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必贵:为万千青少年点亮法治明灯

  在安徽省霍山县,提及县关工委主任邵必贵,人们都会由衷称赞。他是老党员坚守奉献的典范,更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一面旗帜。2024年12月,霍山县关工委荣获中央组织部“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邵必贵受邀出席颁奖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这份至高荣誉的背后,是他带领霍山县青少年普法十八载如一日的辛勤付出。

  
  要将红色精神传承下去
  
  1948年,邵必贵出生于霍山县一个革命家庭,祖辈中有两位先烈、三位红军,连续四代五人从军的红色家史,自幼便在他心中播下家国情怀的种子。少年时,他常听长辈讲述革命故事,那些为理想信念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让他立志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艰苦环境中,邵必贵勤奋好学。白天帮家里干农活儿,晚上就着煤油灯读书。凭借优异成绩,他成为村里为数不多的知识青年。参加工作后,他从基层干起,凭出色能力和踏实作风,逐步走上领导岗位。
  1970年,邵必贵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旗下宣誓的那一刻,他决心将一生奉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这份誓言成为他一直坚守的信念。
  2007年,邵必贵从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岗位退休,缘于他丰富的经验和出色领导能力,几家企业想要高薪聘请他,然而他却另有打算。
  霍山作为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如何将这些财富传承给下一代?邵必贵一直思考这个问题。
  很多人不理解,认为退休就该享受悠闲生活,邵必贵却说:“我是党员,不能只图个人享受,得为孩子们做点事。”他毅然挑起县关工委主任重担,并表示关心下一代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愿意贡献自身全部力量。
  
  投身关心下一代事业
  
  接手关工委工作时,困难重重:人员不足、经费紧张、缺乏经验。邵必贵没有退缩,他走访单位争取支持,与团队成员研讨工作方法。他相信只要用心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党委重视,政府投入,部门支持,霍山县关工委用行动绘就了一幅生动画面。县委县政府将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摆在重要位置,作为巩固提升全国法治先进县的一件大事,县委书记任名誉组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为组长,县关工委主任为常务副组长,统筹协调全县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多年来,县关工委工作坚持“四个一”原则:县委常委会每年听取1至2次专题工作汇报,及时解决难题;县政府每年拨付1次专项经费,提供15万元资金保障;每年以县委名义召开1次经验交流会;每届青少年普法工作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召开1次表彰会,激发全社会参与积极性。
  邵必贵牵头组织成立霍山县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宣讲团,并担任团长。全县组建“五老”宣讲团、“红领巾”宣讲团、“共青团”宣讲团等多支队伍,公检法司分别成立以主要领导为团长的“五老”宣讲团服务分团。利用离得近、叫得应、接地气、有威信的优势,“五老”帮助化解群众烦心事,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通过县统一培训宣讲队伍、编写宣讲材料、开展宣讲活动、进行普法考试、拨付专项经费,实现人员、内容、计划、活动、经费件件落实。组织政法“五老”+法治副校长寒暑假走进乡村社区普法,采用“五个一”模式,即举办1堂法律讲座、赠送1批法律宣传手册、发放1次调查问卷、演出1场情景剧、开展1次知识竞赛,活动有声有色。
  截至目前,全县7500多名“五老”同志、120名法治副校长活跃在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一线,每年开展宣讲300余场,免费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受教育青少年达5万人次。
  邵必贵深知,传统说教式普法难以吸引青少年,必须创新普法形式,让法治教育“活”起来。将思想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结合,是霍山县普法工作特色,邵必贵常结合自家红色家史和工作经历,深入学校、机关、企业讲述革命史、发展史和成长史,他深入浅出,用故事讲述大道理,引导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树立正确价值观和法治观念。
  开展看守所法治警示教育实践活动,是霍山县普法常态项目。县关工委、司法局会同公安局、学校,连续8年组织学生到霍山县看守所开展法治警示教育实践活动,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目睹“高墙内的铁窗生活”,霍山职业学校何同学在观后感中写道:“看守所让我感受到铁窗冰凉和法律威严以及服刑人员对自由的渴望。”身临其境的教育,让学生深刻认识违法犯罪后果。
  县关工委每年组织全县中小学校开展“老少同行动 送法进校园”“法治伴我行 成才又成人”系列活动;在县公安局成立“徐自毅工作室”,关心民辅警子女成长,举办暑期公安“警娃”爱心托管班;会同佛子岭镇建立千米法治宣传大道,会同落儿岭镇在古桥畈村打造青少年法治文化公园,建立迎驾春风青少年研学基地,在10所学校建设青少年法治教育资源教室等,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教育。
  下符桥镇一男子杀妻后被判死刑,俩孩子相依为命。关工委伸出援手申请援助资金近8万元,如今两个孩子学业有成走上工作岗位……霍山县健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体系,开通了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成立“青少年维权岗”“未成年人维权工作站”“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室”“少年法庭”,建成“青少年维权基地”4处、法律援助工作站30个,组织法治报告团进校园160余场,有效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家庭贫困,缺乏关爱,被胁迫加入犯罪团伙,这是未成年人傅某的不幸遭遇。邵必贵得知后,第一时间来到傅某家中了解情况,积极奔走为傅某争取司法救助。
  傅某缓刑归家后,邵必贵多次上门谈心,鼓励他振作。得知他对电商经营感兴趣,邵必贵资助1000元让他参加培训班。傅某重拾信心,努力学习电商技能,开起网店,生意越来越好。如今,他收入稳定,还买了轿车,带爷爷奶奶旅游,生活发生巨变。邻居称赞:“浪子回头金不换!”
  罗某因沉迷网络辍学,在邵必贵的帮助下,读了职工大学,成为青年岗位能手,月收入7000多元。
  “每个失足少年背后都有原因,他们更需关爱和引导。”邵必贵认为,关工委工作不仅要关注普通教育,更要关心问题青少年,一次援手或许改变孩子一生。
  
