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民务实作风推动平安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福建省各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综述

  “漳州这条热线,真管用!”
  今年年初,来自安徽、广东等6个省份的多位在闽务工的农民工,因春节前拿不到劳务报酬,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拨通了漳州市96111矛调热线电话。没想到在漳州市及其龙海区综治中心的迅速响应与协调下,他们很快拿到了工资款,一位得以安“薪”回家过年的农民工也因此发出了这样的肺腑之言。这起纠纷,正是今年上半年福建全省各级综治中心受理的18万余件各类诉求和矛盾纠纷的缩影。
  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各级综治中心共接待群众22万余人次,同比增长近180%,近72%的纠纷问题通过调解方式得到高效解决,约17%的纠纷问题按法治化路线图依法推进。这是今年以来,福建省委政法委在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专业化运作、实体化运行工作中交出的“半程成绩单”。
  今年3月29日至30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现场会(以下简称“现场会”)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提出“以推进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重点推进场所设置、部门入驻、运行机制、督办落实、信息化建设五方面规范化,实现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的目标”。
  近年来,福建省充分发挥习近平法治思想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的独特优势,以综治中心赋能平安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为抓手,着力打造服务群众的优质窗口、化解矛盾的坚实阵地,努力实现纠纷“最多跑一地”,确保群众的每一件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
  “要优化政法公共服务,整合资源、凝聚合力,提高群众知晓率和矛盾纠纷实质化解率;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靶向施治,强化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实质化解;突出针对性,发挥好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强化深层、隐性和新型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加大创新力度,强化科技支撑,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实战效能,着力夯实平安建设基层基础,以为民务实的作风推动平安建设取得更大成效。”今年以来,福建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石好勇深入全省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调研并提出要求。

  如今,从厦门的鹭岛之滨到南平的武夷茶乡,从漳州、龙岩的世遗土楼到宁德的海上渔排,从海丝起点的泉州到有福榕城的福州,“综治中心”在八闽大地已经广为人知,品牌被持续擦亮。


  高位推动,工作保障得到再加强
  
  近年来,福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特别是现场会召开后,各级党委政府专题听取会议精神汇报,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资源整合、力量组织、要素保障等方面予以全方位支持。
  7月30日,福建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福建省平安建设条例》,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总则条款写入法规。“综治中心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我们通过立法形式,进一步确立和提升其在平安建设中的法律地位,让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保障大大加强。”福建省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外,福建省平安办接续开展为期3年(2023-2025)的综治中心提档升级行动,先后出台工作要点和工作指引,为全省规范化建设提供统一遵循和精准标尺。
  记者了解到,为强力压实责任,福建省委政法委成立4个调研组,深入县、乡开展调研指导,推动难点堵点问题解决。漳州、泉州、三明、莆田、龙岩等地相继召开现场推进会,南平、宁德、东山县、霞浦县等地举办专题培训班,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压实工作责任,持续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此外,福建省各地主动将综治中心工作与平安法治宣传相结合,漳州市通过集中性宣传月活动、龙岩市通过街巷“万屏联动”宣传活动,有效提升了综治中心的群众知晓率,全省所有县、乡两级综治中心向群众公开随时可查找的电子地图和工作日可接听的热线电话,老百姓可随时向就近综治中心寻求帮助,“群众有矛盾找综治中心”的氛围蔚然成风。
  
  高效推进,实体阵地得到再提升
  
  按照现场会提出的“五有”“五个规范化”要求,今年上半年,福建各地在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上持续发力,工作质量与成效实现了“双提升”。
  比如,在场所设置方面,围绕矛盾纠纷调处“最多跑一地”目标,全省县级综治中心均按标准划分引导受理区、多元化解区、指挥调度区等功能区,乡级综治中心按常住人口数量分3类进行建设。厦门、泉州、南平等地还通过制定规范化建设任务清单,推进县、乡级综治中心完成规范化建设。今年上半年,福建省93个县级综治中心(含开发区)已基本完成规范化建设,乡级正全力推进综治中心提档升级,有望在年底前全部完成规范化建设。
  在部门入驻方面,省级层面细化制定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等12部门进驻综治中心职责清单,从条线上加强对职能部门、行业性专业性组织和社会力量的业务指导规范,推动形成矛盾纠纷化解合力。三明市组建矛盾调解、法律服务、心理咨询、社会支持、法学咨询等“五大专家资源库” 推动开展下沉服务;龙岩市选派百名优秀政法干警和百名法学咨询专家下沉综治中心“坐诊”,有效推动矛盾化解、风险管控与问题解决。截至6月底,全省县级综治中心合计入驻部门人员、调解员、律师等力量3700余人、同比增长44.9%;乡级综治中心合计入驻各方力量1.03万人、同比增长132%。不仅如此,在泉州、厦门、南平等地,还整合人大、政协、妇联等力量入驻综治中心,为平安福建建设建言献策的同时,也协助推动政法部门在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等方面进一步提升。
  在运行机制方面,福建省级层面通过研究制定综治中心处理矛盾纠纷事项流程图,制定首接首办、分类处置、研判预警、协同调度、督办问责、入驻人员管理等 “六项机制”,指导县级补齐综治中心工作运行机制短板,提升整体运行质效。其中,福州市推动制定《县级综治中心管理办法》,规范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管理。漳州市梳理综治中心服务清单,探索纪委监委协同综治中心全过程监督入驻部门工作模式。截至6月底,全省所有县级综治中心均建立相应日常管理机制,综治中心运行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高质联动,工作效能得到再强化
  
