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公安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

  2024年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就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高水平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作出重大部署。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需要以新警务理念为先导、以新运行模式为关键、以新技术装备为支撑、以新管理体系为保障,建立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高水平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
  公安高等教育作为公安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为公安机关输送德才兼备高素质公安专业人才的使命与担当,必须积极响应“创新、主动、规范、协同、精细、务实”的新警务理念,紧扣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的要求,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公安人才,以教育现代化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
  
  理念引领:
  锻造新时代政治过硬公安铁军
  
  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是公安高等教育的总要求。公安高等教育必须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依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等课程教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公安工作的重要论述,让学生深刻理解公安工作所肩负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筑牢学生的政治根基。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警务活动、社区警务实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公安工作的实际要求和挑战,增强对公安机关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理念内化为学生的政治自觉与职业操守,培养一支政治过硬的公安队伍。
  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是公安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公安高等教育通过系统的忠诚教育,培养学生在复杂社会环境中能够经受住各种考验,具备坚守忠诚、依法履职的能力,为公安工作现代化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新时代公安铁军。如邀请公安英模进校园,以真实案例诠释“忠诚”的实践意义;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忠诚意识;通过分析警示教育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让“忠诚”成为学生的内心信仰与行动自觉。
  创新、主动、规范、协同、精细、务实的新警务理念是公安高等教育的根本遵循。公安高等教育须以新警务理念为引领,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新技术开展警务工作的能力,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应用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警务科技创新项目,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主动警务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治安动态,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执法规范教育,让学生熟悉公安执法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操作流程,确保执法规范、公正、文明;推动协同共治理念的培养,让学生了解公安工作与其他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协同合作机制;培养学生的精细工作态度和务实工作作风,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注重细节、脚踏实地,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为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人才培养:
  打造适应新质战斗力的专业人才
  
  科技应用能力的培养。“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和“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推动公安高等教育向科技应用能力培养转型。公安高等教育要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场景新范式,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与公安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深化公安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推动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智能化升级,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公安高等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探索公安人才培养新路径,培养“数字+技能”复合型人才。构建“三维四阶”培养体系,即以专业认知维度、技术融合维度、实战应用维度为框架,通过基础认知、技术掌握、系统运用、创新应用四个培养阶段,形成螺旋式上升的科技应用能力培养路径。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科技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智慧警务、数据导侦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法治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深化法治公安建设的进程中,公安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律素养,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培养学生如何取证,如何做笔录,如何查找运用最新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以及规章制度,如何实现执法公正、规范,如何掌握区块链技术确保证据链完整,并依法认定证据效力的能力。实践中,公安执法人员需要运用法律知识和当事人进行沟通,化解矛盾、解决纠纷,要注重事实、证据,以及法律的运用等原则。公安院校需要不断改进、探索、创新、丰富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强化法治思维,更好地适应法治公安建设的现实需求。
  国际警务协作能力的培养。随着数字时代犯罪形势的变化,全球安全治理面临网络安全、虚拟货币洗钱、跨境电子证据合法性审查等新型技术应用能力的考验,急需高素质的涉外警务法治人才的培养。在培养模式上,构建“国内+国外”“理论+实践”“线上+线下”的培养模式;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引聘具有国际执法合作和涉外警务经验的警务人员担任兼职教官,鼓励支持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国际警务合作研究,组建跨学科师资队伍;在机制建设上,建立国际教官互派、学历互认、资源共享的长效机制。通过多方协同形成合力,培养更多具备专业能力、跨文化沟通协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涉外警务法治人才,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课程优化:
  构建适配多元需求的专业教学体系
  
