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营山县构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新格局

  在享有“科第仕宦,甲于蜀都”美誉的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下简称“综治中心”)的规范化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走进营山县华西大道的法治文化广场,“最多跑一地,只进一扇门,快速解纷争”的醒目标语映入眼帘。这里已成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的首选之地,更是营山县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成果的亮丽展示。
  近年来,营山县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与本地实际深度结合,从突出实体建设、聚焦多元解纷、落实长效治理三个维度出发,构建“三位一体”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新格局,实现了纠纷调解率、化解成功率、群众满意率“三率齐升”,法院新收案件增幅、万人成讼率“双下降”的治理效果。
  
  实体建设筑牢平安基石
  
  营山县综治中心大厅内,登记服务、信访接待、多元调解、法律服务、心理疏导、指挥调度和协同办公等7个功能区分区明确,分流中心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20个专业调解工作室常驻办公,构建了“专职队伍+专门机制+专项服务+专业保障”支撑体系,确保群众“进一扇门”就能体验到多元化服务。
  营山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赵波介绍,早在2022年,营山县便投入2200余万元建成县综治中心。在推进规范化建设过程中,营山县持续深化县综治中心实体平台建设,努力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部门入驻更深更实。营山县综治中心推行“公安、法院、信访等9个重点部门常驻、15个一般部门轮驻、N个涉事部门随驻”的“9+15+N”入驻模式,整合部门力量,实现职能部门“应驻尽驻、应进必进”。
  信息建设更深更实。营山县积极探索“智慧治理”本地化路径,整合“慧眼工程”2.2万余路、“天网工程”1300余路、“雪亮工程”1800余路监控资源,实现城乡重点区域全天候全覆盖监控,前端智能感知能力初步具备。综治中心大楼内配备自助服务终端和线上预约系统,建立矛盾纠纷案件办理监测信息平台,依托指挥大厅实现案件受理信息秒级推送,实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预警、早办理。
  平台建设更深更实。营山县29个乡镇(街道)、364个村(社区)全面建成“一站式”解纷平台,实现“一村一辅警”“一村一法律顾问”全部入驻同级“一站式”解纷平台,393个镇村人民调委会、20个行业调解工作室和282名调解员与“一站式”解纷平台实现有效联动。
  赵波介绍,自2024年9月正式运行以来,营山县综治中心累计接待群众4300余人次,提供法律服务2500余次,促使3000余件矛盾纠纷化解在乡镇,切实发挥县乡镇综治中心矛盾纠纷“终点站”、服务群众“连心桥”、基层社会治理“前沿地”的重要作用。
  
  多元解纷助推提质增效
  
  “我母亲进疗养院前还很健康,怎么会不到一个月就去世了?”2024年底,情绪激动的李强(化名)来到营山县综治中心寻求帮助。他的母亲黄某因邻里纠纷,被送进疗养院,不到一个月在疗养院猝然离世。李某与疗养院协商无果,要求彻查疗养院的责任。
  收到李强的诉求后,营山县综治中心接待窗口快速建档,指挥调度中心迅速派单,联动多部门获取相关资料。同时,为疏解李强的激动情绪,综治中心安排心理医生对其进行2次哀伤辅导。公安、卫健、民政等部门在综治中心的统筹下,迅速完成相关背景调查、调取监控,并出具疗养院的专业评估报告。法院提前预审司法局制作的对照表和协议初稿,民政部门启动临时丧葬救助。营山县综治中心“绥和调解”团队组织现场调解,外地家属线上参与,双方达成一致并签订调解协议,法院现场司法确认,一场纠纷在八天内得到妥善处理。
  这是营山县综治中心通过多维度、立体化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实现多元高效解纷的一个生动例证。
  “为提升解纷实效,营山县综治中心打造‘建档派单、情绪干预、要素归集、调前准备、实质化解’的‘五步’解纷路径,由平台统一登记受理群众通过多种渠道反映的矛盾纠纷,多部门联动,将心理疏导和云端调解等模式融入解纷过程,实现统一受理、分类流转、全程跟踪,复杂矛盾纠纷平均调解周期缩短至5天。”营山县综治中心主任唐明祥对记者表示。
  在化解矛盾纠纷的过程中,针对生活困难的重点人员,营山县综治中心根据具体情况,协调司法行政、人社、民政、住建、卫健等部门,依法依规提供就业培训、技能提升、救济救助等政策支持。截至目前,已累计协调解决困难群众住房、就医、就业、低保等事项21件,协调各类救助资金35万余元,实现困难群众的“事心双解”,将“保安全、促稳定”的载体作用充分发挥。
  
  长效落实完善治理链条
  
  今年1月6日,营山县某社区网格员走访时发现居民陈某情绪异常。经询问,其前男友朱某因索要恋爱期间花费的30余万元未果,向其发送威胁信息。网格员迅速通过综治信息平台上报,公安、司法、民政、社区等部门协同组成联合处置专班。核查朱某信息,查扣其网购的危险物品、固定证据后,公安机关对其进行训诫,并将其列为重点关注人员。
  情况稳定后,调解员向陈某释法说理,依据民法典区分恋爱财物性质,促成陈某退还部分款项并签订分期还款协议。调解过程中,营山县综治中心了解到朱某的父亲罹患癌症急需用钱,于是协调民政部门为其父亲办理大病医疗临时救助。此后,为防矛盾反复,平台建立“双线跟踪”机制,由社区网格员每月核查陈某还款情况,属地派出所反馈朱某动态。
  这是营山县综治中心推进“综治中心+网格化+智慧化”一体建设模式的工作成效之一。
  为常态化、长效化维护社会平安稳定,营山县综治中心在日常管理中,常态化指导各乡镇综合治理平台严格实行“排查-预警-调解-回访”闭环流程,有效提升综治中心研判预警能力。
  通过实施网格化治理升级工程,营山县建立健全网格事件“吹哨”派单、分级管理、闭环处置机制。对重点人员实行“1名乡镇干部+1名网格员”双包联制度,坚持“事项全覆盖、问题全闭环”原则,通过每月定期走访、季度分析研判,动态跟踪矛盾化解成效,切实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完成从“最后一公里”到“最后一米”的转变,重复信访量同比下降63.5%。
  与此同时,营山县综治中心实行“红、黄、蓝”三级风险响应机制。对征地拆迁等高风险领域实行红色重点监测,对普通邻里纠纷实施黄色动态跟踪,对苗头性问题进行蓝色常态关注。同时,创新“公安局领导包片、派出所队长包案、社区民警包日常”的“三包”模式,构建“建档+包保+帮扶”管控体系,实行分级分类督办问责,确保责任到人,进一步强化源头矛盾化解机制,最大限度完善治理链条。
  郡县治,天下安。营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贤军表示,下一步,营山县将继续深化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务实的作风,推动基层治理能力迈上新台阶,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为社会的长治久安奠定坚实基础。
  ● 责任编辑:王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