  十八载春秋诠释初心
  
  全身心投入工作,邵必贵对家庭却满是愧疚。几年前老伴儿患病,正是关工委工作忙碌期。白天,邵必贵奔波于学校社区,晚上,赶到六安医院照顾老伴儿。为不耽误工作,他将老伴儿转回霍山治疗。2021年4月2日,邵必贵要为霍山二中2000余名师生作宣讲,开讲前接到医院电话告知老伴儿病情恶化。等他赶到医院,老伴儿已离世。
  “这些年,她默默承担太多,我亏欠她太多。”说起老伴儿,邵必贵黯然流泪。在他的影响下,儿子儿媳也加入志愿者队伍,参与青少年帮扶活动。
  近20年,邵必贵作红色法治报告500余场,受教育人次达30多万,但他拒收讲课费,还将奖金全部捐给贫困儿童。
  城关小学的校史馆里,珍藏着学生写给他的信:“邵爷爷,您的行动帮助我们成长,我长大后也要像您一样,帮助更多人。”这样的信件,邵必贵收到上百封,他都仔细收藏,这些话语是对他工作的最大褒奖。
  十八载春秋,邵必贵用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国关心下一代最美五老等称号。在他带领下,霍山县关工委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蝉联四届“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集体”。霍山县连续17年实现在校生零犯罪,连续16年荣获全国综治先进县,两次捧回“长安杯”。
  中国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张苏军称赞:“邵主任工作热情高,把工作当作事业,他的精神、品质和精力,是全国‘最美五老’,是全国榜样,是关工系统的亮丽名片。”
  六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霍山县委书记张守锐说:“霍山县关工委在邵主任带领下,政治站位高,使命担当强,关工委及其工作已成为我县的特色品牌。”
  在邵必贵影响下,霍山县越来越多人加入关心下一代事业,全县7500名“五老”发挥优势,各级部门协同合作,形成全社会关爱青少年成长的良好氛围。
  如今,77岁的邵必贵仍坚守关工委岗位,他说:“只要还有一个孩子需要我,我就不会停下。”
  ● 责任编辑:陈致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