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 全面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平安中国建设推向更高水平。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治安方略,是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内在要求。福建区位特殊,既面临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又肩负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责任。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到福建考察,殷切希望福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新征程上,福建政法机关将深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推动更高水平的平安福建建设,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一、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平安中国建设作出系列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平安中国建设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平安”从社会治安范畴提升到总体国家安全层面,极大拓展了平安中国建设的内涵和外延,标志着我们党对平安中国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也为做好新时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从平安中国建设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一)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党领导“中国之治”伟大实践的宝贵经验,彰显了显著的制度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是平安中国建设的根本保证”,强调“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平安中国建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中谋划推进,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全面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成功续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中国成为世界上公认最安全的国家之一,是世界上命案发案率最低、刑事犯罪率最低、枪爆案件最少的国家之一。福建是全国最早开展平安建设的省份之一,始终压紧压实党委(党组)国家安全责任制和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平安建设绩效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前列。全省刑事立案数从2014年的38万起下降至2024年的8.5万起,破案率提升了43.1%,连续5年保持现行命案全破。实践证明,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领导下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我国创造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重要奥秘,必须坚持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作为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平安建设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高水平发展。
(二)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顺应了群众的平安期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群众对平安中国建设的要求作为努力方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国连续8年没有发生暴恐案事件,扫黑除恶斗争取得显著成效,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等突出违法犯罪高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信访总量持续下降,社会治安持续向好,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从福建看,全省群众安全感率从2014年的92.66%上升到2024年的99.09%,2024年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率达99.34%、扫黑除恶满意率达97.88%,平安成为新时代新福建建设的靓丽名片。实践证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举措,必须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立场和价值追求,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安全利益。
(三)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客观需要,因应了形势的复杂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进一步树立发展是硬道理、安全也是硬道理的理念”“适应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平安中国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际格局深刻调整,国际秩序深刻变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抬头,对安全稳定带来更大挑战。我国进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社会治安形势呈现不少新变化新特点,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风险之间的关联性、传导性、叠加性增强。福建地处改革开放第一线、对台工作最前沿,外部冲击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困难挑战,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需进一步巩固,稳增长、稳就业、保民生的压力不小,维护安全稳定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必须主动适应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毫不动摇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努力塑造稳定的发展环境,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实现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相得益彰。
二、传承弘扬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平安建设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不断深化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规律性认识
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在平安建设领域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开展了一系列前瞻性探索实践。这些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对福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福建弥足珍贵。近年来,福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和期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推动平安福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也深化了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规律性认识。
(一)坚持党的领导、强化责任落实,
