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文章标题:
“法学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品牌”系列报道之五
为平安八闽书写法“智”新篇
“截至目前,全省建立法学专家库94个,选聘入库法学专家3100余名,建立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1268个,挂牌成立‘法学专家咨询工作室’183个;参与实质性解决各类矛盾和信访诉求3300余件;组织法学专家参与50多部地方性法规规章的立法调研、咨询论证和起草,以及40多部法规规章实施效果评估……”
5月21日,中国法学会在福州召开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和法学专家咨询工作会议。会上,福建省法学会交出这份“期中答卷”,并向全国介绍“福建经验”。
福建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近年来,福建省法学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的重要法治理念和法治实践,发挥高端智库优势,推动符合当地特色的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建设,不断为地方经济发展“高质量”、为平安福建“高颜值”贡献智慧和力量。
助力沿海地区向海图强
“超规模养殖会破坏水环境,破坏海洋生态。我们要依法养殖、科学养殖、生态养殖,才能利长远,实现向海图强。”
2024年8月的一天,烈日炎炎,霞浦县法学专家王喜曦、高洁顶着酷暑,来到某海域开展规范化养殖普法宣传。在渔排上,他们对养殖户进行“清海”政策宣讲和法律法规宣传,耐心地听取其诉求,对他们提出的疑问从法律角度进行分析和解答,使养殖户对“清海”整治工作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主动配合。类似这样,霞浦法学专家送法上渔排、参与“清海”工作决策的有10余次,出具法律咨询意见书16份。
近年来,在宁德市法学会的指导下,霞浦县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规范化建设从陆地延伸到海上,在“海上社区”设立“法学会海上会员工作室”等法学专家咨询联系点4个,组建“清海”工作专家团队,参与海上养殖矛盾纠纷会诊、化解,实现“小事不出排、大事不上岸”。
受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工作指挥部的委托,霞浦县法学会指派法学专家苏晖带领4名专家组成团队,就“如何处理海漂垃圾,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开展调研,经过实地走访、座谈、分析原因后形成调研报告,得到生态环境有关部门的重视。法学专家团队参与起草了《进一步加强海漂垃圾综合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全力守护好霞浦的碧海银滩。在法学专家协助下,当地海洋渔业部门还重新编制发布了《霞浦县海水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明确了“哪里可以养、养什么、养多少、怎么养”的问题,实现了“有度、有序、有证、有偿”规范养殖。
发挥智库优势,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福建沿海地区法学会深度融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贯彻落实“努力使海洋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具体体现。
如今,在福州、泉州、厦门、漳州等沿海城市,各级法学会依托综治中心等阵地不断打造各具特色的基层服务站点,助力海洋生态保护和海洋经济发展,组织法学会会员、法学专家进驻站点开展法律服务,打造“海上枫桥”,将法律服务贯通渔区“最后一公里”。
为两岸融合发展贡献智慧
“真的太感谢你们了,下那么大的雨,还亲自上门给我们调解纠纷,现在赔偿款拿到手了,我可以安心养伤了……”福建漳平茶农李某收到雇主支付的赔偿款后,激动地对漳平市法学专家曾志娇说。
原来,李某受雇于龙岩市漳平台创园某台湾地区企业,在一次采茶过程中意外摔伤,双方就劳务伤害纠纷赔偿事宜协商未果,于是某台企向“台胞权益保障工作室”申请纠纷调解服务。入驻在该工作室的曾志娇第一时间向双方了解情况,并联系司法所组织台胞调解员及“理事公”组成调解团队进行调解。调解当天,下起了瓢泼大雨。由于李某行动不便,曾志娇组织调解团队冒雨上门调解,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释法明理,双方达成一致调解协议,一起涉台矛盾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记者了解到,漳平台创园是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目前入驻台企82家、台农600多人。核心区永福镇是台商个体在大陆投资最密集的乡镇、中国大陆最大的高山乌龙茶生产基地,被台商誉为“大陆阿里山”。
近年来,在龙岩市法学会的指导下,漳平市以法学专家咨询工作为抓手,在永福镇设立基层服务站点,依托综治中心联动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和漳平台创园管委会等部门召开涉台司法联席会议、台农座谈会,开展送法进台企、“两岸情缘茶话会”、台农司法体验日等活动;组织法学专家、法学会会员参与园区矛盾风险排查,帮助台农解决土地租赁、买卖合同、劳务等矛盾纠纷,创设“3+3+3”涉台服务机制,为台农提供诉讼指导、法律咨询、案件回访等服务,为台农土地流转、林地承包等提出法律建议,让台胞台农更好地融入当地、发展产业,以司法暖人心助推“两岸一家亲”。
龙岩、漳平两级法学会以优质法律服务赋能台商台企,是福建省法学会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的具体体现。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建设进一步向台商投资区、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等阵地延伸。
在漳州台商投资区,由漳州市法学专家陈德明领衔的专家团队,在全省首个“警律护台企联动示范点”基础上,依托综治中心打造了为台胞台企提供法律服务的“漳州台商投资区专家工作室”,全力为海峡两岸融合发展贡献法“智”力量。
积极守护生态福建“高颜值”
“出发,出发!”
某个周末的早上,祝邵福像往常一样,穿上了志愿者红马甲,来到福建南平邵武市武夷山国家公园综治中心联盟水北镇工作站法学专家咨询工作站,与已经聚集在这里的司法巡山队成员汇合后,向武夷山国家公园深处进发。
祝邵福是邵武市司法巡山活动组织者之一,也是巡山队中人所皆知的法学专家。
武夷山国家公园,是我国唯一一个建立在既是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保护地的国家公园,有着地球同纬度现存面积最大、最典型、保存最完整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
南平市委政法委组织沿山的南平建阳区、武夷山市、邵武市、光泽县等4个县(市、区)委政法委联合成立了武夷山国家公园综治中心联盟。邵武市法学会依托武夷山国家公园综治中心联盟水北镇工作站,设立法学专家咨询工作站,祝邵福等专家及其团队以此为驻点,身体力行、常态化参与到武夷山生态保护行动中。
武夷山市法学会将基层服务站设立在武夷山国家公园景区必经的路口,创新“快、联、情”涉旅纠纷调解工作机制,由法学专家牵头景区管委会等部门人员开展会商,对重大复杂的涉旅纠纷提出法律意见。2024年以来,已参与化解涉旅纠纷18件。聚焦武夷山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重点茶产区、重点水域区,选派法学专家参与武夷山国家公园、星村镇、东溪水库三个“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先行示范区”建设,对示范区内宝贵生态资源进行重点保护、联合防治,有效提升了群众维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
不仅在南平,三明、龙岩、漳州、泉州、宁德、莆田等山区县市区的法学会,同样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参与政法工作的重要抓手。比如,漳州市南靖县在云水谣景区设立法学会基层服务站,推动法学专家、法学会会员参与土楼旅游景区非警务警情矛盾纠纷调解工作;龙岩市武平县法学会以万安镇捷文村基层法律服务站——“林农法治夜校”为阵地,为该县林农提供常态化法治教育,为深化林改和林区振兴探寻新思路、注入新活力。
成效还不止于此。近年来,福建依托综治中心这个最贴近群众的阵地设立的927个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在实战化运作中已经实现了实体融合、力量融合、机制融合。福建省法学会还探索建立了省法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27个直属研究会挂点联系制度,推动省、市、县三级法学专家资源统筹联动,推动优质法律资源下倾,有效充实了基层法治力量。
● 责任编辑:曹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