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汉法院打造知识产权保护新范式

  “我们已经达成和解,今后一定加强对自身产品的审查,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四川省广汉市某茶艺馆经营者对承办法官表示。此前,四川某茶叶公司起诉广汉某茶艺馆商标侵权,四川省德阳广汉市人民法院办案团队在查阅卷宗并与双方进行沟通后认为,双方具备调解基础,在征得原被告同意后,根据知识产权协作保护机制,借助广汉市场监督管理局在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中的专业知识和办案经验,联手成功促成调解。
  这是广汉法院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的一个缩影。
  知识产权保护事关高质量发展和民生福祉。在完善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的背景下,自2022年5月1日起,德阳市辖区内诉讼标的额100万元以下的一审知识产权普通民事、行政案件由广汉法院集中管辖。
  三年来,广汉法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扣“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主线,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领域打造创新实践样本,构建知识产权保护新格局,为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创新活力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司法保障,有效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
  
  创新机制 
  构建“要素式审判”体系
  
  广汉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园区规划面积达13.75平方公里,是四川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也是广汉市工业经济发展重要引擎之一。如何让园区众多企业有一个良好的法治发展环境,成为广汉法院的工作重点。
  为进一步提升司法服务的便捷性和覆盖面,2022年,广汉法院在工业集中发展区设立了小汉知识产权巡回法庭。记者看到,该法庭设有科技审判庭、办公区、当事人会见区以及专业会议室等完善的功能区域,为园区企业和群众提供了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
  “在法庭受理的知识产权案件中,同一原告针对德阳地区不同被告起诉的类型化案件占比较高。”小汉法庭副庭长谢剑向记者介绍。面对案件数量庞大、类型繁多的挑战,小汉法庭积极运用要素式审判,建立了以商标侵权、著作权侵权类案件为主的类型化快审机制。同时,突出庭前程序,制作《诉讼要素表》,组织双方庭前填写,第一时间明确双方的主要争议焦点,对无争议事实直接予以确认,减少无效主张和抗辩,快速推进庭审流程。
  “要素式审判的优势不仅体现在文书上,也体现在庭审的时间上。”谢剑表示,在保证案件审理质量的前提下,小汉法庭通过要素式审判审理了一批知识产权类型化案件,使平均审理天数缩减至35天。
  经过三年实践,小汉法庭逐步形成“望闻问切”四诊工作法。
  “望”——组建知识产权专业审判团队,实现知识产权案件归口办理,建立审判执行“一站式”闭环管理机制;对全市重点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调研,建立动态企业名录,提供“一企一策”精准指导。
  “闻”——需求导向,破解企业痛点。针对新能源、机械加工、建筑等侵权高发行业,建立“知识产权保护需求清单”。针对被告企业“被动侵权”困境,首创侵权案件“前置调解+心理疏导”模式,通过案例解读和法律释明,帮助消除“受害者”心态。
  “问”——多元共治,提升解纷解决效能。制定《案件调解流转清单》,明确矛盾诉求、责任主体、调解措施、办理时限四要素。对调解成功的案件,法院在1个工作日内出具司法确认裁定书,依法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实现行政调解与司法确认的无缝衔接。
  “切”——协同攻坚,提升司法公信力。对调解未果的案件,开展“商户陈述-品牌方举证-多方释法”的多维听证程序,邀请行业协会和技术专家参与,确保侵权事实、赔偿标准透明化。以侵权所得利润为核心标准,综合考虑侵权性质、主观过错程度、行业利润率等因素,制定侵权赔偿计算指引,切实破解“维权成本高、赔偿低”难题。
  
  深化部门联动 
  促进纠纷多元化解决
  
  “知产案件的特点是侵权行为人大多数没有恶意,与传统案件存在显著差异。”广汉法院副院长杨云开向记者表示。
  为提升知识产权案件集中管辖成效,广汉法院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灵活方式,与德阳市及各区县市场监管部门等行政机关紧密协作,构建起跨区域、跨部门的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
  通过签订合作协议、联合召开知识产权保护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汉法院与行政机关共同建立了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每月10日的部门协同日,实现了信息高效共享、优势互补和协同配合。
  在多部门联动机制的有力保障下,广汉法院积极推行知识产权纠纷全流程调解,持续优化“行政调解+司法确认”工作机制。法院委派经验丰富的退休法官、业务精湛的市场监管人员等专业人士,对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进行先行调解,确保诉求能够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该机制的高效运行有效化解了知识产权纠纷,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显著缓解了法院的审判压力,提升了纠纷解决的效率和司法公信力。
  广汉法院高度重视行业调解、人民调解等多元解纷机制的应用,与各类知识产权机构建立紧密协作关系,形成强大集聚效应。法院通过实时研判知识产权纠纷动态,为纠纷化解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依托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广汉法院构建起一个协同高效、便捷利民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知识产权全方位保护提供了坚实保障。
  
  智慧司法护航 
  技术赋能知识产权保护
  
  近年来,广汉法院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积极运用现代科技,创新构建智慧司法新模式。通过开展“直播+普法”新模式,与各大媒体深度合作,推出“法官来了”“直播德阳”等知识产权保护专题节目,对法院知识产权工作成效进行系列报道。将法庭搬到线上,让公众能够更加直观、便捷地了解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全方位提升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广汉法院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着力提升知识产权审判智能化水平。通过建设知识产权案件数据库、智能辅助审判系统等创新平台,法院实现对知识产权案件的快速立案、智能分案和精准裁判。这些技术手段的深度应用显著提升了审判质效,有效降低审判成本,为全面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近年来,广汉三星堆遗址引发广泛关注。为加强文化遗产司法保护,广汉法院与成都市青羊法院等兄弟法院紧密合作,共同建立成德区域“司法守护文遗”联动机制,为三星堆等珍贵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坚实有力的司法保障。同时,广汉法院依托三星堆博物馆等文化资源,定期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专题研讨,为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法治活力,使古老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光彩。
  广汉法院副院长杨云开表示,未来法院将立足广汉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的定位,以更高站位谋划全局、以更实举措推进工作、以更优服务保障民生,全力推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区域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为打造知识产权法治建设标杆贡献司法智慧和力量,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征程上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 责任编辑:王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