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增强港澳青年国家意识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并对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提出明确要求。
  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以下简称“爱国主义教育法”),为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爱国主义教育法第23条对港澳同胞等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作出相应规定,“国家采取措施开展历史文化教育和‘一国两制’实践教育,增强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的爱国精神,自觉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
  近年来,香港、澳门特区政府携手社会各界,全方位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积极弘扬以爱国爱港爱澳为核心的主流价值观。港澳青年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日益增强,爱国爱港爱澳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一国两制”实践,需持续开展好爱国主义教育,凝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
  
  夯实制度基石
  增进港澳青年对“一国两制”的认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一国两制”是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好制度,“一国两制”方针既坚守“一国”之本,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也从实际情况出发,最大程度地善用“两制”之利,将香港、澳门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以实现更好的发展。同时,“一国两制”方针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特别行政区所有居民应该自觉尊重和维护国家的根本制度。
  宪法第24条对国家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作出规定。爱国主义教育法以立法形式保障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第23条规定国家采取措施开展“一国两制”实践教育。香港、澳门特区政府,持续推进宪法与基本法教育,设立专门机构和部门,制定、执行相关政策,帮助广大青年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和基本法意识,坚定“一国两制”制度自信。
  新时代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可进一步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与开展宪法教育、基本法教育、“一国两制”实践教育相结合。发挥特区政府积极作为、教育主导、社团参与的协同作用,通过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课程改革、搭建网络学习平台、组织内地知名法学专家赴港澳地区授课、举办系列大型推广活动、港澳与内地青年交流等,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普法宣传格局。让港澳同胞特别是青年深入了解宪法、基本法和“一国两制”等知识,深刻理解“一国两制”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联系,不断增强投身“一国两制”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凝聚思想共识
  增进港澳青年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强香港、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以国家认同教育培养国民的国家认同感,是国民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内容。国家认同教育是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港澳青年作为“一国两制”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价值观和使命感的培养至关重要,应多渠道增进其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梁启超先生曾说,“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强化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根本手段是历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第23条规定,国家采取措施开展历史文化教育,增强港澳同胞的爱国精神。近年来,香港社会在历史教育领域的努力取得一定成效,2020年12月,《香港志》首册出版,这不仅是一本历史著作,也是对香港回归后宏观历史叙事和历史教育缺失的反思和补足,旨在呈现香港与祖国不可分割、荣辱与共的历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澳门一直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各类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有声有色,爱国爱澳的优良传统,凝聚升华为澳门社会的核心价值。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在发表2024年财政年度施政报告时提出,要深化爱国爱澳宣传教育,深入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
  开展国情国史教育,可积极通过各渠道、各平台讲好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讲好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发愤图强的光辉历程,以及新中国走过的不平凡道路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讲好“中国故事”“香港故事”“澳门故事”,从中华文明史、近代抗争史和党的奋斗史三个历史维度讲好港澳同胞同祖国“风雨同舟、血脉相连”的历史渊源;讲好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与港澳发展,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史中港澳同胞作出的重要贡献;讲好回归以来香港、澳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化等等。让港澳青年认识到“我从哪里来”“我是谁”这些根本性问题,深化对国家历史和发展的认识,增强身份认同。广泛推动港澳青年赴内地实地考察、学习、实习,与内地同学、同行交流,沉浸式体验中华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国家建设的快速发展,了解国家推出的港澳青年在内地升学、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体会国家对港澳青年的关怀和厚爱,感悟港澳与国家命运相连的道理,增强内心的归属感和国家认同。
  
