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智荟”:乡村基层治理新品牌

  在海南,随处可见挺拔的椰子树,带着浓浓的热带风情,是海南人民热情好客的象征,也寓意着勤劳智慧、坚韧顽强、团结共进、繁荣富饶的精神品质。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海口市委政法委以椰子树为文化象征,探索打造了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合一”的“椰智荟”议事堂乡村基层治理品牌,取得了显著成效。
  
  坚持以党建引领村民自治
  
  近日,记者来到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云岭村,这里环境优美、美丽安宁,一片祥和,尽显纯朴、自然和灵秀。三三两两的村民在村里的百香果、蘑菇、散尾葵、三角梅等种植基地务工,构成一幅致富奔小康的画卷。
  云岭村曾是海口市的贫困村,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该村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作用,利用其独特的地理气候和临近海口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花卉、淮山等特色产业,并依托云龙产业园及周边企业,帮助农户就近就业。如今云岭村早已脱贫出列,朝着共同富裕稳步迈进。该村党支部书记冯诗雄告诉记者,他们积极响应海口市委政法委的号召,打造“椰智荟”议事堂。村“两委”、驻村工作队、老党员、村民代表们定期围坐在一起,为村集体建言献策,为村民化解纠纷、排忧解难。2023年,为解决建设和美乡村统一规划的种花土地和种植费用问题,村委会通过“椰智荟”议事堂开展热烈讨论,大家纷纷出谋划策。村里党员带头主动让出门前三尺地,自己动手种植花木。看到种花的效果很美,一些群众也开始在房前屋后种起了花木。云岭村逐渐形成了一条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风景线。
  “议事堂如果少了党建融入其中,就像没有灵魂一样。”冯诗雄说。
  海口市在打造“椰智荟”议事堂过程中,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形成了党员干部示范带头、群众积极参与的乡村自治新常态,云岭村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三江镇江源村位于海口市江东新区,村党支部书记饶建华告诉记者,“乡村要振兴,关键是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该村高举党建引领的“红色旗帜”,由村党支部组织,积极探索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路径,汇聚村里能人、人民调解员、群众代表、法律明白人等组成“椰智荟”议事堂,从家长里短到村集体经济发展,村里的大事、小事,村民的烦心事、揪心事都能通过“椰智荟”议事堂解决,用群众接受、欢迎的方式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
  龙华区新坡镇文山村以党建为引领,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党员干部走村入户,带头走访群众,统一思想,将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文山村的“椰智荟”议事堂设在党群活动中心,集党员活动、便民服务、政策咨询、教育培训、文化娱乐于一体,成为彰显红色力量、凝聚党心民心、引领基层治理、推进乡村振兴的红色阵地。
  
  从历史中寻找德治与法治的
  精神源泉
  
  “枫桥经验”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椰智荟”议事堂从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传统中寻找精神源泉,为乡村治理“立德铸魂”,大大强化了议事堂的品牌力量。
  海口市秀英区海秀镇水头村是明代大儒丘濬的长眠之地。这位与海瑞被并称为“海南双璧”的思想家,其耿直廉洁、刚正不阿的精神,一直被后人所敬仰,至今仍滋养着这片土地。水头村是一个流动人口聚集的城中村,外来儿童数量多、家长照顾难等问题非常突出。该村“椰智荟”议事堂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通过民主商议设立儿童服务之家,提供作业辅导、亲子阅读、兴趣培养、安全教育、电影观赏等多元服务,不但解决了家长下班晚难接娃的问题,还丰富了儿童的课后活动,获得广大家长的好评,展现“共建和谐美好村”的良好道德风貌。“椰智荟”议事堂还与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携手,共同为困境儿童提供全方位关爱与服务,目前已为3名困境流动儿童提供个案管理服务,协助1户流动儿童家庭申请低保救助。该村党支部书记陈妹告诉记者,“关爱外来儿童,呵护他们成长,使他们成为水头村大家庭的一分子,正是对丘濬‘一生为天下苍生谋福祉’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龙华区文山村是“琼州四大文化古村”之一,古井、古墙、古石碑、古牌坊、古祠堂、古庙……这里处处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在文山村文化广场上,“忠、孝、仁、和、廉”五个红色立体大字十分醒目。“我们村自南宋开始已有近千年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促使文山一直保持着好家风、好乡风。”文山村党支部书记周道人自豪地告诉记者,该村以周氏先祖的家风家训、村庄“忠、孝、仁、和、廉”文化等为规范指引,以“椰智荟”议事堂为依托,开展道德评议会和道德红黑榜评比活动,村民们围绕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崇尚科学、勤俭持家、家庭和睦、人居环境等方面畅所欲言、学习讨论,“评”出好乡风,“议”出好风尚。
  琼山区云岭村具有红色革命传统。1926年,冯白驹将军在此建立了海南岛最早的党支部和农民协会。农民协会是农民协商议事、共谋发展的先行典范。冯诗雄告诉记者,云岭村的“椰智荟”议事堂继承了农民协会的优良传统,由革命后代、老支书、老教师、老党员等成立的“红色评议团”不仅进行道德评议,还进行法治宣讲。2023年,户口仍在云岭村的14名外嫁女反映,该村下辖的某村民小组在分配土地征收补偿款时,把外嫁女排除在外。云岭村“红色评议团”在云龙镇政府的领导下,联合镇司法机构开展调解,通过案例释法明理,让村民了解村民小组作出的分配方案不得与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不得有侵犯村民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经过多方调解,终于帮助14名外嫁女及其子女获得补偿款,推动矛盾纠纷止于未发、化于萌芽。
  
