真格
  靶向解决“老大难”
  
  乐山市委政法委以“七改进七加强”工作为统揽,不断提升新时代政法铁军能力水平和政法工作整体水平。聚焦旗帜鲜明讲政治,聚焦查摆问题动真格、整改问题见实效、建章立制管长效三个环节,持续巩固深化工作成果。加强总体部署和推动落实,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指导各地发现和整改问题。挖掘典型,注重以先进典型为标杆汲取奋进力量,以反面案例为镜鉴深刻汲取教训。
  以实施“六安”工程为抓手,攻坚“六大难点”,奋力推动乐山政法工作现代化。实施“安业”工程,聚焦稳定预期、降本增效、产权保护、可感可及,靶向解决一批经营主体反映的突出问题,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为方便群众,峨边彝族自治县公安局根据采笋季规律特点,推出“警务室入驻笋山”的便民服务。由36名党员民警组成的党员先锋队入驻笋山警务室,分驻沙坪、新林、红旗、毛坪等重点笋山片区,全天候为群众提供户籍业务、法律咨询、矛盾纠纷调解等“一站式”服务。采笋季以来,民警累计走访笋农8000余人次,发放警民联系卡3000余张,线上警务活动圈层覆盖笋山采挖群众7000余人,真正实现“报警求助不出山、矛盾化解不过夜”。
  
  营商环境制度更加健全
  企业权益保护落到实处
  
  为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乐山市委政法委多次深入企业调研,对市场准入、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专门制定《全市政法系统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二十条措施》等文件,形成政法系统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整体合力。
  健全监管执法制度。建立“行政与司法良性互动机制”,通过信息互通共享、法律适用共商、纠纷化解聚力、法治教育常态、行政司法透明五大功能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通过发布《行政案件司法审查报告》,发送司法建议,规范行政行为。
  制定《乐山市行政机关开展行政行为自纠工作办法》,诉讼中自纠案件94件,行政机关自纠积极性大幅提升,1件案件入选全省行政复议服务民营经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大典型案例。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推行“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首批形成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的“综合查一次”清单64项,着力解决随意检查、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等问题。
  健全涉企案件办理制度。围绕服务保障全市“保交楼”项目顺利推进,成立房地产风险项目司法处置专班,与人社、住建、金融等行政部门构建衔接联动机制,加强与成员单位协作联动。建立司法拘留、查人控车、打击非法集资联动等协作机制,制定规范打击拒执罪、执行异议办理等实施意见,规范执行行为。
  健全破产审判制度。围绕宏观管理,出台《乐山市企业破产处置府院联动机制实施方案》,逐步形成由政府主导事务协调、法院主导司法程序,合力推进破产工作的有利格局。围绕提升回收率,制定《关于降低办理破产成本的工作办法(试行)》,实现破产资产处置价值和债权人回收率最大化。
  围绕提升破产审判质效,出台《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推进破产案件繁简分流的实施意见》。在审理峨边某电冶公司破产重整案件中,将庭外重组与司法重整无缝衔接,使得濒临破产企业仅用97天便焕发新机。
  
  法治市场环境公平有序
  部门联动提升执法效能
  
  紧盯实践健全政法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市场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法治需求调研,固化拓展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联席会议、风险提示等实践证明行之有效、企业支持的做法,谋划推出覆盖审批服务、企业经营、案件办理、依法退出等“一揽子”针对性措施。
  部门联动提升执法司法效能。探索建立情报会商、信息交流、线索移送、办案协作等联动机制,创新落实重大活动、重要节点“1+9+N”党政风险防控体系,试行多部门联合执法,推动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健全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机制,2024年查控涉企案件不动产4089次、工商信息3393次,网络司法拍卖成交额3.84亿元,执行到位金额55.1亿元,有力保障胜诉债权人的“纸上权益”及时兑现为“真金白银”。
  乐山市犍为县人民法院与县公安局在全国率先建立安全、高效、有序的“执行110”“公安110”并网运行机制,发挥“法院+公安”职能优势,实行机制共建、信息共享、矛盾共治,推动“切实解决执行难”,相关经验做法被省委政法委推广。自2024年建立该机制以来,该院执行完毕率同比上升8.7%,执行到位率同比上升 8.31%。
  打防并举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依托“合成作战”和“风控”系统平台对企业治安风险实施全链条预警,健全完善追赃考核、监督机制,涉企类案件追赃率和挽损率始终保持高位。2024年以来推行“园区警务室”“项目警官”“护企队”等举措,成功侦破“3·25”非法经营案、“5·31”系列投标案等案件,为企业挽回损失11亿余元。
  2025年5月15日,公安机关启动“嘉警护企”专项行动,通报打击防范经济犯罪工作情况,与8家重点企业代表共同签署《警企协作协议》,联动中央主流媒体、省市级媒体协同宣传报道。检察机关加大行政检察监督力度,办理的某矿业公司与某自然资源局采矿权许可纠纷检察监督案被评为全省检察机关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破立结合发挥破产审判功能。建成智能化破产管理平台,四年来审结破产案件115件,9000余名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助力17家困境企业涅槃重生,依法使一批“僵尸企业”退出市场,生产要素得到进一步释放,鑫河、川辉等12家工业硅企业破产重整案例被省民营办、省委政法委评选为2023年四川省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十大典型案例。
  
