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文章标题:
积极作为 有效赋能
-- ——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进驻综治中心的“江安实践”
“感谢法学会专家和综治中心干部,合力解决了我们的心头大事!”2025年3月,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一起涉及328户农户的土地流转合同纠纷调解成功后,农户代表紧紧握住江安县法学会法学专家的手,动情地说。此前,江安县法学会通过联单机制整合综治中心、农业农村局、工商联等多方力量,经过三轮调解促成农户与某公司达成协议并予以司法确认,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
这是江安县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参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推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江安县法学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基层服务站点主动融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让法学法律力量在多元解纷格局中积极作为、有效赋能。一方面,综合评估纠纷化解方案是否合法合规、是否符合公序良俗、是否满足各方基本愿望诉求,为纠纷化解提供专业支撑,提出专业法律咨询意见。另一方面,积极发挥法学专家咨询作用,直接参与重大疑难纠纷化解,为平安江安、法治江安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全域专家”进驻多元解纷新格局
江安县综治中心位于县城中心十字路口位置,硕大的招牌、窗明几净的办事窗口、便捷的地理位置已经成为老百姓口中“能办事的地”。从2009年的江安县“大调解”中心到如今实现“五有”“五个规范化”的“一站式”解纷平台,江安县综治中心的“升级路”就是在法治轨道上绘就多元解纷的“路线图”,法学会的力量始终贯穿其中。
有效融合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将法学会的“专家智囊团”转化为综治中心的“法治智库”,江安县法学会法治实践成果丰硕。
江安县法学会副会长陈平对《民主与法制》社记者介绍,自2021年来,江安县法学会推动法学专家咨询工作制度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坚持“一盘棋”“一体化”思路,在全县建立形成治理领域全面覆盖、重点领域重点覆盖的法学会基层站点和法学专家咨询工作“全域专家”工作体系。
在矛盾纠纷调处方面,江安县法学会推动法学专家开展“出诊”“问诊”“会诊”“巡诊”“复诊”的“五诊”服务,以劳资、生态环境、征地拆迁、交通安全、房地产、土地和林权争议、婚恋家庭等领域为重点,以智力支持、咨询意见、专业指导和下访接访等形式,为矛盾纠纷调处提供专业化法律咨询意见,推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提升矛盾纠纷调解公信力。
值得一提的是,江安县法学会还积极探索了“法学专家+订制调解”工作模式,建立“三订”机制,为当事人提供个性化的法律服务。当事人根据“疑难纠纷、简易纠纷、普通纠纷”的分类,结合自身需求“订”专家、“订”时间、“订”方式,享受便捷、高效的调解咨询服务。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解纷需求,还进一步提高了多元解纷和法律咨询的质效,让法治服务在基层更具温度和亲和力。
今年1月以来,江安县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协助县综治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功化解纠纷89件,占化解总数30%以上,取得了群众满意的实际效果。
“四单机制”融入矛盾纠纷化解全链条
2025年3月,有群众到江安县综治中心求助,某铁塔公司在居民小区安装基站导致楼顶漏水,造成住户房屋财产受损。综治中心受理该起纠纷后,立即与县法学会开展会商研判。根据研判结果,县法学会分派给属地镇协同处理,并指派擅长损害赔偿的法学专家接案。法学专家接到任务后,迅速联动县纪委监委、县经商科技局等相关单位共同开展调查取证工作,同时与该公司和涉及住户居民进行沟通协调。经过多次会商研判,法学专家提出了专业的法律咨询意见和合理的化解方案,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成功化解了这起损害赔偿纠纷。这是江安县法学会的“四单”机制发挥显著作用的一个案例。
为破解调解资源分散、群众奔波诉累等困境,江安县法学会创新推出矛盾纠纷分单、派单、联单、返单的“四单”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统筹整合,让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产生实效,让法学专家全流程、全链条深度参与矛盾纠纷调解,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纠纷化解服务。
先行分单是基础。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依据纠纷特点、化解难度、内容标的等,精准指派相应法学专家接案,与专职调解员携手开展调解工作,确保专业对口、有的放矢。
精准派单是关键。针对跨区域和跨部门的复杂案件,综治中心明确牵头与配合单位,法学会协调相关责任部门和镇街协同作战,凝聚强大化解合力。
协调联单是保障。落实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涉事镇、村(社区)矛盾纠纷化解稳控责任,推动“属事属地”单位与法学专家共同会商研判、联合调解,形成齐抓共管良好局面。
按时返单是闭环。基层服务站点根据矛盾纠纷衍变激化风险,划分为红、橙、黄、蓝的“四色等级”,限定化解时限,按时上报销号,实现矛盾纠纷全流程、全链条管理,切实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为维护社会稳定、助力和谐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与此同时,江安县法学会还围绕重大决策咨询等事项,从法学会会员中吸纳选择资深法学法律人才组成法学专家“总库”,辐射组建和优化调整家庭、物业、医患、道交等12个调解专家“分库”。法学专家为化解矛盾纠纷把脉支招,参加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分析研判、专题会商案情,为纠纷化解提供法律、政策咨询服务。
“四学联动”提升综治中心法治化
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工作中,如何最大效力地发挥法学会联系和团结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提升基层法治能力?江安县法学会给出了自己的“答卷”。
陈平对记者表示,近年来,江安县法学会构建“专家领学+集体研学+交流互学+实地践学”的“四学联动”学习模式。通过邀请法学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组织案例研讨、跨部门交流以及现场教学等方式,系统提升综治中心基层干部法治能力。通过“学理论、研案例、拓思路、强实践”闭环机制,有效破解基层干部法治素养与实践能力不匹配问题,为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提供坚实保障。
“基层干部在处理日常治安案件以及矛盾纠纷时,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知识,依法依规解决问题,为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筑牢了人才根基。”陈平说道。
2024年以来,江安县纠纷调解周期大幅缩短,全县化解纠纷矛盾3967件、减少诉讼案件1297件,纠纷化解率96.67%、司法确认率47.8%。江安县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与综治中心的深度融合,取得显著成效。
江安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县法学会会长杨香檀对记者表示,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是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服务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助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的重要平台,是密切联系群众、更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的重要阵地。江安县法学会通过在综治中心设立基层服务站点,整合法学专家咨询工作,推动法律服务供给与基层治理需求精准对接,实现群众“最多跑一地”。这种融合既强化了法治保障的权威性,又提升了矛盾化解的实效性,更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全链条法治服务,推动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基层治理新生态。
未来,江安县法学会将积极推动基层服务站点入驻各级综治中心,以实际行动成为化解矛盾的“先锋队”、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公平正义的“守护者”,走出一条法治引领、会员参与、专业支撑、群众响应、精准高效之路,在服务法治实践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 责任编辑:周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