健全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综治领导责任制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牛鼻子”。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注重加强党对综治工作的全面领导,强调要依靠党委、依靠社会各个方面的配合努力,建立健全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习近平同志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时,在市委、市政府平潭现场办公会上强调,要“继续把维护社会安定稳定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习近平同志担任福建省省长期间,连续3年出席设区市党政主要领导综治责任书签订仪式,以项目化、清单化明确综治平安建设的职责任务,建立上下贯通、运行完备、到底到边的综治责任体系。近年来,福建坚持把综治平安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省委主要领导担任平安福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省市县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连续27年层层签订平安建设(综治)责任书,把综治平安建设列入各级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党政主要领导身体力行、层层传导,构建了“五级书记一起抓、党政同责共同抓”的大平安建设格局。我们深刻感悟到,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在平安建设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不断健全完善制度机制,确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正确政治方向。
(二)坚持以人为本、增进民生福祉,持续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福建工作期间,“人民”是习近平同志提起次数最多的词,并反复强调要牢记政府前面“人民”二字,倡导建立领导下访、约访群众制度,主持首次“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活动,强调“信访工作的首义,在于时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员,把心贴近人民”,推动形成领导干部常态化下基层巡回接待群众来访制度。习近平同志多次到“漳州110”考察指导,赞誉他们是“人民的保护神”,这一经验做法后来在全国各地逐渐推开,成为全国通用的110报警服务台。习近平同志专门对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作出批示,要求让“148”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开心锁”“连心桥”“守护神”。近年来,福建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福建实践,推出“我为群众办实事•福建政法在行动”主题实践、跨域诉讼服务、破解“执行难”等一批为民举措,优化完善依法处理信访事项路线图,打造新时代“148”公共法律服务品牌,3家单位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单位。我们深刻感悟到,抓治理就是抓民生,要始终心怀人民群众,把民之所盼、民之所需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导向,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三)坚持问题导向、深化精准治理,切实解决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面广量大,抓住重点地区、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是提升社会治安防控水平的有力举措。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强调,对于社会治安热点、难点问题,要通过专项斗争、专项行动的方式予以根治。在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时,习近平同志部署开展以打击团伙犯罪为重点的一系列专项斗争,严厉整顿劳务中介市场,把坑骗农民工血汗钱的黑中介绳之以法。针对福州沿海偷私渡频发问题,习近平同志亲自部署沿海管防工作综合治理,组织实施“综合治理月”和“闽海行动”,推动福州沿海管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近年来,福建坚持把解决区域性、领域性治安稳定突出问题作为平安建设的重点内容,针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治安动态,部署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打击整治电信网络诈骗和养老诈骗、涉险公共区域安全防范等一系列专项行动,社会治安态势持续向好。我们深刻感悟到,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要坚持问题导向,“打防管控建”多手并用、精准施策,集中力量整治影响平安稳定的突出问题,推动靶向施治、标本兼治。
(四)坚持依法治理、注重规范引领,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治化。坚持依法治理是实现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防范风险,在霞浦县委党校开展首次接访活动时,共受理各种问题86件,其中12件当面答复解决,其余的要求相关部门在一个月内处理完毕,体现了依法按政策及时解决信访问题的工作要求;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反映“子女上学难”问题,推动出台《福州市外来务工从业人员子女就学暂行办法》,有效解决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难题。习近平同志担任福建省省长时,针对“餐桌污染”问题,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制度体系。2001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提出,要“把依法治省提升为福建发展的大战略”,推动出台《中共福建省委关于依法治省的决定》。近年来,福建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有序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出台《福建省多元化解纠纷条例》《福建省平安建设条例》,全面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信访工作法治化,实现省市县乡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全覆盖。我们深刻感悟到,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要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善于运用法治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确保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五)坚持专群结合、深化协同联动,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格局。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是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力量源泉。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开创了“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四个万家”工作法,大力提倡干部练好密切联系群众基本功,亲自带领干部开展接访活动,在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时,两次到军门社区调研。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再次到军门社区调研,提出“如何让群众生活和办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让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更畅通一些,如何让群众感觉更平安、更幸福一些”的“三个如何”重要要求,从根本上回答了“为谁服务”“怎么治理”等重大问题。近年来,福建探索创新平安建设激励政策,不断壮大平安类社会组织,组建多种形式的平安志愿者队伍,动员“红袖标”“红马甲”等社会力量参与群防群治,推动“警格”“网格”深度融合,全省县乡两级综治中心入驻工作人员1.02万名,联动群防群治力量34.91万人。