  推动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
  提供合同风险防控保障
  
  推动法律服务与重点产业相配套。出台系列服务保障“中国绿色硅谷”建设措施,五通桥区新型工业基地法律服务综合体效能凸显,涉金融领域专项审执行动不断深化,推动乐山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走在全省“第一方阵”,《加强重大产业项目公共法律服务对策研究》入选《法治蓝皮书・四川依法治省年度报告NO.9(2024)》。全市共建立进出口贸易纠纷、建筑行业纠纷等市级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13个。
  推动法律服务与发展战略相结合。围绕“工业强市、文旅兴市”发展战略,做优文旅服务,设立“大峨眉”“小凉山”旅游圈法官服务站点17个,峨眉山、乐山大佛两个5A级景区建成司法保护基地,成立文旅检察官办案团队12个,探索建立“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旅游警务模式,为加快建成享誉全球的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2024年以来,乐山公安旅警部门扎实推进现代化旅游警务建设,持续深化节假日“礼让车位”“柔性执法”等举措,服务、救助来乐游客60余万人次,有力保障了全市39家A级旅游景区安全稳定,旅游警务工作经验先后在“全省治安工作会议”“全省重点地区旅游治安管理调研座谈会”上交流发言。
  推动法律服务与企业需求相契合。精心打造24小时法院、“一站式”12309检察服务中心、“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政法公共服务产品矩阵逐步形成。创新研发“阳光警务”执法公开智能系统,安装自助查询终端机16台,为企业招工提供无犯罪证明时间压缩至5分钟,办事不求人的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深化“千所百处帮万企”“万所联万会”活动,常态化开展法律进园区、进项目,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合同风险防控等法律服务。实施外来投资企业合法权益保障专项行动,设立外来企业投诉处理工作机构12个,成立金融、小微企业等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诉调、警调、访调、检调、援调、仲调对接的实施意见》,合力化解涉企矛盾纠纷。井研县人民法院按照“一庭一品”工作思路培育出“五色”法庭,其中“橘色”研城法庭根据柑橘产业矛盾纠纷特点,搭建起涉“橘”解纷快车道,化解柑橘全产业链矛盾纠纷。
  
  知识产权保护更加突出
  司法建议加以规范引导
  
  构建协同保护格局。聚焦产业发展,对晶硅光伏产业园区内侵犯知识产权案件实行专人快办,“检察蓝·硅谷绿”办案团队一体化办案模式作为全省政法系统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年优秀事例在全省推广。建立“法院+专业”保障、“法院+行政”联动、“法院+行业”服务的法治盾牌,探索“涉芋”“涉茶”纠纷案件审判和案件协调沟通机制,通过法官工作站与行业调解委员会联调联动,形成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乐山市市中区法院聚焦嘉州美食,探索推出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司法品牌“烟火知嘉”,秉持一建、二联、三护,即搭“建”知识产权专业审判平台,“联”动多方合力保护知识产权,全力“护”航产业经济发展。
  2025年3月14日,乐山市市中区法院高新法庭派出的“知识产权护航队”深入张公桥商户集群,开展“商标守护+消费维权”专项普法,将“法治春雨”播洒在巴蜀老城的市井之间。作为乐山首个“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张公桥经过数十载岁月沉淀,孕育出300余家特色商户,日均客流量逾万人次。
  拓宽多元解纷路径。开展市域国家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加快构建法治健全、实施高效、有机衔接、执行有力的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工作体系。开展“食安嘉州”专项行动,针对食品安全领域开展预防性专项监督,对“乐山造”地理标志产品、知名品牌等强化知识产权综合司法保护。
  延伸司法保护链条。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三合一”审判机制功效,依法惩治数字经济领域知识产权犯罪行为。加强离职员工侵害商业秘密案件审理工作,妥善处理保护商业秘密与自由择业、涉密者竞业限制和人才合理流动的关系,依法严惩不诚信行为。针对晶硅光伏产业“竞争性企业恶意挖人现象频发”以及“涉及商业秘密”等情况,两级法院联动集智聚力谋实招,提出司法建议加以规范引导。
  
  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帮助失信企业重塑信用
  
  凝聚各方合力。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年度工作要点,压实行业主管部门在信用建设和信用监管方面的主体责任,强化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共同抓好信用体系工作。制定住建领域信用综合评价管理办法,对企业实施差异化管理,发挥信用评价在创新监管机制、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等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增强行业依法诚信经营意识,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信用赋能。通过天府信用通平台共享企业基础信息、不动产交易数据、法院判决等多项数据信息,推动金融机构和企业对接,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同时,指导乐山市商业银行对接入驻乐山 “信易贷”平台,实现专属贷款产品 “乐企贷”挂网运营,提高企业获得信贷资金的便捷性。
  创新应用场景。持续拓展信用应用场景,强化政府监管数据、市场行为数据、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数据及消费评价信息收集,将文化旅游和旅游餐饮、旅游购物等6个领域纳入信用管理范畴。建立行政处罚决定书、信用修复告知书、行政合规建议书“三书同送”制度,推行企业信用修复“一次办”,帮助失信企业重塑信用、重返市场。
  (作者系四川省乐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 责任编辑:黄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