  构建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结合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的需求,及时调整和优化公安院校的学科专业设置,增设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无人机技术等前沿科技相关的课程或专业方向,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开设“无人机警务驾驶”课程、江苏警官学院开设“警用无人航空器实训”课程、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成立无人机警务应用研究中心,以及运用“无人机+5G”立体巡防模拟系统等,通过这些课程,让学生掌握无人机应用技能,更好地适应“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可以为公安机关培养急需的专业科技人才,服务公安实战需求。
  构建跨学科融合发展课程。为适应新时代公安工作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要打破传统学科界限,融合公安学、法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知识,构建跨学科融合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设计如下课程:“公安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培养学生大数据分析能力,掌握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能,应用于公安数据分析,提升警务决策科学性与精准性;“人工智能与警务决策”,讲授人工智能技术在警务领域的应用,如智能监控、犯罪预测等,同时涉及算法偏差、数据安全等法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网络犯罪侦查与电子证据”,涵盖网络犯罪侦查技术、电子证据收集与保全等内容,使学生具备应对网络犯罪的综合能力。
  构建“三维一体”实战教学体系。构建“能力培养、机制创新、资源支撑”三维实战教学体系,解决传统公安教育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滞后实战发展等突出问题。在能力培养上,构建“基础技能-综合应用-实战检验”教学体系。通过培养学生电子数据提取固定、网络痕迹分析等基础技能,使学生熟练掌握数据采集与提取技术;开展多警种协同进行数据研判等综合应用,提升学生在复杂场景下的协同作战与技术应用能力,确保教学内容贴合实战需求。在机制创新上,创新校局协同育人机制,推进公安院校与公安机关深度共建、与警种部门“结对”共建。加强公安专业建设,积极推进公安院校“实战化”教学改革,推进教学内容对接“智慧警务”建设,教学案例对接新型犯罪侦查实例,推动“实战案例进课堂”,培养符合公安工作实际要求的专业人才。在资源支撑上,结合“天网”“昆仑”“净网”等专项行动实践案例,总结中国特色实战技法,建设跨区域案例库与数据库,为教学提供丰富的实战资源素材。完善“教学研练战”一体化机制,确保教学内容与实战需求同步更新,使公安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公安实战需求。
  
  科技赋能:
  服务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
  
  聚焦前沿科技攻关。以科技兴警为目标,增强科技支撑,加快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合肥公安与40多家院校、研究所和企业深度合作,成立智慧警务联合创新中心,建设20个科技创新平台,不断探索前沿技术与公安领域应用场景的融合落地。公安院校要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前沿领域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如研发基于大数据的犯罪分析与风险预警系统、AI警用机器人、智能审讯辅助系统、智能执法装备等。同时,聚焦反制技术突破,如深度伪造技术识别系统、非法资金流追踪技术等,为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提供科技支持。
  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江苏省泰州市人民警察培训学校实战教官从规范民警执法工作出发,研发出“守护先锋”多功能警用战术背心,并获得国家专利。该款战术背心能有效规范民警执法记录仪使用,解决执法记录仪拍摄画面晃动等问题,助力一线民警开展执法宣传、水上救援等工作。公安院校要持续发挥在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公安工作提供新技术、新装备和新方法,推动公安事业发展和进步。
  发挥科研智库的支撑作用。科研智库不仅是技术创新的策源地,更是警务法治化、规范化的智力引擎。通过组建涵盖公安学、法学、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等多学科背景的科研团队,紧密围绕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充分发挥科研智库作用,如针对人工智能在公安领域应用中的数据安全、算法公平及责任归属等法律问题,提出切实可行、有效管用的对策建议,为推动人工智能法治发展、高水平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提供法治保障。福建警察学院成立新质公安战斗力研究中心,发挥公安院校政治引领、人才聚集、学科融合优势,聚焦公安实战前沿和关键领域,为加快形成和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与公安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应以“需求牵引、技术驱动、机制创新”为主线,形成“教育赋能新质战斗力、实战推进教育改进”的良性循环机制,打破教育与实战之间的壁垒,实现公安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与实战需求的深度融合,构建人才共育、技术共研、成果共享的生态体系。通过理念引领、人才培养、课程优化、科技赋能等策略,推动公安高等教育从“跟跑者”向“引领者”转变,为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提供可持续的智力引擎,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权益作出更大的贡献,为高水平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
  (作者系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法学系教授、《天津法学》副主编)
  ● 责任编辑:高波