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治理绘就平安新“枫”景

-- ——广西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具体实践
  “综治中心调解矛盾纠纷更权威、更专业、更公正。”“遇到急难愁盼或矛盾纠纷问题,到综治中心‘反映诉求,寻求帮助’。”如今,到综治中心就能解决问题,逐渐成为广西群众共识。
  广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平安建设的主要抓手,聚焦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两大职能”,以县级综治中心为重点,有序推进综治中心“五个规范化”建设,构建起覆盖自治区、市、县、乡四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2025年第一季度,广西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8.25%。
  
  群众诉求“一站办理”
  
  走进占地近2000平方米的钦州市浦北县综治中心,宽敞明亮的大厅、布局合理的功能区、清晰醒目的指示标识,让人仿佛置身于家门口的“解纷超市”。在这里,群众引导接待、矛盾纠纷调解、公共法律服务、心理咨询疏导、视频指挥调度等功能服务一应俱全,每一张法治化解纷的“路线图”都如同精心陈列的“商品”,供群众按需“选购”。
  “综治中心已成为基层平安建设的‘指挥部’,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矛盾纠纷等问题,经综治中心受理后,会及时推送至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村屯,并限期处理。”浦北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柏说,“我们打造的‘综治一栋楼’,不仅是一处办公场所,更是党群之间的‘连心桥’,努力把每一份用心转化成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浦北县综治中心自2023年12月4日运行以来,累计办理群众诉求1742件,化解矛盾纠纷622件。其中,成功化解湖北某电建公司拖欠工资、冬笋根村与大榜坡村林地权属纠纷等陈年积案83件,用实实在在的数据诠释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站式”服务的真谛。
  在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中,广西各级综治中心积极整合资源力量,创新“接待大厅+类案调解室”等功能分区模式,科学设置引导受理、多元化解、指挥调度等区域,集法律服务、心理咨询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窗口,搭建起直面群众、为民服务的“桥头堡”。
  按照场所设置、部门入驻、运行机制、督办落实、信息化建设“五个规范化”建设标准,广西实现全区14个设区市和111个县(市、区)综治中心全覆盖,在易地扶贫搬迁人口规模达800人以上的145个安置区,单独设立综治中心,确保综治中心有地方、有条件高效运行,努力实现群众诉求“一揽子”解决、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
  玉林市结合实际,依托综治中心的功能布局,将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纳入综治中心统一指挥调度,破解了多部门各自为政、交叉重复、工作碎片化问题。综治中心聚焦安全问题,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多元化解纷、信息化支撑。2024年以来,玉林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累计排查矛盾纠纷1.86万件,调处成功率达97%以上。
  
  矛盾纠纷“一地化解”
  
  “你们对‘会员卡’消费存在不同看法,我先介绍一些类似的案例,帮助大家从法律角度理解如何解决。”5月8日,在桂林市永福县综治中心“云端调解室”里,法官谢永宁和县消协工作人员一边缓和气氛,一边结合案例释法明理,使原本剑拔弩张的双方当事人态度渐渐缓和。
  原来,毛先生的女儿在永福县永福镇一家美容店办理万元会员卡后,毛先生以女儿社会经验不足可能作出不理智的消费为由,要求美容店全额退款,从而引发纠纷。经谢永宁主持调解,双方最终就退款金额达成一致并当场履行,“法结”和“心结”双双化解。
  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如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矛盾纠纷,成为广西各级综治中心的鲜明特色。
  为确保综治中心矛盾化解和风险防范工作有法可依,广西壮族自治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条例》,进一步规范和促进综治中心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工作。
  “商品房促销价是每平方米4500元,应退还差额5.2万元。”5月7日,在贵港市港北区贵城街道综治中心调解室,一场房屋买卖纠纷调解正在进行。
  “购房时开发商承诺退还差价,但没有按约定履行。我们多次要求退还房屋差价,开发商均以资金紧张为由拖延支付。”业主苏安甜、覃子航等人到综治中心反映。
  在了解清楚情况后,贵城街道综治中心组织区法院、住建局工作人员及调解员联合“会诊”。经过5小时协商,开发商最终同意在半年内退还业主差额款项。“调解员依法办事,既解‘法结’,又解‘心结’。”业主代表苏安甜感动地说。
  这样的矛调实践,在广西各级综治中心并非个例。
  南宁市武鸣区依托“平安武鸣”指挥调度系统,统筹233个调委会、5个行业性调解组织、15个商会调解组织、15个警民联调队伍,调动1500余名调解员和2250名“法律明白人”参与普法宣传、矛盾调解、法律服务工作。2024年累计化解矛盾纠纷1419件,调解成功率高达99%,实现在线矛盾纠纷闭环管理、精准调解,有效提升了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化水平。
  来宾市忻城县通过建立“村(社区)排查上报-乡镇分析研判-县区统筹协调”三级联动体系,形成“事件受理-任务分派-监督处置-定期会商-结果反馈-办结记录-回访评价-考核考评”处置模式,让各类案事件和风险隐患闭环处置。2024年忻城县两级综治中心累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280件,成功调处1231件,调解成功率达96.2%。成功化解县砖厂土地纠纷、思耕村林地纠纷等多起历史积案,生动诠释了综治中心在基层治理中的实战效能。
  