  坚定文化自信
  增进港澳青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不断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丰厚历史文化滋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爱国主义植根于我国历史文化沃土,对共同历史和文化的追溯是强化港澳青年国家认同的重要方式,能够激发港澳青年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文化成为香港发展的关键词之一,香港特区政府重视弘扬中华文化,成立弘扬中华文化办公室,每年举办介绍国家发展和成就的专题展览、超过50项推广中华文化和历史的活动,首次举办中华文化节等,让香港市民更深入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培养爱国精神。澳门作为中西文化的交汇点,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澳门的历史中显示出开放性和包容性,各种文明美美与共、和合共生。《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把澳门建设成“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澳门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也朝着这个方向共同努力,丰富的文化活动让澳门展现出勃勃生机,为世界看中国提供了一个窗口。
  香港和澳门既坚守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充分包容外来文化,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等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港澳地区的传承传播,要始终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文化基因,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强港澳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强化资源整合,搭建全面性、立体化的文化传播格局;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民族传统节庆、国家公祭仪式等来增强人民的爱国情怀,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生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增加中华文化的展陈频次、组织系列宣传推广活动,推进港澳青年到内地历史文化场域考察;用好诸如《哪吒2》等文艺作品,兴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潮,激起港澳居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切共鸣;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化港澳与内地文化创意领域的合作,通过技术赋能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命力;发挥香港、澳门中西荟萃的文化优势,增进多元文化交流融合,深化国际交往合作,讲好中国故事、香港故事、澳门故事,凝聚一切积极力量,画出海内外支持“一国两制”事业的最大同心圆。
  
  厚植爱国情怀
  激励港澳青年积极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心系港澳青年,多次深情寄语,鼓励大家厚植家国情怀,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国家明确了香港建设“三中心、一高地”,澳门建设“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定位,鼓励香港、澳门在强国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近年来,香港、澳门特区积极主动参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不断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融合体制资源,深化协同发展,积极开展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前沿的科技创新,助力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一国两制”的应有之义,也是探索发展新路径、开拓发展新空间、增添发展新动力的客观要求。面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机遇,香港、澳门特区要发挥好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用好“一国两制”优势,推动爱国主义精神转化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自觉行动。关爱青年,进一步加强对港澳青年的舆论宣传力度,为他们成长成才、施展抱负创造更好环境和条件;立足港澳青年需求组织开展交流活动,不断拓展交流领域、创新交流方式、深化交流效果;破解深度合作区法治领域突出问题,开展相关研究、培训工作等,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坚实法治保障;落实港澳青年在内地升学、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提高港澳青年政策的统筹协调性、落地顺畅度;破解融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障碍,打通涉港澳青年事项的“卡口”和“堵点”,保护港澳青年权益,调动其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参与国家发展建设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助力港澳青年抓住国家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把爱国情、强国志转化为报国行,早日成长为可堪大任的栋梁之材。
  
  推动科技赋能
  引导港澳青年共建美好家园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即时、交互、个性的新媒体正深刻融入和改变着广大青年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可借助现代传播手段,不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激发港澳青年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聚焦港澳青年的线上关切,搭建主题教育网站,集资讯、授课、互动于一体,发布港澳青年关心的国家政策、法律知识、热点话题,组织线上政策解读会、专家讲座、职业规划沙龙等,讲述中国法治故事,宣传法治建设成就,激发广大青年学习的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加大数字化建设力度,制作爱国主义题材的短视频、微短剧、动漫、游戏等,使传统文化更鲜活、文化自信更饱满,让青年在参与体验中深化学习效果,增强认同;用好小红书、微信、哔哩哔哩等平台,设置爱国主义教育相关宣传主题,有的放矢地引导港澳与内地青年线上互动,在“面对面”与“键对键”的多位适应中交往交流交融;发挥在广大青年中影响力大的小红书青年博主作用,通过合作在其账号中宣传港澳与内地青年交流活动,扩大活动社会影响力;创设互联网宣传教育高地,提高对西方国家网络文化渗透的有效防范和处理能力,构建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宣传教育场域,使网络空间成为共建家园的最大增量。
  港澳青年发展得好,香港、澳门就会发展得好,国家就会发展得好。加强港澳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事关香港、澳门长治久安,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要工作。赓续爱国传统,持续涵养港澳青年国家意识,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港澳青年能够厚植家国情怀、锤炼过硬本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用爱国爱港爱澳的实际行动续写“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新篇章,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系中国法学学术交流中心二处(台港澳办)处长、副研究员〕
  ● 责任编辑:高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