  在现场会召开后半年来,福建省立足政法职能,各级综治中心结合开展“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行动,聚焦聚力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安防控等重点业务,加强与有关业务部门的沟通协调,坚持在实战中干出实效,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把风险消除在萌芽。
  比如,在矛盾联调方面追求更加实质。围绕矛盾纠纷调处“最多跑一地”目标,福建各地以县级为重点优化综治中心化解矛盾纠纷路线图,为群众提供“一站式”解纷服务。漳州市全国首创“96111矛盾纠纷调解服务热线”,为群众提供24小时矛盾纠纷调解服务。龙岩市、莆田市分领域成立涉法涉诉、重点项目、物业管理、婚姻家事等化解专班,提升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质效。截至6月底,全省各级综治中心为辖区群众提供人民调解约11.8万次,行政调解1.1万余次,仲裁7200余次,行政复议1800余次,诉讼服务2.2万余次,检察监督200余次。
  在治安联防方面追求更加精准。立足实体实用实战目标,福建各级综治中心全面加强对矛盾纠纷和社会治安风险隐患类型、特点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研判分析,通过建立“平安月报”制度,动态分析研判辖区平安建设总体形势。
  在平安联创方面力求更具实效。福建各地坚持将综治中心作为开展平安建设的基础阵地和重要平台,积极发动党员干部、网格员、平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开展风险排查、平安宣传等工作。其中,南平市推动2300余名平安指导员、2200余个“吃茶话事”点开展社会风险隐患摸排;三明市发动1.2万余人开展“邻里守望”“平安夜巡”活动;平潭综合实验区结合实际,设置北部湾旅游纠纷调解室、屿头法治驿站等,这些举措均有效延伸综治中心工作触角,形成平安建设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高标落实,平台建设得到再提速
  
  今年以来,福建省各级综治中心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深化数据归集运用,加强条块业务系统深度融合,不断汇聚“人、地、事、物、组织”等要素信息,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赋能增效。
  在省级层面,组建综治中心信息化平台建设专班,加快建设集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安防控、综治中心管理等模块于一体的综治大数据管理平台,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平台已在9月30日正式上线运行。
  而在市级层面,记者了解到,福建各市对照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路线图要求,加快平台的迭代升级和功能完善。例如,漳州市“平安漳州e家”平台搭建可供200路同时使用的在线会商和远程调解系统,泉州市综治中心智慧平台优化升级事件流转、分析研判、督导考核等功能,龙岩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创新运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对矛盾纠纷事件进行智能分流,有效赋能基层综治中心工作。
  “省级平台依托现有数据资源,加强对横向省直部门数据和纵向业务平台的对接,逐步完善平台数据汇聚和实战运用能力,提升省市两级平台数据共享交换能力。”福建省综治中心负责人介绍,泉州、莆田、龙岩、宁德等地进一步加强了平台“一案一码”建设,确保数据信息可追踪可溯源。截至6月底,全省“九市一区”综治中心信息化平台共汇聚信息数据1.9亿余条,“进一步夯实了综治基础数据底座,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现网络联通、数据融通、信息互通”。
  值得一提的是,省委政法委还将综治中心信息系统功能应用若干问题研究作为年度重点调研课题,探索完善综治中心分析研判功能,破解综治中心业务协同不足等问题。
  同时,全省各地综治中心在数字化运用上不断提档升级,自主研发了功能多样的应用程序,助力矛盾纠纷快办快调。比如,福州“榕易调”、三明“AI明小懂和解纷码”、龙岩“e调解”、宁德“宁安通”等小程序,群众通过扫码即可向窗口登记提交纠纷诉求,并实时查看进度,真正做到“指尖办”“码上办”。
  “下一阶段综治中心工作,要对标目标任务,将高标准推进规范化建设作为夯实基层基础、彰显制度优势的重要抓手,同步强化精准化、立体化宣传引导。要树立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鲜明导向,以实战实用为根本,系统集成各类治理资源,优化协同相关职能体系,锻造高效联动、反应迅捷的矛盾化解实战平台。要勇于探索、守正创新,因地制宜深化实践,持续拓展平安创建内涵与外延,不断夯实平安福地、筑牢法治高地。”福建省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
  ● 责任编辑:刘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