  风险隐患“一键防控”
  
  “您刚才接到的是诈骗电话,请保护好资金安全,并到最近的派出所报案。”6月12日,桂林市公安局反诈中心的电话,让蒋女士保住了一大笔血汗钱。
  这天,蒋女士接到一个冒充“公安局”的诈骗电话,称其个人身份信息泄露,被人利用在外省洗钱。正当她准备按对方指示操作时,反诈预警系统及时切断了通话。
  桂林市公安局反诈中心与桂林移动联合打造的诈骗电话自动筛查预警系统,已悄然启动并链接到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只要骗子一来电,市民的手机马上会弹出警示信息。如发现像蒋女士这样长时间通话的情况,我们会马上切断通话,进行人工提醒。”中心工作人员介绍。
  作为诈骗电话技术反制系统的“升级版”,预警系统引入了权威报案数据和诈骗号码数据库,通过分析“冒充领导”“冒充公检法查案”等高发诈骗警情中嫌疑人拨打电话的特点设置预警,一旦发现异常,马上预警。从“见招拆招”到“制敌先机”,系统运行半年来,已为市民成功止付、挽回经济损失1883万元。
  在贵州、广西交界的隆林各族自治县,覆盖全城的智能监控系统正全天候守护着县城安全。
  隆林各族自治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允刚介绍,在这个社会治安情况复杂的山区县城,仅靠人防无法监管,借助科技力量,较好地破解了安防难题。
  隆林县将雪亮工程、平安城市、智慧城管等公共安全监控系统纳入综治中心平台,汇集社情、警情、案情等数据,以数据支撑风险精准预警。2024年以来,对辖区389名三级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和1534名刑满释放人员实现动态管理,肇事肇祸“零发生”,安置和帮教率达100%。
  南宁市武鸣区综治中心依托“平安武鸣”平台,协助公安机关进行动态布警、精准防控、全域覆盖工作,对辖区内重点人员、重点物品、重点部位实施管控。目前已在学校、银行、医院等386个关键领域加装一键报警器,在重要卡口和重点部位安装两万个监控摄像头,全面收集辖区警情、访情、网情、民情“四类情况”和社会面稳定、社会治安、重大矛盾纠纷调处“三个状况”,实现数据汇聚、分析研判与风险预警一体化,有效提高了重大风险预测、预警、预防和应对处置能力。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法委综治督导处处长刘军介绍:“这些治理成效的取得,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通过部门协作、数据共享、系统整合,对各类风险实时监测、科学预警,推动风险防控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转变。”
  
  平安建设“一体指挥”
  
  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宏大版图中,综治中心正逐渐凸显其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广西积极推进各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不仅为平安广西建设注入强大动力,更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初夏时节,漫步桂林市临桂区四塘镇,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卷跃然眼前:稻田里禾苗青翠,状元桥畔游人如织,义务巡防队员穿梭于村屯间巡逻,街巷整洁宁静……这座承载着清代名儒陈宏谋故里文脉的小镇,依托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通过“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快速响应机制,使矛盾纠纷“止于未发、化于未诉”,连续3年实现矛盾纠纷“去存量、控增量”。
  四塘镇是桂林市临桂区的工业重镇,也是农业强镇、旅游名镇。面对基层治理任务繁重、矛盾纠纷复杂多元等问题,四塘镇以综治中心为枢纽,整合信访、矛盾纠纷调解等9项职能,打造“五室一体”综合平台,推出“党建引领+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全域治理模式,对突出、顽固、疑难问题进行“集中会诊、精准开方”,确保各类风险隐患及时化解,构建起“隐患联查、矛盾联调、平安联创”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这里不仅是全镇的综治中心,更是预警中心。”四塘镇党委书记谢小亮介绍道,“科技赋能让治理更精准、让案件办理更高效。”
  5月12日上午,四塘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通过监控发现刘村村口人员异常聚集。放大画面后,村民张某和李某正在激烈争执,李某手持铁锹,情绪异常激动。工作人员迅速“吹哨”,联动该村网格员、驻村辅警和镇司法所工作人员组成调解小组,迅速赶到现场,及时稳定住双方情绪,成功避免了矛盾进一步升级。
  广西各级综治中心聚焦各地易发多发的矛盾纠纷领域,积极推动资源整合、要素集合、力量聚合,建立“三驻”工作机制:政法单位、信访、调解组织常态入驻,平安建设关联部门动态轮驻,相关诉求涉及单位和社会力量随叫随驻,实行集中式办公、一体化调度、专班化管理,实现矛盾纠纷和利益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2024年以来,全区各级综治中心累计排查矛盾纠纷19.2万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6%以上。在高效调解矛盾纠纷的同时,综治中心还积极拓展民生服务功能,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便民服务,让群众遇到问题有地方“找个说法”。
  “我们将持续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升服务能力,让这一平台在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人民群众的道路上发挥更大作用,为广西长治久安和人民幸福安康保驾护航。”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平安建设指导处处长罗翼飞表示。
  ● 责任编辑:王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