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文章标题:
筑前端 疏中端 治末端 全面提升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防治水平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摆在突出位置,就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治理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损害少年儿童权益、破坏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言行,要坚决防止和依法打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强化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治理、制定专门矫治教育规定等。
近年来,安徽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有关部署,坚持“预防就是保护、惩治也是挽救”,筑牢权益保障“前端堤坝”,疏通行为矫治“中断河道”,创新司法改造“末端工程”,最大限度源头预防、最优幅度末端治理,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法治蓝天。安徽省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防治工作长期保持全国第一方阵,连续5年进入平安建设考核先进行列,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2024年,安徽全省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双下降”,每十万人命案发案数连续多年保持全国低位,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突破5万亿元。
关口前移
以“内外兼修”筑牢思想教育防线
思想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第一道防线。安徽省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一是思政教育铸魂。深入挖掘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以学科主课堂、校园浸课堂、网络云课堂、社会大课堂“四类课堂”为抓手,依托“互联网+”制作动漫、情景剧、电影解析等不同形式的微课堂,持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做到既“有意义”也“有意思”,推动思政教育入脑入心。二是法治教育树人。将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作为“八五”普法和“江淮普法行”重点,实施“法治护航-伴你成长”等主题宣传,依托“开学第一课”“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实施“宪法卫士”行动计划,指导学校开展防欺凌、防暴力、防事故等法治教育,实质化运行法治副校长制度,聘任法治副校长近1.1万人,实现全省中小学全覆盖。三是实践教育警醒。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联合学校举办法治公开课、公众开放日、模拟法庭等活动,每年受众学生累计86万人。加强未成年人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建成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195个、中小学法治资源教室253个,近48万学生参加法治教育实践活动。组织专门学校学生和社区矫正未成年人到未管所学习教育,让未成年罪犯“现身说法”,切实发挥警示警醒作用。
齐抓共管
以“多维联动”强化权益保障实线
未成年人权益保障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部门同心同向、协同发力。安徽省成立由省委负责同志牵头的专项工作机制,召集17家省直单位,组建联席会议机制,完善各项制度,合力构筑保护未成年人的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四道屏障”。一是营造温暖家庭环境。健全家庭教育服务体系,将家庭教育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和政府购买服务目录,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业队伍,指导家长树立正确育人观。开展家风家教系列宣传活动,寻找“最美家庭”、评选“五好家庭”活动,五年来累计推选各级最美家庭6.91万户。开设未成年罪犯“家长学校”,联合警官职业学院共建“家庭教育公益服务点”,面向罪犯家长设置系列课程。全面落实居住证制度,加强对流动人口家庭、单亲家庭、问题家庭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和监护工作。二是创建有序校园环境。创新实施“控辍保学”工作,定期开展拉网式排查,逐人登记造册,积极劝返复学。建立校园安全异常信息收集、研判、处置机制,开展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专项督导,严格执行学生欺凌案件“一案双查”机制。针对发生欺凌警情的学校进行倒查,下达责令限期整改治安隐患通知书,给予警告处罚。组建青少年服务台流动台,开展健康游园会、心理集市、心理体验、互动创意游戏进校园等活动。优化落实“护学岗”和“高峰勤务”,组织学校保安员、值班教职工以及“江淮义警”等参与护校护学工作,日均在校园及周边出动巡防警力1.8万人次,有效震慑不法分子。三是打造和谐社会环境。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组织教育、文旅、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定期开展联合检查,严厉打击校园周边场所销售非法违禁出版物、文具盲盒、低俗卡牌等行为。建成“全省一线”12355青少年服务台,开设6条服务热线,直接提供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服务。建立电竞酒店、点播影院、网约房、剧本杀等新业态协同监管机制,依法查处违规经营行为,着力扫清未成年人保护的“隐秘角落”。四是净化清朗网络环境。开展网络空间黄赌毒专项治理,压实网络平台主体责任,督促及时删除、屏蔽有害信息。严格落实网络分级管理制度,对影视作品中有暴力血腥、软色情等内容进行等级划分,限制未成年人观看。在全国率先建成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全省1000多家网吧的实时监控、网上巡查。开展“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等系列专项行动,2024年依法处置违法违规网站830家,清理不良信息2.5万条,下架违规移动应用程序353款。
依法依规
以“宽严相济”严守法律政策红线
办理未成年人案件,办的不仅是案件,更是孩子的人生。必须牢固树立法治思维,提高依法办案水平,确保办理的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安徽省全面准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加大惩治力度,突出惩治效果,以强大声势营造高压态势。一是注重方式方法。秉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建立案件会商研判、联合挂牌、提前介入等制度,定期排查复盘案件,对主观恶性不大、犯罪情节较轻的初犯、偶犯未成年人,依法宽缓到位;对于主观恶性深、犯罪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涉罪未成年人,依法惩戒到位,做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二是突出惩治重点。重点惩治利用未成年人从事黑恶势力犯罪、电信网络犯罪等,坚决查处案件背后的“传帮带”组织,从重处罚其主犯和骨干成员。近5年,安徽全省办理组织未成年人“有偿陪侍”违法犯罪案件79件,涉及未成年人698名。三是提升守护效果。严格落实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制度,开展未成年人诉讼监督、刑事执行监督等法律监督,会同浙江等长三角地区开展跨省巡回检察,2024年对未成年人轻罪不起诉率为47.21%,附条件不起诉率为30.9%,依法封存轻罪记录3621人。
教育挽救
以“分级干预”兜住矫治帮扶底线
“少年有梦,法不可违。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一味惩罚绝非解决之道,教育挽救才是根本之策。安徽省坚持特殊、优先保护未成年人,健全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机制和人员数据库,做好分级分类动态管理和跟踪帮教,全力帮助罪错未成年人尽早重返家庭、回归社会。一是优化布局专门学校。坚持“公办为主”办学原则,将专门学校建设工作纳入省委、省政府督查范围,省教育厅等1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安徽省推进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工作方案》,立足“专门”定位,加强“专项”管理,实行“专业”教法,统筹好家送、校送和警送等多种形式渠道,确保“应收尽收”。截至目前,安徽全省已建成专门学校9所,5年来累计送教不良或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2800余名。二是依法开展矫治教育。制定“一人一策”矫治方案,将要规制、可规制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纳入规制范围,依法规范适用附条件不起诉,全程跟踪帮教,加大教育矫治力度。推广法院系统“圆桌审判+心理干预”模式,把拥有心理咨询师、沙盘治疗师资质的干警归集到少年法庭,减少抵触心理,提高矫治质效。全省建成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公益活动、就业基地56个,依托未管所、青少年法庭等建立警示教育基地35个。三是用心开展帮教管教。搭建“社会观护一体化平台”,为涉罪未成年人提供涵盖法治教育、心理疏导、社会救助等内容的线上线下服务,完善刑罚执行措施,做好未成年犯刑满释放、解除社区矫正后的帮扶管理工作。组织实施“暖阳行动”,打造“小马护苗”“阳光少年”等项目品牌,提升教育帮扶精准性,教育罪错未成年人知法守法、掌握一技之长。五年来,共有508名未成年罪犯获得职业技能考试合格证书,最大限度帮助“塑心归善”,促进顺利回归社会。
(作者系中共安徽省委政法委政策研究室一级主任科员)
● 责任编辑:曹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