  荟萃群众智慧共商共治
  
  车驶进文山村,只见道路宽阔平坦,村居干净整洁,苗木郁郁葱葱,荷花争相绽放。几年前,这里的卫生环境还是一片“脏、乱、差”,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短板,人居环境整治亟待解决。周道人告诉记者,该村通过“椰智荟”议事堂共同研究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乡村管家”治理模式应运而生。由村党组织牵头,借鉴物业小区运作模式,依托村集体经济公司市场化运营,聘请本村村民担任保洁员,对村庄整体环境卫生进行专业化、标准化、常态化保洁维护及管理。采用“1+N”联户门前三包监督模式,即1名保洁员负责联系N户农户,协助村民做好门前三包,重点针对背街小巷、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村庄道路等公共区域深入开展整治,调动村民自治力量。
  “乡村管家”听起来洋气,真能管用?刚开始,一些村民曾有过疑问,但很快他们便有了答案,“管家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在这种模式带动下,全体村民齐心协力,禽畜粪坑没有了,绿化多起来了,村里处处是美景,住着舒心多了。”村民从旁观到参与、村庄从脏乱到和美的转变,推动了村集体经济项目的发展,带动了部分村民家门口就业,有力提升了乡村治理成效。
  2024年底,在琼山区龙塘镇新民村“椰智荟”议事堂,就村委会对面临街铺面改造事宜,成员们正热火朝天地讨论着。村支部书记吴以忠告诉记者,“椰智荟”乡村议事堂成立后,推行“共商共治机制”,实现党组织领导下的“村事民议,村事民治”,成功解决了以往基层发展和治理中的难题。“信访代办制”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一个实践机制,由有威望的基层人员代办信访事项。新民村支部邀请“椰智荟”成员加入“信访代办员”队伍,进一步提升信访代办的工作效率和调解成功率,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该村“椰智荟”成员还利用自身在资金、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投身于农村产业发展,带领群众创业致富。如今,在“椰智荟”议事堂的带动下,全村上下形成了“崇贤尚能、群英荟萃”的积极氛围。
  作为城中村的水头村,人员组成复杂,矛盾复杂多样,纠纷主体也从单一的村民扩大到村民与城市居民之间、本地村民与外来人员之间,呈多元化发展态势。陈妹介绍,在上级政府统筹领导下,成立“巾帼调解队”,通过“椰智荟”平台构建符合水头村实际的调解机制。调解队成员由群众口碑好、调解能力强、公益性服务意识强的“热心大姐”等志愿者组成,实行志愿调解值班制,做到每日有人接电接访,确保“纠纷有人办,调解有人在”。通过集中调解、上门调解、预约调解等多种方式,对辖区群众的家庭、邻里、劳动和经济等多种纠纷进行调解。目前水头村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群众满意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有效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了当地,消除在萌芽状态。
  在海口市委政法委的全力推动下,“椰智荟”议事堂正呈多点开花之势,在海口市全面铺开。2025年,海口市在更多村镇打造“椰智荟”议事堂,不断优化议事堂的运行机制和功能,提供可借鉴的典型案例,让“椰智荟”议事堂成为展示海口基层治理成果的亮丽名片。
  ● 责任编辑:王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