我们深刻感悟到,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推动“社会治安社会治、综合治理综合抓”,形成“平安建设人人有责、平安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三、着眼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福建,奋勇争先推进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必须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新征程上,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形势变化和规律特点,加强前瞻性思考和系统性谋划,以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为方向,以健全运行机制和责任体系为驱动,以建强建实综治中心为抓手,不断提升打击、防范、管理、控制、服务共建共治的能力,为福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提供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突出政治引领,凝聚齐抓共管合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作,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最大限度调动各方工作力量。深化责任落实,严格落实党委(党组)国家安全责任制和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充分发挥平安建设考评“指挥棒”作用,压紧压实党政领导责任、政法机关牵头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单位内部安全主体责任和社会协同责任,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协同高效的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优化运行机制,以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工作机制为牵引,健全完善会商研判、指挥调度、应急处置、回溯检视、考核评价等工作制度,形成研判、交办、办理、督促、总结全程闭环的工作机制。强化系统联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各地各部门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做到信息联通、矛盾联调、风险联控、事件联处、问题联治、平安联创,着力推动解决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社会治安突出问题。
(二)突出源头预防,织密织牢安全防线。社会治安问题往往是一个矛盾隐患积累演变的过程,从源头预防成本最小、效果最好。我们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注重抓前端、治未病,最大限度消除或减少诱发犯罪和社会矛盾的因素,推动社会治安防控从末端治理向前端发力转变。强化矛盾风险排查预警,加强对隐性和深层次矛盾纠纷的排查,建立扬言实施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线索协同处置机制,把游离在视线之外的问题隐患找全,让“沉在水底”的矛盾“浮出水面”,推动早发现、早介入、早调处,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强化相关群体服务管理,加强对罪错青少年、刑满释放人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三失一偏”人员等服务管理,落实好教育引导、困难帮扶、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动态管控等工作措施,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个人极端案件。强化社会面整体防控,严密繁华街区、学校医院、文体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重点部位巡防巡控,加强安保力量、安检设备、防撞设施等配备,提高见警率、管事率、震慑力。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力量、保障准备,确保遇到突发紧急事态能够快速反应、稳妥应对、高效处置。
(三)突出依法治理,运用法治定分止争。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随着法治建设推进,人民群众法治意识和权利观念不断增强,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需求进一步增长,对依法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法治的引导、推动、规范、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化解社会矛盾、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注重依法打击违法犯罪,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等工作机制,依法严惩涉黑涉恶、涉枪涉爆、侵害妇女儿童权益和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等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注重依法化解矛盾纠纷,扎实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信访工作法治化,充分运用调解、仲裁、诉讼等手段化解矛盾纠纷,通过法律关系的确定维护社会的稳定。注重依法规范社会秩序,正确处理好维权与维稳的关系,坚持维权在先、维稳在后,既着力解决好群众合理合法利益诉求和实际困难,又不突破法律政策底线无原则迁就。
(四)突出科技赋能,提升智能防控水平。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在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安全风险挑战,电信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网络赌博、个人信息泄露等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新兴领域技术发展和风险防范,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手段与社会治安工作深度融合,加快建设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升治安防控的管控力和战斗力。持续推动数据联通共享,加快推进综治中心信息化平台建设,以全省“一张网”为目标,以实用实效为导向,建立大数据监测分析模型和场景化实战模型,强化对治安态势的动态感知和风险隐患的敏锐发现,提高精准预测预警预防能力。持续拓展平台功能应用,深化政法部门办案平台、一体化大融合行政执法平台建设应用,创新拓展执法办案、矛盾纠纷化解、治安风险防控、公共法律服务等场景。持续加强安全风险监管,密切关注生成式人工智能、深度伪造、区块链等技术滥用带来的犯罪风险,聚焦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算法歧视、伦理准则等重点环节,加强政策引导、技术监测和风险管理,确保科技应用安全、可靠、可控。
(五)突出强基导向,夯实平安稳定基石。基层是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是各种矛盾和问题的集聚地。只有把基层的事解决好,把群众身边问题解决好,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安定有序。我们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筑牢维护安全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建强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平台,着眼最多“跑一地”,大力推进县乡两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实战化运行,将综治中心打造成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的基础阵地、枢纽平台,实现对群众各类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配强基层政法力量,推动法院、检察院人员力量向基层和办案一线倾斜,司法资源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优化公安机关警力布局,推动市、县公安机关警力向派出所下沉、派出所警力向社区前置。加强基层群防群治力量,发挥村(社区)基层党组织作用,广泛发动网格员、楼栋长、保安员、平安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治安巡逻、矛盾调解、平安创建等工作,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浓厚氛围。
作者:福建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责任编辑:虞文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