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怎样的爱国主义

   金秋十月,国人迎来了又一个国庆日。每到这个特殊时刻,全社会总是沉浸于以爱国主义为基调的集体盛典。然而在心潮激荡之余,或许我们更应思考的是:何谓爱国主义?我们需要怎样的爱国主义?
   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情感,爱国主义散发着正义、真挚、热烈等迷人特性,彰显着保家卫国、维护权益的强大能量。但必须警惕的是,一些变异的“爱国主义”情绪和行为,已经不知不觉走向了爱国主义的反面,酿造的只是损毁国家形象、伤害公民权利等负面后果。
典型的事例是,近期有微信发帖声称,苹果6s手机选择“9·18”在华开售,是“一个明显的挑衅叫板中国的经济侵略行为”,并呼吁“不要在3400万逝去的同胞伤口上撒盐了”。这则微信帖裹挟着“爱国主义”的“凛然之气”,引发了不少未经认真思考的网民的追捧,其转发量排山倒海。但有证据显示,动辄与“政治阴谋论”挂钩,不仅是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正常商业行为的盲目抵制,其背后还可能隐藏着其他手机品牌商的不正当竞争企图。
   现实生活中,不乏类似的“爱国主义”情绪宣泄。比如,不久前一批中国游客因航班延误滞留泰国机场,进而大闹机场,并集体高唱国歌发泄不满。原本可以通过合法渠道维权,却假借国家的名义施压,演变成了一场绑架爱国主义的闹剧,让全体国人背了黑锅,也亵渎了大国文明的形象;再比如,阅兵日当天,明星范玮琪仅仅因为在微博晒出孩子照片,大批网民就群起攻击,怒骂其“不爱国”。此时,所谓的“爱国主义”已越过理性的边界,蜕变成对于个人自由和权利的网络暴力威胁;再有,近年来充斥荧屏的抗日“神剧”,已经引发全社会的审丑疲劳,其实质也是披着“爱国主义”的外衣,在文化领域制造新的精神垃圾。
   尤其是,当偏狭的“爱国主义”情绪与极端民粹主义相结合,更会滋生出盲目排外、戕害社会的严重后果。前几年一些地方的保钓游行中,便出现了打砸抢烧店铺等违法现象,甚至一些车主仅仅因为驾驶的是日系车,便遭到“爱国”青年的无端伤害。
   真正的爱国主义,应当是理性、宽容、自尊的爱国主义,更应是维护法制秩序、尊重个人权利的、法治的、人本的爱国主义。爱国主义一旦沾染上鸡血式冲动之类的杂质,动辄挥舞“爱国主义”的大棒,试图以此占据道德高地,甚至肆无忌惮地挑战社会秩序、侵入权利领域,就必然与爱国主义渐行渐远,最终沦为打“爱国”之旗、行祸国之事的“伪爱国主义”。
   对于“伪爱国主义”及其危害,美国哲学家梭罗曾经有过深刻的批判,他指出:“那些没有自尊的人仍然可以是爱国的,他们可以为少数牺牲多数。他们热爱他们坟墓的泥土,但他们对那种可以使他们的肉体生机勃勃的精神却毫无同情心。爱国主义是他们脑袋里的蛆。”
   诚如斯言,“伪爱国主义”已成为阻碍国家文明前行的负能量,然而要清除“脑袋里的蛆”,并非易事。在所谓“道义”和“激情”的催动下,很容易聚集成声势浩大的“伪爱国主义”群体情绪。正因此,思想竞争和法治塑造显得弥足珍贵,只有以思想的力量、法治的精神认真反思、清理各式各样的“伪爱国主义”,才能赋予爱国主义以理性、宽容、自尊、法治和人本的时代定义,爱国主义才能真正成为大国崛起的动力。


责任编辑:阿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